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沒有“事實”概念的新符合論下

2019-01-14 02:46:40陳波
江淮論壇 2019年6期

摘要:使用“事實”概念的傳統符合論遇到了很多嚴重的困難,主要是難以說清楚“事實”概念以及命題如何與事實“符合”。這不意味著要完全放棄傳統符合論,轉而求助某種其他形式的真理論。為了確保真理的客觀性,符合論的如下核心洞見是任何合理的真理論都必須堅守的:不是我們語言中的東西,也不是我們心智中的東西,而是外部世界中的東西,使得我們描述這個世界狀況的命題為真或為假。完全有可能塑述一種不使用“事實”概念又堅持傳統符合論核心洞見的新符合論,新符合論有自己的形而上學假定、認識論假定和語言哲學假定。由于語言具有生成性,在定義“真”概念時,新符合論必須訴諸塔斯基所使用的遞歸程序,先給出命題組成成分的語義值,再定義出最簡單的命題即原子命題的真,然后逐步定義出越來越復雜的命題的真。融貫是真理的內在要素。“真”概念絕不是平庸的和不足道的,相反,它是非常重要的和實質性的。追求真理是我們的使命。

關鍵詞:命題;“事實”;符合;真;融貫;新符合論

中圖分類號:B81;B811.2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1-862X(2019)06-0120-007

四、新符合論的認識論假定

在認識論方面,符合論可以持有兩個不同的假定:強假定和弱假定。

強假定斷言,命題的真假與人是否認識到這種真假無關,甚至與人是否能夠認識到這種真假也無關,而是純粹由外部世界的狀況決定的。考慮這樣幾個命題:“宇宙中還有類似地球的適合人居住的其他星球。”“生物體內含有比DNA更重要的遺傳密碼。”“海洋里今后將沒有魚類。”“地球最終將會毀滅。”這些命題都是述說外部世界的狀況,或者對其未來的狀況做了某種預言,外部世界到時候會自行決定這些命題的真或假。由此導致的后果是,強假定必須承諾“二值原則”:任一描述性命題或者為真或者為假,二者必居其一,且只居其一。

強假定的背后隱藏著一雙“上帝之眼”,它洞察一切、燭照一切,自行給命題分派真值:真或假。并且,這種真假還是確定不移的:一旦為真就永遠為真,一旦為假就永遠為假。這種真假觀完全排除了人的視角和人的參與,確實是合理的嗎?與我們的認知實踐特別是科學實踐相吻合嗎?對此,筆者持嚴重且深刻的懷疑態度。科學理論不是由這樣的真命題組成的集合,目前達成的共識是:科學不是絕對真理,而是某種形式的假說,任何科學理論都可能被證偽,只是暫時未被推翻而已。

弱假定斷言,命題的真假既與外部世界的狀況有關,也與人的認知能力有關。只有已經被我們認識到其真假的命題,至少是在原則上有可能被我們認識到其真假的命題,才能確定地說它們是真的或假的。既然在邏輯和數學中存在不可判定真假的命題(這一點由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保證),我們就不能說這些命題必定或真或假,因為在這樣說的時候沒有合理的理據,就像非說“上帝存在”又給不出任何可能的確證途徑一樣。這樣的斷言只是教條或獨斷,類似某種頑固的信仰,超越理性證成的范圍之外。假如命題的真假部分地與人的認知有關,而人的認知有可能出錯,也就是說,我們先前當作真的東西后來有可能發現是假的,原來以為假的東西后來有可能發現是真的,原來以為絕對真的東西有可能只是部分真,原來以為絕對假的東西有可能只是部分假,這就為我們的認知改善留下了空間,也為科學理論的進步留下了空間。并且,由于人的認知能力暫時無法確定一些命題的真假,因此最合理的辦法不是說它們或真或假,而是說它們暫時處于真值缺失狀態。這就意味著二值原則并不總是成立。

新符合論究竟該采取哪一種認識論假定,是強假定還是弱假定?強假定在真理問題上預設了一雙“上帝之眼”,摒棄了人的視角和人的參與,帶有嚴重的獨斷論色彩,但或許能保證真理的客觀性。弱假定在真理問題上容納了人的視角,考慮到人的認知能力,似乎與科學實踐比較吻合,但它是否會削弱真理的客觀性而導致某種程度的主觀性?這些問題需要嚴肅認真的思考,特別是深入系統的思考。到目前為止,筆者更同情或更偏向認識論的弱假定。

