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帥勇 李睿 于靜 李佳頤 閆銘鑠



農村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全球性的經濟活動會直接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面對金融危機對我國農村經濟產生的影響,積極尋求解決之道,出臺一系列保護措施,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經濟的整體向好提供保障。本文通過探討金融危機對我國農村經濟產生的影響,并提供相應的應對措施,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一、引言
PPP模式是由于政府財政能力不夠引進的融資手段,近年的發展出現不少問題,通過影響不同因素導致項目失敗。實踐經驗和往的研究表明,交通基礎設施項目PPP項目的失敗并不是單獨某一項目參與方的責任,也并非由單一因素造成,而是受到各方面風險的影響,并且大部分的風險是PPP項目所涉及項目參與方及政府和私營部口所固有的。在研究案例的基礎上使用編碼查表法發現:政府、民營企業、使用者三大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矛盾影響項目進程,觸發失敗機理導致失敗。
二、三大利益主體
(一)政府的利益
政府重視城市基礎建設的完善與發展程度。作為當地政府的建設者和管理者希望將城市建設成一個基礎設施發達,經濟發展迅速,人均產值高的城市。實現這些目標需要投入大量資本,但是政府資金有限,不可能實現全部投資,所以PPP模式因此發揮了它存在的價值。
(二)民營企業的利益
民營企業的企業家或者許多股東大部分還是在乎自己的投資能不能獲得預期的回報,看具體的項目值不值得投資,有沒有一定的經濟價值。這便是他們的側重點。但是在城市軌道交通上,限于這是基礎公共項目,私人企業沒有政府的批準無法自己建設。所以想在這方面投資必須要和政府合作。
(三)使用者的利益
使用者是指人民群眾。對于城市軌道交通的使用是必須的,提高了出行效率進一步提高了生活質量,根據調查,使用者真正滿意這些基礎設施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低廉的價格。所以使用者的對與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希冀在于方便且價格合理。
三、政府、社會資本、使用者之間的利益沖突
政府希望通過有限的資金加快城市的建設,會對類似項目多次建設。比如修建地鐵。假設其中一條線是用BOT模式修建,民營企業還在運營階段,政府為了打造地下交通網,又在不遠處修建了第二條線路,導致民營企業難以獲利,甚至血本無歸。因此社會資本家望而生畏,PPP模式發展受阻。
運營階段,企業家想獲利,將價格提高,導致價格超出預期,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政府出來調控,矛盾出現,PPP模式運營受阻。
四、風險協調機制
(一)風險分擔原則
當項目的整體利益最高并且風險管理的成本最低時,這便是項目風險的最優分擔,當在合理范圍內波動時就視為風險的合理分擔。主要原則有四條,也可以看作風險協調模型的假設。
1.風險由有控制力能力的一方承擔
2.承擔的風險設置界限
在風險識別存在誤差,導致對風險超出項目參與者的承受范圍,導致風險協調機制失敗。因此,為風險協調機制設置前提和界限,是模型中的風險都能是項目參與者所能承受的。
3.承擔風險的程度與收益匹配
4.資源承擔風險
(二)完全信息靜態博弈模型的初步風險承擔機制
1.模型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為:參與方、博弈方信息、戰略、效用。
(1)項目使用者不作為投資方,不參與項目建設,不承擔風險。因此參與方僅為為政府與社會資本。
(2)博弈方信息即為政府、社會資本各自擁有的相關信息;
(3)戰略即參與者采取的行動,分別用 a1、a2 表示,其中a1、a2分別都有“承擔”和“不承擔”兩種選擇;
(4)效用指參與方對風險分擔的滿意程度,當某一參與方能夠獲取較高利益,則對承擔風險表現較高積極性,反之,當承擔這一風險所得到的收益低于付出的成本時,將不樂于承擔該風險。這就是效用。
2.收益函數、成本函數、滿意度函數
(1)說明
a)參與者承擔不同模塊責任,此模塊的收益與風險都歸于此參與者。
b)不同利益訴求導致的不同風險設為,j表示第幾種風險,如項目唯一性風險則項目唯一性風險為。
c)表示政府承擔第j種風險。
d)表示社會資本承擔第j種風險。
(2)收益函數
3.風險初步分擔
由于政府和社會資本方的利益訴求不同,兩者之間產生博弈,政府看著政治效益,城市整體建設,用有限資金撬動城市發展,而社會資本希望自身收益最大化。所以存在博弈。通過建立博弈模型,找到雙方存在的平衡點,實現合作共贏。也為以后風險分擔打好基礎。
以風險j為例,就政府與社會資本進行博弈分析。有兩種戰略,即為“承擔”或“不承擔”。共4種情況(如圖表 1風險分擔主體兩方博弈模型)。
圖表 1風險分擔主體兩方博弈模型
結論:
1.當兩者種僅有一個大于0,則滿意度大于0的一方有意愿承擔該責任。另外一個沒有意愿,所以該風險有唯一的分擔方,即有唯一的納什均衡。
2.表中2、4兩項,沒有唯一納什均衡解,及政府和民營企業存在風險爭議,需要進一步討論風險分擔的比例。
(三)運用特爾斐法確定風險分擔比例
征詢有關專家或權威人士的意見和看法。進行多輪調查。
分別從三大利益主體的利益關系為切入點,針對于每個利益矛盾點,權衡不同對于不同項目參與者的重要程度,根據專家的意見確定相應風險的權重,確定具體的風險分擔的比例。
要求每次調查對象回答內容基本一致的問卷,并要求他們簡要陳述自己看法的理由根據。每輪次調查的結果經過整理后,以便進行專家之間的意見交流。
五、結語
通過文獻綜述,通過調查PPP模式在城市軌道交通項目中失敗的原因,得出了PPP項目的失敗機理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且最終原因是由政府、社會資本、使用者之間的不同利益訴求導致的。在這個理論基礎上,建立風險分配數學模型,定量分析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博弈模型和專家給出的具體風險分擔比例,可以得出政府和私人企業不同的滿意度,從而可以根據定量分析結果進行風險的分配。(作者單位:天津理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