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紅霞
自新政度會計制度實施以來,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處于新舊交替的過渡時期,要把握好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內容和要求,不斷提高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水平。固定資產管理是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政府會計制度也對固定資產管理進行了更為細致和規范的論述,文章就主要圍繞新階段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
新政府會計制度對原有的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科目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對會計核算處理方式進行了一定的優化,尤其是在固定資產管理這方面,對固定資產的價值確認、折舊處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夠更加真實和準確的反映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同時還通過增設“待處理資產損益”這一會計科目,規范了固定資產管理和審批的流程,大大提高了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
一、事業單位依據新政府會計制度優化固定資產管理的積極意義
(一)提高事業的固定資產管理水平
事業單位在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指導下,不斷的優化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方式方法能夠有效的提高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水平。新政府會計制度強調的是同時加強財務管理和預算管理,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主要就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且在使用過程中不會輕易發生形變的一類資產,主要就包括房屋、設備、檔案以及事業單位各部門在日常工作過程中使用到的各類辦公用具等。這些固定資產其相應的價值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使用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一定的損毀,有些固定資產需要做折舊、轉讓或者報廢處理,那么對這類固定資產的價值評估和確認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實現資產的合理配置,避免閑置浪費,就必須要遵照新政府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進行初始確認和再確認,并且建立固定資產價格目錄,實現對固定資產的科學管理。
(二)完善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制度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指導下,事業單位加強和改進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還能夠幫助事業單位不斷的完善其相應的會計核算制度。新政府會計制度用了雙基礎體系來進行會計核算,就是說實現了財務管理和預算管理的分離,在具體執行會計核算工作的過程中,事業單位可以采用平行記賬的方法對于現金收支進行雙重的核算,這樣就實現了對于一些涉及現金收支業務的固定資產來說,進行了雙重的報賬和審核,這樣就強化了對固定資產的初始確認和再確認以及固定資產轉讓、處置和報廢等環節的管理,避免出現固定資產賬目不清的情況,提高了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質量和水平。
二、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事業單位缺乏規范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事業單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政府協調和社會服務職能,其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國家財政劃撥,實現對固定資產的科學和有效管理能夠提高財政資金的有效利用率。但是目前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不足,首先就表現在缺乏規范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在以往的固定資產管理中,事業單位往往更加強調對固定資產管理支出的成本清算,忽視了對固定資產的計量和評估,所采用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和規范也比較陳舊落后,沒有添加新政府會計制度其中有關固定資產管理的相關內容。
(二)對固定資產的清算和折舊方法落后
事業單位在進行固定資產管理的過程中,所采用的固定資產清算和折舊處理的方式方法還比較落后,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首先就表現在,事業單位普遍沒有建立固定資產管理目錄,沒有細致的對固定資產的種類和數量進行劃分,就很容易導致在對固定資產進行采購、折舊或者轉讓等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實際賬目和臺本賬目存在嚴重不符的情況。其次是表現在事業單位忽視了對固定資產的再確認工作,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沒有科學的計算,這就導致在進行資產折舊時一般都采用低價處理的方法,這就很有可能造成固定資產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造成事業單位資金虧損,影響財務資金的運行和周傳。
(三)忽視對固定資產采購、維修等的監管
事業單位在進行固定資產管理的過程中往往還存在著忽視對固定資產采購與維修等方面的監管。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事業單位缺乏專門的針對固定資產的預算管理,相應的固定資產在采購和資金申報等方面存在著流程不夠規范的問題。事業單位的各部門沒有嚴格的遵循采購制度,甚至存在這吃回扣的現象,這就嚴重影響了固定資產的質量,不僅會增加后期的維修投入,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
三、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優化措施研究
(一)強化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規范下,事業單位應當重視強化對固定資產的管理,不斷的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內容和標準依據。事業單位應當明確的確定固定資產管理的流程和規范,要制定固定資產申報、預算、采購、確認、計量、價值評估、維修管理、再確認、資產處置等一系列有關資產管理業務的量化管理標準,可以用流程圖的形式進行呈現,從而讓會計核算部門的工作人員能夠更為清晰和詳細的掌握對固定資產管理的每一個細節。除此之外,事業單位要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還要從會計核算方面入手,對固定資產的初始成本、折舊方法和使用年限都進行明確的規定,并且要按照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進行入賬,切實的執行雙基礎核算的方法,從而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水平。
(二)實現對固定資產的全面清算與盤點
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和盤點的過程中,對于固定資產發生的盈虧、損毀或者報廢問題,在未得到主管部門或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都批準之前,都要納入到“待處理資產損益”這一會計科目之中,這樣能夠進一步規范對固定資產賬務處理流程。事業單位可以通過設立固定資產目錄,實行卡片對賬的方式,對固定資產進行詳細的分類,并且明確的標明固定資產的來源、初始成本、管理責任人、維修折舊等的相關信息。這要在年底對固定資產進行傾向和盤點的過程中,就可以對臺賬和細賬進行比對,確保賬實相符。
(三)規范固定資產的采購及維修管理程序
事業單位還要強調規范對固定資產的采購及維修管理的程序。尤其是固定資產的采購工作,事業單位可以成立獨立的采購部門,匯總其他各部門的申報信息,從而對固定資產支出情況進行預算編制管理,并且通過對固定資產項目的審核,尚未達到報廢年限的可以聯系專業的維修人員及時進行維護,避免出現資產浪費問題。另外,采購人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職業道德,在采購的過程中一定要固定資產的質量進行嚴格的驗收,保證國有資產的實際利用價值。
四、結語
隨著事業單位體制機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對事業單位的各項內部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業單位要認真執行新政度會計制度的有關要求,加速財會改革,優化會計核算方式,提高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水平,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作者單位:遼寧省遼陽市市場監管事務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