五、新符合論的語言哲學假定

在語言哲學中,新符合論主張:語言是連接認知和外部世界的媒介,我們用語言表達式去指稱或謂述外部世界中的對象,由此獲得關于那些對象的或真或假的認知。

1.個體詞指稱個體

個體詞包括專名(個體常項)、個體變項、摹狀詞、索引詞等。

“專名”就是通常所說的名字,指稱外部世界中的個體。例如,國家名如“中國”“美國”“俄羅斯”,分別指稱某個特定的國家;地名如“紐約”“香港”“成都”,分別指稱某個特別的城市;機構名如“北京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分別指稱某個著名的教育機構;建筑名如“長城”“埃菲爾鐵塔”“美國自由女神像”,分別指稱某個著名的歷史文化建筑;事件名如“十月革命”“美國南北戰爭”“西安事變”,分別指稱歷史上的某個重要事件;人名如“孔子”“曹雪芹”“毛澤東”,分別指稱某個特定的人物;書名如《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分別指稱三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

在新符合論的實在論假定中,承認如數和集合這樣的抽象實體,也承認作為文化構造物的觀念實體,如各種理論、學說,以及虛構實體,如神話人物、文學人物、科幻作品中的角色。因此,就有指稱這類對象的相應專名,如空集、大全集、實用主義、相對論、女媧、維納斯、哈姆雷特、孫悟空,等等。它們并不如通常所說的那樣是空專名,而是各有特定的所指對象,只是所屬領域不同而已,但這些領域都在現實世界之中。

“個體變項”指邏輯、數學及其他科學理論中表示某個特定范圍內不確定個體的符號,如x、y、z等。那個特定的范圍叫做論域或個體域。通常取全域即一個理論所承認的所有對象的集合為論域,有時候為了滿足特別的需要,也取某個更小范圍的個體集合為論域。如果把個體域定為全域,那么x、y、z等就表示全域內某個不確定的對象;如果把個體域定為自然數集合,那么x、y、z等就表示某個不確定的自然數;如果把個體域定為北京大學學生的集合,那么x、y、z等就表示某個不確定的北京大學學生。要把變項的值確定下來,需要給變項指派確定的值:令x代表自然數5,y代表9……

“摹狀詞”指通過描寫只能為一個對象所具有的特征來指稱某個特定對象的短語,如秦始皇、世界最高峰、最小的自然數、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為公司的精神領袖,等等。關于摹狀詞是不是指稱短語,存在不同的看法。羅素認為它們不是,而是由個體詞、謂詞、聯結詞和量詞組成的復合謂詞,用于謂述現實存在的個體對象,然后根據是否有現實對象滿足這個復合謂詞,判斷相應的陳述為真或為假。例如,按羅素的分析,“司各脫是《威弗利》的作者”是如下三個命題的合取:至少有一個人是《威弗利》的作者,至多有一個人是《威弗利》的作者,誰是《威弗利》的作者誰就是司各脫。用符號表示就是?堝x(Fx∧?坌y(Fy→(y=x)∧(a=x)),把a的位置變成空位,那個摹狀詞就變成謂述a的復合謂詞。羅素這套理論背后的動機是,不承認除現實個體之外的各種虛構實體,例如獨角獸、帕加索斯(飛馬)、當今的法國國王,以便讓邏輯理論保持健全的實在感。既然在新符合論的本體論中承認各種抽象對象和虛構對象,就沒有必要把摹狀詞改寫成復合謂詞,而直接將它們視作指稱短語,于是“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就可以用符號寫成“a=b”。

