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權
摘 要:共同教育是現代教育倡導的重要命題,強調學生的學習成長離不開學校、家庭與社會的共同參與。分析了小學高年級班主任與家長溝通存在的問題,圍繞完善家校溝通機制建設、注重豐富溝通內容層次、加強溝通渠道路徑建設等層面,探討了基于小學高年級班主任與家長溝通學生問題的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學生問題;家長溝通機制
鑒于高年級小學生在接受過一段時間的系統教學后,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已取得了較大發展,在此階段學生的獨立意識逐漸增強,易產生叛逆心、情緒敏感、不服管教等情況。對此班主任需細心發現學生問題發生的跡象,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依托家校合作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小學高年級班主任與家長溝通存在的問題分析
1.溝通態度問題
由于班主任在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中掌握較大的話語權,當學生出現問題時常會第一時間尋求與家長的溝通,但班主任無法確保了解每一名學生的性格特點、家庭情況,在溝通態度上略顯主觀、強勢,不利于平等溝通關系的建立,易與家長產生意見分歧,進而無法保障家長的意見得以全面表達,降低溝通實效性。
2.溝通頻率問題
部分班主任未能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難以與家長建立長期緊密的溝通關系,僅局限于利用家長會或放學后等時間段與家長進行短暫溝通,缺乏對學生日常生活動態的了解,與家長溝通頻率較低、溝通意愿上較為被動。
3.溝通內容問題
部分班主任及家長片面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在校紀律,缺乏對學生思想動態、興趣喜好等情況的了解,導致雙方在溝通內容上著重圍繞學生在校違紀問題、成績退步問題展開,較少涉及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不利于學生非智力素質的發展[1]。
二、基于小學高年級班主任與家長溝通問題的具體策略探討
1.完善家校溝通機制建設,創設溝通交流平臺
(1)加強班主任培訓工作
由于高年級小學生在生理、心理層面均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因此班主任應當充分認識到家校溝通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圍繞家長、學校的共同目標安排班主任參加有關家校溝通技巧的培訓工作。例如選取每周教研會開展的契機,從中抽選出1~2小時開展班主任培訓工作,邀請教育專家、心理學專家與優秀班主任舉辦專題講座,指導教師掌握對不同類型家長的溝通技巧。創設走班串班機制,引導班主任向具有豐富溝通經驗的教師進行學習,積極主動與家長建立平等、密切的溝通關系,鼓勵家長提出班級管理意見與需求,更好地增進班主任與家長間的溝通聯系,共同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2)實施家長學校模式
由于不同家長對家校溝通的概念與重要性存在差異化認知,為最大限度爭取到家長的配合度,學校可以采取舉辦家長學校的手段,通過班會課、育兒講座、家長委員會的建設增進班主任與家長間的溝通聯系,使其扭轉片面的育兒理念,真正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學生終身發展的重要意義,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價值觀念給予正確引導。同時引導家長參與到班級的組織建設、日常事務管理范疇中,使其增進對學生在校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狀態的了解,進而主動與班主任建立溝通聯絡關系,更好地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發揮家校溝通實效。
2.注重豐富溝通內容層次,切合學校育人目標
班主任在就學生問題與家長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應當結合不同家長類型選取相應的溝通方式。例如針對配合度較高的家長,班主任可向其咨詢學生在家表現,深入了解學生家庭狀況,便于圍繞家庭教育不足與家長共同探尋解決策略;針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家長,這類家長通常對孩子較為溺愛,倘若班主任直接指出學生問題,易導致家長出現抵抗、過激等情緒,不利于建立良好溝通關系,對此教師應注重進行換位思考、耐心傾聽家長的傾訴,展示出包容理解的態度,立足于學生現有優點的基礎上進行問題的分析,更好地與家長建立信任、理解關系,便于溝通意見的精準落實,從而達成學校育人目標[2]。
3.加強溝通渠道路徑建設,貫徹因材施教理念
溝通渠道的拓寬為學生問題的解決創設了多種可能條件,對此教師可圍繞以下三個層面豐富家校溝通形式:首先是創新家長會主題,改變以往集中于探討學生成績的單一化模式,圍繞學生在校表現、人際溝通情況、興趣愛好等層面豐富家長會主題,引導家長充分認識到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性,進而主動與教師探討學生存在的問題,尋求有效解決路徑。其次是拓寬溝通渠道,積極利用QQ、微信等社交軟件與家長建立溝通關系,善用表情符號委婉表達學生的問題所在,消除面對面交流時的緊張感與嚴肅感,給予家長充分思考的時間,提高問題解決的有效性。最后是建立學生“短日記”,例如對學生在校一天的表現進行記錄,在肯定學生優點與進步的同時也要中肯指出其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建設性指導意見,并要求家長給予一定反饋,以此實現班主任與教師雙方意見想法的交換,實現學生成長足跡的動態記錄,更好地幫助學生糾正不良行為習慣、實現健康成長目標。
在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背景下,家校溝通的開展對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因此高年級班主任應當注重把握學生成長的關鍵節點,采取平等態度、專業技巧、適宜方式與家長建立密切溝通會話關系,圍繞學習、生活兩個層面給予學生正確指導、糾正其不良習慣,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高強.淺析小學班主任工作存在的問題與策略[J].山海經(故事),2017(5):190.
[2]妙景景.小學班主任與家長有效溝通合作問題調查研究[J].學周刊,2017(34):156-157.
注:課題立項號GS[2018]GHB2868,課題名稱:小學班主任如何做好城市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策略的研究。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