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剛 嚴圣陽
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與宏觀經濟高度相關,金融科技創新對商業銀行績效影響的宏觀途徑不容忽視。金融科技創新不僅能夠緩解宏觀經濟波動和貨幣政策對商業銀行績效的沖擊性影響,而且有助于平滑貨幣政策對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績效影響的差異性。
一、引言
金融科技創新是金融創新與技術進步協同發展的產物,金融科技(FinTech)創新已經成為影響現代商業銀行的一個重要因素。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智能終端、物聯網、物流技術和環境技術等新技術與金融創新的融合已經從新產品、新服務、新流程和新工具等不同途徑對商業銀行的經營活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現有研究集中探討金融科技創新對銀行績效影響的微觀機制,但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金融科技創新對銀行績效的宏觀影響效應不容忽視。
二、平滑宏觀經濟對績效的影響
銀行業是周期性行業,商業銀行績效會受到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突發性宏觀經濟變動還會對商業銀行經營形成外部沖擊。金融科技創新能夠幫助商業銀行緩解宏觀經濟波動性和沖擊性影響,從而對其經營績效產生平滑作用。本文主要從業務需求、信貸規模、資產質量、負債業務和國際化業務等方面探討金融科技創新對宏觀經濟影響的緩沖與平滑作用。
(一)對業務需求的影響
宏觀經濟的快速增長會導致了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需求的大規模增長。盡管采用傳統的規模擴張模式可以幫助商業銀行應對業務量需求的增長,但是規模報酬遞減和規模不經濟將導致商業銀行效率下降、股東回報率下滑。另外一方面,由于宏觀經濟的波動性和銀行業強周期性特征,完全依賴規模擴張以滿足階段性業務需求增長會使得商業銀行在宏觀經濟下滑或實體經濟不景氣階段造成金融資源浪費,進一步惡化經營績效。商業銀行只有通過流程再造、組織變革,在改善效率的基礎上提升業務流水量和金融服務質量,并且充分利用電子銀行渠道的技術優勢才能適應宏觀經濟周期波動導致的業務需求量的周期性變化。金融科技創新帶來的新流程、新組織結構和信息化系統具有低邊際成本和高供給彈性的特征,能夠使商業銀行從容應對宏觀經濟起伏造成的需求波動性影響。
宏觀經濟長期呈現出螺旋上升的增長趨勢,這會推動社會財富和經濟規模持續增長;居民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日益多樣化,企業金融需求更趨復雜化。金融創新可以解決需求多樣化的問題,但是日趨復雜化的金融需求要求商業銀行依托金融科技創新,不斷開發高效能、專業化的金融產品,推出可定制、個性化金融服務才能滿足。
(二)對信貸規模和資產質量的影響
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規模和質量與宏觀經濟運行狀況高度相關。在經濟不景氣階段,信貸業務量下降,信貸資產質量惡化,這對商業銀行績效的產生了較大的沖擊性影響。商業銀行需要從金融創新和技術投入兩方面入手應對這種困境。盡管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流程創新實施精細化管理,或者運用RAROC(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創新工具,從產業和客戶層面調整信貸資產結構和分布,進行前瞻性逆經濟周期操作,平滑宏觀經濟波動對信貸業務的沖擊,但是流程創新和工具創新面臨著諸多技術難題,不能脫離金融科技創新的支持。精細化管理、優質信貸客戶識別、結構調整等優化措施必須依賴數據庫和計算機系統對客戶企業的經營數據、資產狀況、產品種類、信用記錄、社會關系等大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逆周期操作的實施、RAROC工具和風險管理技術的應用離不開歷史數據、風險模型和IT系統的支持。金融科技創新對于商業銀行提升信貸資產管理能力、應對宏觀經濟波動的作用不可替代。
(三)對負債業務的影響
隨著宏觀經濟的發展,居民財富增加,對投資回報率的要求也日益增長,這對傳統負債業務影響巨大。經濟周期波動導致利率幅度變化增加,商業銀行負債業務成本波動也隨之增加。這需要商業銀行依托金融科技創新加強產品創新,強化銀行卡業務,提升網絡、手機、電話、POS機等支付渠道的便捷性,提供資金代收、費用代付等增值服務,實現商業銀行O2O(Online to Offline)一體化服務,提升用戶黏性和資金沉淀量。同時,商業銀行還必須對客戶數據系統分類,進行量化分析,優化客戶管理,推進精準營銷,提高存款流量的穩定性。除了在吸收存款上開源之外,商業銀行還必須在負債業務成本上節流。這要求商業銀行進行組織創新和流程再造,依托電子銀行渠道提升負債業務效率并降低服務成本;在商業銀行內部實施并完善FTP(Funds Transfer Pricing)定價機制,在優化配置存款資源的同時,實現對負債業務發展的前瞻性引導。
(四)對國際化業務的影響
宏觀經濟全球化趨勢對商業銀行國際業務的影響不僅體現于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金融需求波動、匯率波動和國際金融沖擊的影響,而且會使商業銀行在跨境業務經營和海外分支機構管理上面臨新的挑戰。