“索引詞”包括指示代詞、副詞和形容詞。大衛·卡普蘭的索引詞理論最有影響,他區分了索引詞的兩種意義:特征,即索引詞的語言學意義或字面意義,受制于語言共同體的約定;內容,指索引詞在特定語境中的意義,隨語境的改變而改變。考慮索引詞在語境中的內容時,至少要確定四個要素:當事人、時間、場所和可能世界。例如,“我”相對于語境C的內容是語境C中的說話者,“現在”相對于語境C的內容是C中的說話時間,“這里”相對于C的內容是C中的說話場所,“現實的”相對于C的內容是C中所涉及的可能世界中確實發生的情形。一個句子相對于C的內容是一個有結構的命題,由C中所涉及的個體、性質和關系組成。具體考慮下面兩句話:

李娜說:“我是大學教師。”

王剛說:“我是大學教師。”

這里,李娜和王剛所說的這兩句話的共有特征是:同樣的句子,清晰無歧義,有確定的意思。但李娜和王剛所說的內容不同:李娜是在說她自己是大學教師,王剛是在說他本人是大學教師,假如李娜確實是大學教師但王剛不是,則李娜說真話而王剛說假話。

2.謂詞指稱性質或關系

謂詞有一元謂詞和多元謂詞。語言中的不及物動詞可以看作一元謂詞,及物動詞可以看作多元謂詞。

一元謂詞述說一個個體的性質或行為,例如“是枝葉繁茂的”“是一所世界一流大學”“是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走路”和“讀書”等,它們都表示一個個體的性質或行為。由于現代邏輯大都是外延邏輯,一般都把性質謂詞外延化,變成具有該性質的那些個體所組成的集合,一元謂詞作為指稱短語就指稱那個集合,如{x|x是枝葉繁茂的(樹)},{x|x是一所世界一流大學},{x|x是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x|x是正在走路的(人)},{x|x是正在讀書的(人)}。相應地,“小明讀書”就被解讀為小明作為元素屬于{x|x是正在讀書的(人)}這個集合。

多元謂詞述說個體之間的關系,例如愛、大于、在……之間、把……給……,等等。同樣,現代邏輯也把關系謂詞外延化,變成具有該關系的個體序對的集合,例如“愛”關系就變成了集合{|x愛y}。由于我們一般所說的愛都是一種人類情感,故這里的論域是人的集合,x和y都表示某個人。于是,“王剛愛李娜”就被解讀成:<王剛,李娜>這個序對屬于{|x愛y}這個集合。

3.邏輯常項指稱對象的形式結構

邏輯常項表示連接命題中各成分的結構要素,包括命題聯結詞和量詞等。羅素和維特根斯坦出于其邏輯原子論或圖像論的思路,都曾考慮過邏輯常項是否對應世界中某些要素的問題。不過,他們都得出了否定的結論,例如維特根斯坦斷言:邏輯常項不代表什么,沒有邏輯對象。[1]吉拉·謝爾的看法與此不同,她認為邏輯常項對應個體等等的形式結構性質。她關于邏輯的核心主張是:“邏輯(需要奠基)既奠基于心靈也奠基于世界,并且這些奠基是相互關聯的。”[2]在筆者對她的訪談中,她明確說到:

6.為了具有普遍性和特別強的模態力,邏輯不能僅僅奠基于與世界有關的任何事實,它必須奠基于約束世界的適當規律——它們要具有普遍性和特別強的模態力所要求的特征。

7.這種類型的規律是形式規律,它是對一般對象的形式性質(關系、函數)的規范。一些形式性質的例子是同一、非空、(在論域內的)普遍性、補、并、交、包含等等,這些性質與標準數學性質的邏輯常項一一對應。在我的觀念里,標準的數理邏輯奠基于約束這些性質的規律。

14.任何形式性質都可以作為適當的邏輯系統中的邏輯常項的外延。因此,邏輯比標準的一階數理邏輯更廣泛。它包含了二階邏輯,以及所有所謂的廣義一階邏輯——具有如下邏輯常項的邏輯,比如“大多數”“無限多”“是對稱(關系)”,等等。[3]

筆者同意吉拉·謝爾的總體判斷:邏輯常項對應個體的形式結構性質。至于這些性質究竟是什么,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六、定義“真”的一般策略

