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晨道
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持續加快發展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就業壓力也隨之增大。而“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為各行各業的發展都帶來了更多的機遇。怎樣掌控好“互聯網+”不斷發展所帶來的新機遇,靈活應對“互聯網+”不斷發展所帶來的調整,使其更好地為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服務,這就需要從事相關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加強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探索實踐力度,在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幫助,促使“互聯網+”平臺能夠獲得靈活應用。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在畢業時都不得不面對著十分殘酷的就業競爭,因此提前引導學生做好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學生在畢業時提高面試求職的成功率,從而提升畢業生整體就業率。“互聯網+”指的是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聯合,“互聯網+”技術作為現代社會不斷發展的主流趨勢,其主要涉及到大數據、社交網絡以及云計算等多種現代互聯網技術,由此展開信息協調與信息數據之間媒介效用的新型網絡體系。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必然會給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革新,也會對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帶來積極的影響。
一、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要流程及其內容
(一)自主評估
針對自主評估而言,其主要便是讓學生對自身展開全方位的分析,借助自主分析這一舉措,對自身產生一個更具客觀性以及全方位的了解以及基本定位,建設最優職業生涯規劃目標,并對自身職業生涯未來發展方向進行合理的控制。自主控制之中基本上會涉及到學生自身興趣、愛好以及特性,自身性格以及價值觀,根據自身所建立的目標及其要求,實踐經驗,優勢,弊端,學歷及其專業能力,身體素質,生理情況以及情商等多項內容。
(二)職業生涯機遇評估
多數情況下,學生職業生涯機遇評估基本上是對所有環境因素對自身職業生涯未來發展產生的各種影響進行全方位的評估。在制定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發展路徑的過程中,必須要對環境條件的具體特性以及環境發展規律狀況、自身和環境之間的聯系、自身在此環境之內的重要性、不得不面對的環境要求等多方面展開全方位且嚴格的評估。
(三)職業生涯未來趨勢的選取
針對職業生涯未來趨勢而言,其主要是對職業的選取。高職院校學生在確定自身專業以后還應該嚴格按照個人綜合情況等,對職業生涯未來趨勢予以選取。在此過程中,必須要對更具精準性且具體的職業考慮其性格以及職業之間的匹配、職業和興趣之間的匹配、職業和特性之間的匹配、職業和環境之間的適宜性后予以有效的選取。
(四)職業生涯規劃的執行
更具高效性與可行性的職業生涯基本上會涉及到工作、實踐、教育以及學習等各個方面的方案。總體職業生涯規劃必須要在執行工作中予以有效的檢驗,并對效果進行查看,及時找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中各個環節發生的問題,積極探索與之相應的措施測策略,并對規劃方案予以有效的調整以及優化。
二、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近況及其主要問題
高校畢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近些年來愈發受到各大院校的重視,然而高職院校學生受到課程設置與發展方向等方面的限制,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首先,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安排不合理。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學生一年級直至二年級時期未能開展更具專業性與高效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僅僅是在三年級畢業時期才把就業教育工作當做學習的核心內容,使學生錯誤的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到了臨近畢業時再去做也來得及。其次,大部分職業院校所開展的就業指導和育人工作之間許多環節均未能進行有效銜接,未能把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劃分到高職院校學生培養目標的核心要求。再次,很多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往往急于求成。大多數學生都將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當作一門普通課程,學習的目的僅僅是通過考試拿到學分。學生由于無法將所學知識立即有效的應用到就業問題以及擇業問題當中,因此對待課程的態度消極敷衍,學習動力較低。最后,高等職業院校常常并未配備足夠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人員。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所涉及到的教師基本上都出自于學生管理人員以及輔導員,在借助與之相關的理論對學生展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時,實踐經驗豐富,但理論知識稍顯不足,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系統性教育,面臨很大的挑戰。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利用“互聯網+”概念加強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服務
職業生涯規劃的主體是學生,其最主要的就是將學生作為課堂核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相關知識后,自發的去對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并且按照規劃在生活中去執行。現階段,大部分高職院校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通常教師是將互聯網平臺作為一種信息材料的傳播途徑所應用。但是,在現代“互聯網+”的支持下,能夠為學生建設更具數字化、現代化以及個性化的學習氛圍,由此可以促使學生能夠實現終身學習以及合作學習,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習效率以及整體學習水平獲得全方位的提高。制作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服務的網絡平臺或手機APP,根據職業人成長模型,設計職業化成長標簽。學生根據標簽給出的提示完成職業人成長過程資料的采集、分類、上傳,形成“準職業人成長檔案”數據庫,幫助學生清晰自我職業化成長路徑。
(二)利用“互聯網+”概念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
在當前大眾創業以及持續創新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應該打破傳統的理論學習,由此才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創業熱情。只是進行理論教育,必然會對學生積極性的釋放產生一定的影響。對于學生而言,僅僅依托于自身力量進行創業實踐工作,需要面對巨大的壓力。但是借助網絡模擬以及在線交互系統的合理應用,可以讓學生立足于虛擬條件下,進行創業實踐。同時,近年來組織的例如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也旨在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概念,對創業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索,讓其能夠在網絡虛擬實踐環節中,對所取得的經驗進行總結和樹立,由此才可以為學生在日后的創業工作中,憑借自身經驗,化解各種問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職業生涯規劃促使學生對自己、社會、職業以及日常生活進行充分的了解和總結,激發學生自身潛能,不斷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對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也為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帶來許多新的機遇與挑戰。在此形勢下,高職院校應當結合“互聯網+”的優勢,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進行全面的創新,并積極利用它的特點,對學生所面臨的職業生涯規劃問題進行處理,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作者單位: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2018年度青年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高職院校基礎課程微課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18614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