摘 要:在小學語文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思路,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注重教學資源的延伸與拓展。本文將對此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探究式教學;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4-0090-02
引 ? ?言
要想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鍛煉學生的探究式學習能力,教師就要掌握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在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能力時,教師要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激發,這是引發學生就具體學習問題做深入思考探究、加強思維能力和自主分析能力訓練的過程。同時,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注重教學資源的延伸與拓展。
一、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思路
教師要從教學文本出發,構建有效的教學思路,對語文知識教學的推進過程做有效的安排與設計。教師要研究教學內容,明確教學要點和教學中可能出現的重難點問題,基于這些內容做相應的教學組織與安排。探究式教學開始前,教師必須構建清晰的思路,具備一定的課堂把控能力。雖然探究式教學從本質上說是學生自行發現問題并建構自身知識體系的過程,但課堂的整體運作方向、教學過程的推動與指引仍然主要依賴教師。對于探究式教學的起點與教學目標以及教師心中的預設成果,教師都要有相應準備。因此,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明確總目標,以便更好地把控全局。
例如,在教學《七律·長征》這篇課文時,教師要形成多層次的學習目標。首先,教師需要掃清學生文本閱讀的語言障礙。尤其是在這篇文章生字詞多且復雜的情況下,教師很有必要給學生安排預習工作,讓大家基于有效預習就新的字詞有初步的了解,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省課堂學習的時間。其次,教師讓學生將這首詩歌讀清楚,理解作品的語言特點,感受其中的磅礴氣勢,在誦讀的基礎上受到感染。最后,教師對作品主題思想的解讀。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反復品讀的基礎上加以體會,通過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啟發,輔助學生有效自主地探究,讓學生能夠揭示這首作品的主題。教師只有明確教學的整體實踐目標和具體的實施方案,才能讓課堂推進更加順暢,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與鍛煉會更為充分。這才是本課需要達到的整體教學效果。
建立清晰合理的整體教學目標,教師就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做科學合理的安排與組織,不僅是高效課堂構建的依托,也是有效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能力的基礎。教師在建立整體教學思路時不僅要從文本出發,基于文章教學的核心目標和可能存在的重難點做有效突破,而且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在這個基礎上做有效教學活動的組織創設。充裕的教學準備既能讓課堂教學得到有效推進,讓教學的針對性更強,也能更有效地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探究的能力,讓基于文本教學的能力培養目標可以更好地達成。
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正如南宋朱熹所說:“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問題意識是探究式教學的前提,有了問題,探究式教學才能得以進行。從具體文本教學實施方面來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更多提問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疑問,就可以聽到學生的各種想法和見解。例如,無論學生對文章的標題、開頭、結尾、過渡句、總結句有任何疑問,或者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教師都應當讓學生自由、大膽地說出已知與未知的內容,并借助這些內容發問。當學生提出疑問或者問題后,教師不要立即給出答案,而應當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對有難度的問題,教師則可以在思維方式和探究方向上做相應提示,輔助學生更快更好地解答問題。
例如,在教學《草原》這篇文章時,散文題材由于形散神聚,使得學生在把握文本主題和內在思想情感上有一定的障礙,甚至產生某些認知偏差。基于學生的這些學習疑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表達各種想法和觀點,充分了解學生的思維路徑。隨后,教師可以從具體問題出發,給學生提供獨立探究的空間,在學生探究式學習中做一些有針對性的思維引導。經歷這樣的學習過程后,學生可以慢慢以正確的思維方式理解文意,不僅能夠感受到文章語言的特點與美感,還能夠慢慢領會字里行間傳遞的作者內心的情感,對文章的解讀更加精確,自身探究式的學習能力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鍛煉。
從小學時期的語文教學開始,教師就要關注學生問題意識的激發與鍛煉,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提問,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學生學習主動性和思維獨立性的一種體現。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才會完成更具體的探究式學習任務,基于自己提出的問題就所學內容做出更深入的挖掘。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給學生提供多元學科能力的訓練空間,讓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原文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注重教學資源的延伸與拓寬
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注重教學資源的延伸與拓展。這能夠為學生探究式學習的展開與深入提供依托。教學資源的延伸與拓展,有各種不同的實施方法。首先,教師可以從教學文本出發,給學生補充一些背景知識介紹,讓學生在學習新課文時有更好的理論依托,消除學習認知障礙。其次,教師可以在教學組織方法上做轉變革新。例如,可以將微課教學引入課堂,基于這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思維的開放性。這種教學模式能夠非常直觀地鍛煉學生探究式學習能力。
以《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在以微課教學構建課堂時,教師首先需要為學生播放微視頻,在微視頻中將討論的重點、文本耐人尋味的過渡語段、說明方法等都解釋清楚,然后讓學生在平板中輸入自己的語段閱讀感受,并拍照上傳進行隨堂分享。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拓展了文中的背景知識,可以基于這篇很有代表性的說明文的學習讓學生對說明文的寫作方法做基本了解。首先,教師可以給大家介紹常見的說明方法。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在這篇文章的閱讀中就這些方法的使用加以體驗。最后,教師讓學生在自主閱讀探究的基礎上充分理解文意,對文章中呈現的畫面做分析體會,并組織大家做總結分享。總之,這是一堂閱讀探究式課堂教學嘗試。它本著尊重學生主體性的需要,拓寬第一課時的容量,激勵語文教學向更廣、更深處蔓延。
結 ? ?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隨著教學活動的慢慢推進,以及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逐漸發展與提升,教師在構建課堂時應當更多地考慮教學內容的延伸與拓展[1]。尤其是在基于學生探究式學習能力培養與鍛煉的課堂組織和構建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識和延伸素材,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細致地剖析原文,在思考解決各類實際問題時能夠找到有效依托。在這樣的學習背景下,教師既能夠達成文章教學目標,也會讓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得到鍛煉與強化。
[參考文獻]
沈冬宇.小學語文體驗教學課堂范式構建探析[J].名師在線,2019(25):32-33.
作者簡介:王霞(1976.3—),女,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