一種語言幾乎有無窮多的詞語,由這些詞語可以構成無窮多的句子,這些句子表達無窮多的命題。沒有一個人,包括邏輯學家,能夠逐一給出這些命題的真值條件,并實際地定義這些命題的真假。仿效語言學家特別是語言教育家的做法是非常必要的。一個小孩在出生后短短幾年內,至多是在中學畢業時,就能很好地掌握一種語言,用它流暢地聽說讀寫。這件神奇的事情是如何發生的?父母和老師先用各種辦法教給孩子一些基本詞匯以及一些簡短的句子,同時不斷教給他一些組詞造句的規則。孩子掌握了一些基本詞匯和一些組詞造句的規則之后,逐漸獲得了理解和使用他先前從未見過的新詞新句的能力。這種現象被叫做語言的“生成性”:有限的語言材料可以創造性地生成無限多的句子。

在定義“真”概念時,邏輯學家也只能這么做,這就是塔斯基定義“真”概念的遞歸方法。首先,給出一種語言的所有成分的列表(初始符號集):個體詞,包括個體常項和個體變項;謂詞,包括一元謂詞和多元謂詞;命題聯結詞;量詞,以及其他邏輯常項(如果有的話);如果有函數符號的話,則給出由已有個體詞造出新個體詞的規則(項形成規則)。例如,把“中國”填入“……的首都”這個函數符號,可以得到新個體詞“中國的首都”,它是指稱北京的一個摹狀詞;把1和2填入“+”兩邊,可以得到“1+2”,它是指稱3的另一個表達式。其次,給出由該語言的各種成分造出合格的句子(合式公式)的規則(公式形成規則):先給出最簡單的公式結構(原子公式),再對原子公式使用聯結詞和量詞生成越來越復雜的公式。在定義“真”概念時,也循此路徑,先定義原子公式的真,再定義越來越復雜公式的真。

為了避免誤解,有必要再強調兩點:(1)邏輯學家一般不定義也不判斷具體命題的真假。某個數學命題、天文學命題、物理學命題或生物學命題究竟真不真,那是各門具體科學家要去判定的事情,不是邏輯學家能夠管得了的。邏輯學家所能夠做的,只是給出具有某種形式結構的命題的一般真值條件。(2)邏輯學家更不能實際地定義所有命題的真假,因為語言具有生成性,可以不斷從已有語言材料生成先前從未見過的新句子或新命題。為了定義先前從未見過的新命題的真值條件,邏輯學家只能遵循如下一般程序:先把該命題分步驟拆解,再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把它重新組裝起來,然后按照這種順序,給出其中各種組成成分的語義值,給出其中子命題的真值條件,最后再給出整個命題的真值條件。邏輯學家給出定義“真”的一般方法,這種方法適用無窮多的(不管先前是否見過)具體命題。

由于新符合論的本體論既承認物理個體,也承認抽象對象如集合,還承認虛構對象如賈寶玉、林黛玉,因此,新符合論的語義學可能需要像某些自由邏輯的語義學那樣,設定內域和外域。內域是由現實世界中的所有個體組成的集合,外域則是由所有抽象對象和虛構對象組成的集合。一個詞項只要在內域或外域中有所指,它就有所指;一個公式只要在內域或外域中有真值,它就有真值。但仍有必要區分這兩種不同的所指和真值。例如,“吳承恩”指稱現實世界中的一個人,“孫悟空”則指稱《西游記》所構成的小說世界(屬于外域)中的一個角色;“吳承恩寫了《西游記》”在內域中為真,“孫悟空是唐僧大徒弟”在《西游記》所構造的小說世界中為真,但它在內域中不真;“乾隆皇帝喜歡孫悟空”這個句子則連接了內域和外域,權且假設它為真。仿效菲爾德在《塔斯基的真理論》一文[4]中的做法,下面筆者給出一個表達力非常有限的一階語言L*,然后遞歸定義其中閉公式的真,由此顯示遞歸定義真命題的一般路徑與方法。

Ⅰ.一階預言L*

一、初始符號

(一)個體詞:常項a,b,c;變項x,y

(二)謂詞:一元謂詞F、G、K;二元謂詞R、S

(三)聯結詞:?劭,∧

(四)量詞:?堝

二、公式的形成規則

(一)如果t是任一個體詞,則F(t)和G(t)是原子公式

(二)如果t1和t2都是個體詞,則R(t1,t2)、S(t1,t2)是原子公式

(三)如果A是公式,則?劭A是公式

(四)如果A和B分別是公式,則A∧B是公式

(五)如果A是公式,則?堝xA是公式

(六)只有按以上方式形成的符號串是公式

三、定義

(一)(A∨B) =df ?劭(?劭A∧?劭B)