金融科技創新可以高效率地滿足商業銀行用戶國際業務的需求,同時大幅節省商業銀行境外業務的開支,從而緩解國際業務波動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商業銀行必須追加技術投入,與全球銀行同業金融電訊協會(SWIFT)和銀行同業清算支付系統(CHIPS)實現網絡對接,建設跨境電子銀行體系和遠程網絡管理平臺。這不僅可以減少境外分支機構的開設,還可以提升海外金融服務質量,提高對境外分支機構的管理效率,從而大幅節省管理費用。而緩解國際金融沖擊對商業銀行影響,除了需要提高國際化風險管理能力,合理有效地利用創新衍生工具覆蓋外匯資產和境外資產的風險敞口,另外一方面還需要依托信息技術,構建國際金融視野下的信息化全面風險管理系統。
三、平滑貨幣政策對績效的影響
金融創新可以從信貸規模、息差、流動性、資產質量和資產價格波動等方面平滑貨幣政策對商業銀行績效的影響。與單純的金融創新相比,在平滑貨幣政策對商業銀行績效的作用上,金融科技創新并不能提供新的金融產品或新的金融工具去規避貨幣政策的影響,但是金融科技創新通過提升商業銀行自身流動性管理能力仍然能夠對商業銀行績效產生有效的平滑作用。此外,貨幣政策對于不同市場占有率或不同資產規模的銀行影響具有較大的差異性,而金融科技創新可以幫助中小型商業銀行緩解這種差異化影響對績效的沖擊性作用。
(一)提升流動性管理能力應對緊縮型貨幣政策
金融科技創新主要通過對銀行流動性管理能力提升來緩解數量型貨幣政策對于商業銀行績效的沖擊性影響。信息技術從優化資產負債管理、防范流動性風險和提供新的流動性改善手段這三個層面幫助商業銀行提升流動性管理能力,應對緊縮性貨幣政策。面對貨幣政策的沖擊,商業銀行需要進一步優化資產負債聯動的管理機制,加強風險敞口管理,建立全方位的資產負債匹配體系。信息技術為資產負債管理決策提供了快速高效的處理流程和管理工具,使得資產負債管理決策能夠應對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和宏觀經濟環境,大大增加了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效率。在流動性風險管理方面,信息化平臺、網絡監控、分布式計算和大數據加強了商業銀行市場信號監測、流動性概率分析、流動性趨勢預測和需求預測的能力,流動性風險防范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商業銀行平滑貨幣政策帶來的流動性沖擊。
此外,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進步為商業銀行同業拆借提供了高效率的報價和交易平臺,有效改善了商業銀行間的流動性。例如興業銀行憑借自身信息技術研發優勢開發“銀銀平臺”,使其在為中小型商業銀行提供同業服務的同時獲取了超額利潤;其同業資產占總資產比例接近40%,同業業務利潤更是占到了全部利潤的一半。
(二)緩解貨幣政策對中小型銀行的差異化影響
由于不同的商業銀行在資產規模、資產結構、經營效率、市場勢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性,貨幣政策對于不同商業銀行個體的影響具有較大差異性。貨幣政策的這種差異性效應可能會導致商業銀行體系內的馬太效應,使得商業銀行市場集中度增加,有利于大型商業銀行通過加強自身市場勢力增加利潤,而不利于商業銀行業通過合理有序競爭,提升經營效率來獲得可持續的業績增長。例如,大型商業銀行受益于營業網點和品牌優勢,更容易獲取存款資源,從而其超額準備金率較中小銀行較高,上調法定存款準備率不僅對大型商業銀行影響不大,甚至有可能增加其利息收益。而對于存款準備金不足的中小銀行而言,只有減持證券資產和降低信貸規模來應對,從而導致收入下降。盡管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進行了制度創新和工具創新,推出了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和差別化利率政策;但是,這種貨幣政策的差異化還不能完全彌補和覆蓋商業銀行之間的規模差異和個體差異,處于弱勢地位的商業銀行依托金融科技創新提升資產質量,改善經營效率,加強應對貨幣政策沖擊的能力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根據前兩節的分析,金融科技創新能夠幫助中小型商業銀行彌補市場勢力方面的劣勢,使其有可能在經營效率上超越大型商業銀行。中小型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新技術應用、信息化、流程再造、電子化服務實現差異化經營,提升經營效率,增加金融業務附加值和中間業務收入;并積極利用金融科技創新,加大技術投入,通過構建電子銀行渠道來彌補傳統資產負債業務上的不足,從而在市場勢力和經營效率上弱化貨幣政策對商業銀行的差異化影響。
四、結語
綜上所述,金融科技創新不僅能夠通過對商業銀行的業務需求、信貸規模和資產質量、負債業務、國際化業務等方面產生正面影響,從而有效地緩解宏觀經濟波動對銀行績效的沖擊,而且有助于提升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能力以應對緊縮型貨幣政策,并幫助中小商業銀行緩解貨幣政策對不同規模銀行的差異化影響。商業銀行經營者在經營管理中應注重金融科技創新對銀行績效影響的宏觀效應;銀行監管部門應該對商業銀行開展合理適度的金融科技創新加以鼓勵,對金融科技的應用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作者單位:武漢商學院經濟與金融學院)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新常態下技術創新對商業銀行績效影響研究——以湖北省區域商業銀行為例”(18G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