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凱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較之于其他行業更加迅速,對于人才培養水平要求也不斷提升,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在緊跟行業發展需求的基礎上,還需要大力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加強專業課程的改革,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對高職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依據發展需求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教學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新時代發展形勢下,對高職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式落后、應用能力培養力度不足等方面的問題,以此造成學生在走入工作崗位之后,綜合素質等方面無法適應社會實際發展的要求,強化理論研究,提出對應的改革對策,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高職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無法適應新時代發展形勢
電子信息行業是新時代發展中最為迅速的行業之一,尤其是對于我國相關行業的發展來說,新型產品的設計和生產技術急速發展,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展,這些方面的內容無法及時準確的反映到教材編寫和課堂教學中來,如果學生無法通過渠道深入學習到相關知識的情形下,就會使得理論知識與社會生產技術要求之間產生較大的差異,不利于學生的就業和長期發展。在課程設置上,各個課程之間環節銜接力度不足,知識點之間上下串聯不夠。
(二)教學方式無法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
科學的教學方式是滿足學生學習的基本手段,電子信息課程是最早應用多媒體形式開展教學的課程類型之一,對于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師而言,更多的是將傳統教學內容由黑板轉向到多媒體形式的展現上,在采用小組討論等新型的教學方式時,更多的是注重形式上的開展,而忽略了內容的建設。在利用精品課程或者慕課形式開展教學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程度不足,使得不同學習程度之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差距越來越明顯,造成學習成效兩極分化的現象。
(三)應用能力無法滿足新時代發展要求
創新創業應用能力的培養是新時代下高職院校教學活動開展的必然要求,是促進行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在電子信息類課程教學活動中,還是以理論性教學活動的開展為主,學生更多的是處于被動接收的狀況,無法培養出多樣化的思維模式,無法適應個體學生思維差異,在應用于實際的生產過程中,更無法創造性的開展工作。
二、解決高職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問題的對策
(一) 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改革
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改革,能夠真正減少教學活動中存在的負面問題,極大的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在學生對學科知識掌握深度不足的情形下,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改革,需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單純以課本理論內容教學為主的方式,首先確定課程的整體引導理論,采用引導和提問式的方式加大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尤其是在理論知識過于枯燥的情形下,教師要能夠利用新型的技術應用方式來加大對學生的吸引力,縮減理論知識的內容,側重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內容。
(二)開展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的組織科學的選定教學方式,而不是單純的依靠某種具體的教學方式。對于高職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而言,教師除了要能夠熟練掌握多媒體、慕課等新型的網絡教學方式之外,還要能夠根據教學實際的需要,科學的組織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夠與生產企業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不斷強化雙方的合作力度,使學生能夠切實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際應用結合在一起。同時,教師也應當不斷強化自身的理論與實踐經驗,促進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水平。
(三)側重于學生應用能力培養
應用能力的培養是高職院校電子信息類課程教學所要重視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對于某些應用需求比較強烈的專業課程而言,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必須深度建立相關課程之間的聯系,重視實踐活動對理論教學的反哺作用,構建起與教學質量要求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為促進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開展的實踐活動要不斷加大重視程度,積極引導學生加強針對性的訓練,從而不斷提升整體應用水平,為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而不斷努力。
三、結語
新的歷史時代,經濟技術革新程度要遠超出人類社會的想象,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高職院校電子信息類課程相關教育工作者來說,做好這方面的研究,在不斷促進自身水平提升的基礎上,加大對學生學習的引導力度,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依托教學形式多樣化的同時更加側重于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為電子信息行業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人才,才能夠促進教學活動的高質量發展。(作者單位: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