(二)(A→B) =df ?劭(A∧?劭B)

(三)(A?圮B) =df ?劭(A∧?劭B)∧?劭(B∧?劭A)

(四)?坌xA =df ?劭?堝x?劭A

Ⅱ.一階預言L*的語義

先給定模型M=,其中U是論域,I是論域上的解釋函數,U由內域U1和外域U2合成,其中U1={吳承恩,施耐庵,乾隆},U2={唐僧,孫悟空,豬八戒}。令Ⅰ1表示Ⅰ在內域U1中的解釋,Ⅰ2表示Ⅰ在外域U2中的解釋。再令a1′、b1′、c1′表示a、b、c在Ⅰ1之下的值,分別是吳承恩、施耐庵、乾隆;令a2′、b2′、c2′表示a、b、c在Ⅰ2之下的值,分別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再令F1′、G1′、K1′表示F、G、K在Ⅰ1之下的值,分別是“寫了小說《西游記》”“是一位作家”“是一位清朝皇帝”;令F2′、G2′、K2′表示F、G、K在Ⅰ2之下的值,分別是“去西天取經”“是唐僧的大徒弟”“是好色之徒”。類似地,令R1無定義,S1表示“喜歡”;令R2表示“比…能耐大”,S2無定義。

在這一模型之下,下面的命題都有確定的真值,其中“t”表示“真”,“f”表示“假”:

Ⅰ1(Fa)=t,因為a1′∈F1′。也就是說,在I1的解釋之下,“Fa”意味著“吳承恩寫了《西游記》”,這是真命題。在Ⅰ2的解釋之下,“Fa” 意味著“唐僧去西天取經”,也是真命題。

Ⅰ1(Kb)=f,因為b1′?埸K1′。也就是說,在Ⅰ1的解釋之下,“Kb” 意味著“施耐庵是清朝皇帝”,這是假命題。在Ⅰ2的解釋之下,“Kc” 意味著“豬八戒是好色之徒”,這是真命題。

由于c1′是乾隆,b2′是孫悟空,S1表示“喜歡”,則I(S(c,b)) 意味著“乾隆喜歡孫悟空”,假設現實情形的確如此,則它是真命題。Ⅰ2(R(b,c))意味著“孫悟空比豬八戒能耐大”,也是真命題。

由于L*中含有個體變項,它們表示論域中的某個個體。究竟是哪個個體,需要通過指派ρ來實施,若沒有這樣的指派,含自由變項的開公式就沒有真值。令ρ1表示在U1中對個體變項做指派,ρ1(x)=施耐庵,ρ2(y)=乾隆;令ρ2表示在U2中對個體變項做指派,ρ2(x)=孫悟空,ρ2(y)=豬八戒。ρ=<ρ1,ρ2>,指派ρ與模型M=合成賦值σ,即σ=。在這樣的賦值σ之下,L*所有的公式都有確定的真值。例如在σ1=之下,“Fx”意味著“施耐庵寫了《西游記》”,這是假命題;“Ky”意味著“乾隆是一位清朝皇帝”,這是真命題。在σ2=之下,“Kx”意味著“孫悟空是好色之徒”,這是假命題;“Ky”意味著“豬八戒是好色之徒”,這是真命題。

σ1(?堝xGx))意味著“(內域中)有的個體是作家”,這是真命題;σ2(?堝xGx))意味著“(外域中)有的個體是唐僧的大徒弟”,也是真命題。

在這樣的賦值σ之下,任一公式都獲得了確定的真值,。我們有下面的“真”定義:

一個公式為真,當且僅當該公式在某些(或所有)賦值σ之下為真。

由此導致的真理論將是一個非二值的理論,因為有些個體詞和謂詞可能只在內域和外域的某一個中有定義,在另一個中無定義,某些公式可能只在內域和外域中的某一個中有真值,在另一個中無真值。這會導致一些復雜且棘手的技術性問題。由于這里旨在顯示定義“真”的一般程序與方法,那些技術性細節留待以后去處理。當然,還有很多哲學問題需要討論,一篇文章不能完成所有任務,留待他文去完成。

