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懷琦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新課程理念逐漸滲透到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有了徹底的轉變,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全面的提升,課程改革沿著素質教育的方向穩步推進。在欣喜之余,回顧我們當前的課堂教學仍有許多需要我們探究、解決的問題。特別是表現在數學課堂上,由于我們對課標的解讀不夠透徹,對教材的挖掘不夠深入,對教學反思不夠徹底,導致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成了制約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數學課程改革的瓶頸,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下面,本文就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做一剖析。
一、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值得商榷的問題
1.缺少數感的培養
數感是學生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形成自覺地、主動地對數的感覺,這種感覺是一種對數的理解和具體運用的潛意識,它是學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數學素養。但是在當前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往往對基礎的概念性的東西重視程度不夠,因為數學概念比較復雜,是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疊加,課堂上老師一般的處理方式就是讀上幾遍,然后對重點的語素做一特別強調,然后就進入到具體應用階段。如五年級數學中的“因數與倍數”的教學中,老師上課時通過具體的例題引出因數和倍數的關系,9×4=36,36是9和4的倍數,9和4是36的因數,然后強調了0除外的一種情況。接著就根據算式說一說,進入了訓練環節,最后讓學生自編算式,并說說因數和倍數的關系,其中有一位學生的算式是:0.5×9=4.5,然后說出4.5是0.5和9的倍數,0.5和9是4.5的因數,出現了錯誤的思考,這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吃透概念,沒有形成數感,忽視了倍數和因數只有在自然數的研究范圍之內才有這樣的關系,當然0除外。
2.缺少應用意識的培養
所謂的應用意識包含兩個層次的意思,其一指的是在數學實踐活動過程中對具體提出的實際問題,能運用所構建的知識嘗試解決問題的策略,具體表現在對問題的發現和提出,以及運用數學技能解決問題的一種潛意識。其二指的是把數學學習和現實生活密切地結合起來,學生要清楚地認識到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信息,學習數學就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的學習僅僅局限于教材、課堂,教材中呈現的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些脫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要花力氣讀懂題里面的文字信息和例題情境,又要思考里面包含的數學問題,這樣給學生制造一種就數學學數學的思想,使他們感到數學的抽象、枯燥,逐漸對數學產生厭煩的感覺。
3.缺少推理能力的培養
推理能力是數學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重點培養的能力,只有學會了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數學地”解決實際的問題,才能有助于學生推理能力的提高。但是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拔苗助長的現象,過分地重視成績,對一個比較難的題型,只注重解題步驟和解題結果,甚至讓學生死記硬背地記住各類題型的解決方法,這樣的教學雖然在短期的應試中取得了效果,但不利于學生長足的發展,不利于學生的推理能力形成,不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
4.評價的膚淺化
課堂教學評價在課堂中扮演著激勵和調控的作用,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當前課堂教學評價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只重視結果缺少對過程的評價;評價語言單一,呆板不夠新穎,缺少誠心。這樣膚淺的課堂評價失去了課堂評價原有的意義,使課堂評價流于形式。
二、當前課堂教學中問題改進的措施
1.加強理論學習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是指導數學教材編排的理論體系,它承載著數學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的知識體系,對教學起綱領性的指導。所以,我們要加強課程標準的解讀,用課程標準的理論體系和具體的要求去全面、系統地挖掘教材所蘊含的知識,再結合具體的學情,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取舍,再結合實際的教學資源,整合教學資源。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注重學生數感和符號感意識的培養,讓學生能自覺地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利用數感的橋梁作用,建立知識和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注重利用“數學地”解決問題,注重數學推理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從而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從而熱愛數學,熱愛科學。
2.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評價策略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合理、恰當的評價。特別要注意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教師、學生、家長都可以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和評價語言的多元化,對學生的各種評價要發自內心的欣賞或指出問題,讓學生在接受評價的過程中及時地調節自己的心情或解題的思路,實現知識的建構,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素養。
總之,我們要正視數學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只有認識到問題,通過研究、反思解決了問題,才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有利于數學課程改革的穩步推進。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