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洋 劉曉丹 孟靜靜
近幾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衣食住行不再是問題,取而代之的是安居樂業。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美好現象,主要在于科技的進步,催生了一大批技能技能型人才,他們對企業的貢獻,以及對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不可低估,這就要求企業合理地對技術技能型人才進行評價。
評價是對個體需要程度做出的一種判斷,旨在挖掘人才的潛在價值,達到價值增值的用人目標。從某種程度上講,人才評價的的范圍極其廣泛,只有綜合性的評價,才能得出最科學的評判結果,進而促進個體的自身發展,充分發揮其才能,不斷為企業創造財富。如今,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再加上科學技術的普及應用,企業需要大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且對其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本文通過介紹評價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原則,進而研究優化技術技能型人才評價方式的途徑。
一、評價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原則
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評價技術技能型人才更應如此,重視客觀性與公正性,這也是企業在用人方面的基本要求。評價技術技能型人才應當遵循四個原則:一是堅持以職業能力為導向,注重技術人員的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以及能否高效解決生產難題;二是堅持以工作業績為重點,不斷考核技術人員的業績,建立業績評價標準,科學認定業績真偽;三是注重職業知識水平的提升,既要有專業的職業理論知識,又要學有所用,并在實際工作中融會貫通;四是注重職業道德,要求技術人員具有高度的責任心,遵守紀律,服從領導、以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投入工作。
二、優化技術技能型人才評價方式的途徑
(一)考核
如今,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各個行業紛紛采用高科技研發產品,生產和運營方面也以技術崗為主線,不斷增強自己的市場核心競爭力。當然,競爭不是一句空話,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當下對優秀人才的獵取已經成了多數企業的競爭手段,這就要求企業注重大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引進,并對其進行科學評價。其一,作為現代企業,應當一切從實際出發,有效地編制職業人才技能鑒定題庫,要求所有技術人員的工種都要達到國家職業標準,也要讓他們所學的知識滿足相應崗位的實際要求,不浪費知識,不閑置人才;其二,企業認真評價職工執行操作規程的能力,以及克服技術難題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獎勵優秀人才,破格提拔社會公認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鑒定
為了挖掘綜合素質較強的高技能人才,企業必須科學鑒定員工的職業技能等級,該等級證書往往由集團公司授權。針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鑒定,應當以服務企業為宗旨,注重員工素質的提升,強調職業技能水平的不斷增強,不斷向專業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方向培養,并在此基礎上創新評價模式,真正地將優秀人才挖掘出來,給予支持,留住人才。不僅如此,企業還應當培養員工的職業道德修養,使其盡全力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服務,這就要求制定客觀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如此一來,企業將會科學地認定具有發展潛力的職業人才,并賦予其晉升空間,從而強化人才培養質量,迅速獲得企業急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三)競賽
不定期地參與競賽活動,可以激發員工的活力,振奮其精神,不斷超越他人,提升自我,對于其職業技能水平的提升起著不可低估的重要意義。從這方面來講,將“競賽”作為優化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評價方式也在有其一定的科學性,可以通過企業組織的各種職業技能競 賽,挖掘出優秀選手,并排列名次,授予前幾名參賽者以“優秀選手”的榮譽稱號,以此晉升職業資格。同時,競賽的過程中,企業領導人要善于評價參與人員的技術能力素質,就是其能否熟練運用專門的技術知識,是否具備企業所需的高技能理論知識。通過競賽的方式,掌握參與者技能素質,如果達到初級技能,則表示該員工“會做”崗位的事情,但是不熟練;要想讓其達到熟練的程度,必須進一步學習,反復訓練,確保技能動作靈活、自如,從而步入技巧性技能。
(四)評選
實際上,企業還可以采用“評選”的方式進行人才評價,不斷完善其工作技術檔案,得到公眾的認可。首先,針對優秀技術技能型人才評選時,可以由車間主任、技術員、班組長、技師、高級技師等主持評選活動,科學地考評鑒定中、高級鑒定的人員;其次,由基層領導、工程師、兩級技能專家等共同評價技師鑒定的人才,在此過程中,做到認真記錄考評表格,將相關證明資料一同附上,以供職業技能鑒定中心核實、歸檔,進而評選出“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企業技能專家”等榮譽稱號。這樣一來,技術技能型人才將會得到精神秘的激勵,堅信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進而奮發圖強,為企業做出更大貢獻。
三、結語
總之,技術技能型人才是加工、制造、服務等行業的精英,大多數從事車工、鉗工、加工、烹調等工作,注重業務技能的“專”字。正因為如此,各大企業必須做好人才評價工作,努力在眾多的員工當中發現英才,傾向于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栽培,給予優秀技術員工適當的獎勵,調動他們的工作干勁,實現個人與企業的合作雙贏。在此過程中,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評價方式是關鍵,只有將考核內容、解決生產難題、新知識的要求作為核心考點,以企業內部考核為主要形式,逐步優化評價標準。(作者單位: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課題名稱:《《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現代“工匠精神”培養途徑研究與實踐》,課題來源: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立項編號: GH17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