七、融貫作為真理的內在要素

“融貫”不是一個足夠清晰的概念。一個信念體系相互融貫究竟包括哪些要求?首先當然是邏輯一致,即不包含邏輯矛盾。因為邏輯上矛盾的命題不能同時為真,如果有邏輯矛盾的話,那就說明信念體系中有些命題是假的,必須把它從該體系中清除出去。其次可能是信念體系內各命題在邏輯上相互支持,以致構成了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問題是,如何刻畫這種邏輯上的相互支持?肯定有某種推理關系存乎其間。但這種推理關系強到何種程度?是實質蘊涵意義上的推理關系(只要求不會前提真結論假),還是相干和衍推意義上的推理關系(還要求前提與結論有意義關聯甚至是必然聯系)?需要進一步研究。

關于融貫,哲學家在下面一點上幾乎達成共識:盡管融貫不是真理的充分條件,因為與已有真理相融貫的命題不一定就是真的;但這是真理的必要條件,因為真理之間必定相互融貫,不與已有真理相融貫的命題很可能不是真的。在考慮真理問題上,必須把融貫當作真理的一個內在構成要素。實際上,這涉及在探索新真理的路途上,應該如何看待所要認知的這個世界的存在狀況,以及應該如何看待大眾的常識、直觀、先輩的認知成果和同行的認知努力,等等。

我們所面對的這個世界,是一個處于普遍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以及永恒發展變化之中的整體。如果只考慮它的某個部分、某個側面或某種表現,就只能獲得關于它的部分的、片面的或某種程度的真理性認識。真理是全面的,它“是由現象、現實的一切方面的總和以及它們的(互相)關系構成的”[5]。真理必定是以某種融貫和相互支持的系統的形式,而不是以單個命題的形式呈現出來,真理必定與其他真理相融貫,必定會得到來自其他真理的支持。

大眾的常識、直觀和先輩的認知成果,是在人類的世代更替中積累下來的,它們長期以來行之有效,在人們的信念體系中根深蒂固,必定有它們賴以如此的道理,不可能全都是錯的。我們在開始新探索的時候,不能置所有這些先前的認知成果于不顧,一切從頭開始、從零開始。這實際上也做不到,因為我們就是從這種已有的文化傳統中成長起來的。新探索的結果可以與人類先前認知的個別或部分成果相沖突,但不能與其全部成果相沖突,因為我們的文化先輩不可能全都弄錯了。因此,在評價新的認知成果時,通常要奉行“寬容原則”,也可以叫“思維經濟原則”:與先前的理論成果的沖突越少越好,對先前的理論成果保存得越多越好。換成融貫論的表述,與先前被視為真的理論成果越融貫的,越有可能被當作真的東西加以接受。

此外,在探索新真理的路途上,我們不是踽踽獨行,還有很多認知同伴。或許有少數同伴在智力上有些愚鈍,在道德上抱有欺世盜名的想法,沒有付出艱苦的努力,因而其成果不堪信任;但應該相信,絕大多數同伴也像我們自己一樣,在智力上足夠優秀甚至卓越,在道德上足夠真誠和嚴肅,付出了極其艱苦的認知努力,他們的探索成果不可能都是錯的,其中肯定有很多可以比較、思考、參照、借鑒、吻合之處。在智力卓越、嚴肅認真的研究同伴之間,具有更多的融貫、吻合、相互支持的探索成果,更有可能是真的。

因此,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我們要像羅爾斯倡導的那樣,力求達到“反思的平衡”。羅爾斯論述說,在思考公平、正義和其他倫理道德問題時,即使處于原初狀態的人類個體也都具有理性思考能力,但他們的思考能力還是有差別的;現實的個體在知識教養、生活經驗以及所處的認知地位等方面更有差別,由此會形成有關公平、正義和道德等等的不同直覺和各種各樣的“慎思判斷”,甚至會導致相互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包括來自內部和來自外部的:一個人自己的道德直覺與慎思判斷不一致,他所持有的多個慎思判斷彼此不一致,他的直覺和判斷與社會生活現實不一致,他的直覺和慎思判斷與別人的類似直覺和判斷不一致。這就有必要反思他自己的觀念:它們各自有哪些理由,這些理由都成立嗎,哪些觀念得到較好的證成,哪些則得到較弱的證成,是否需要放棄或修改某些觀念,如何放棄或修改?由此達成自己觀念內部的協調和融貫。這叫做“狹義的反思平衡”。“廣義的反思平衡”還要求認真思考別人的不同道德觀念及其理由:在什么地方有分歧,為什么會有這些分歧,對方持有哪些理由或根據,它們都成立嗎,其與社會生活的吻合程度如何?回過頭來再對照思考自己的觀念及理由。如此反復權衡比較,不斷調整、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觀點,直至達到這樣的程度:“這個人已經考慮了我們哲學傳統中那些最重要的政治正義觀念,已經權衡了其他哲學和其他理由的力量”,他的觀點“是在范圍廣泛的反思和對先前眾多觀點加以考慮的情況下產生的。”[6]這樣的反思平衡凸顯了多元、開放、寬容、理解、對話、審慎等關鍵詞語的價值,并且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基于自己的治學經驗,筆者在很多場合這樣談到,按國際學術水準做學問,就是要做到這樣幾點:“(1)在一個學術傳統中說話;(2)在一個學術共同體中說話;(3)針對具體論題說一些自己的話;(4)對自己的觀點做出比較嚴格系統的論證;(5)對他人的不同觀點做出適度的回應。”[7]在精神實質上,這些話與羅爾斯的“反思的平衡”庶幾近之。

八、余論:“真”概念是實質性的

筆者非常不同意緊縮論者的斷言:“真”概念是平庸的、不足道的和非實質性的。筆者的看法與他們的截然相反:“真”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和實質性的。主要基于以下理由:(1)追求真理不僅是我們的首要認知目標,而且是我們生存于世的基本憑借。不對我們所面對的世界做真實的認知,這個世界就會以各種方式懲罰我們,我們就會碰得頭破血流,就會逐漸在這個世界上被淘汰。(2)真理不僅是人類先前認知活動的總結,也是指導我們以后的認知活動的規范,給我們指明了從事新的認知活動必須遵循的方向、路徑、方法、策略、規則和原理。(3)“真”概念是關系性的,涉及我們的認知與外部世界之間的關聯,承載著很多的重負,如關于這個世界的形而上學假定,關于我們如何認知的認識論假定,以及關于我們如何使用語言的語言哲學假定,它們并不那么容易被緊縮掉。(4)為了判定一個命題是否為真,為了做出有認知擔保的斷言,我們需要做大量艱苦的研究工作,例如觀察、實驗、搜集和評價證據、論證與反駁、知識共同體的驗證等等,并不是簡單說出某句話它就會自動變成真的。

最后說一句:追求真理是我們的使命。

參考文獻:

[1]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M].賀紹甲,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45 ,58,70.

[2]Gila Sher.Epistemic Friction,An Essay on Knowledge,Truth and Logic[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6:259.

[3]陳波,吉拉·謝爾.一種新的邏輯哲學——陳波與吉拉·謝爾的對話[J].徐召清,譯.邏輯學研究,2018,(2):134-135.

[4]Hartry Field.Tarskis Theory of Truth[J].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1972,69(13): 347-375.

[5]列寧.列寧全集(第55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0:166.

[6]羅爾斯.作為公平的正義[M].姚大志,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52.

[7]陳波,劉葉濤.哲學首要是思想家的事業——陳波教授訪談錄[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6):664.

(責任編輯 吳 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在线亚洲天堂|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中文字幕色在线|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区欧美区| 国产黄色爱视频| 国产精品播放|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国产91高清视频|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色偷丝袜婷婷无码麻豆制服| 青草视频久久|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欧美日本激情|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亚洲一级毛片|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久久五月视频| 伊人欧美在线| 亚洲无码电影|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国语对白| 亚洲综合九九|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精品色综合|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国产免费网址|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国产喷水视频|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高清免费毛片|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色在线| 丁香六月综合网|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久久a级片| 亚洲va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美女啪啪无遮挡| 第一页亚洲|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