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蓮
摘要 ? ?2016年前,毛斯湖水體污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本文分析了互助縣毛斯湖污染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思路及治理對策,以期為以后毛斯湖生態環境治理、園林綠化提供經驗和思路。
關鍵詞 ? ?毛斯湖;污染;成因;治理對策;青海互助
中圖分類號 ? ?X524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3-0161-01
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生態環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不斷加大,改善和提升現有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營造山青水綠的良好生態環境勢在必行。互助縣毛斯湖水體污染嚴重,周邊生態環境惡劣,嚴重影響周圍居民生產生活,因而亟需整動和改造。
1 ? ?毛斯湖現狀
2016年以前,毛斯湖是縣城所在地有名的“臭水溝”,溝內流水常年散發著難聞、刺鼻氣味,毛斯湖沿線周邊垃圾成堆,蒼蠅成群,空氣、環境質量極差,影響了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
2 ? ?毛斯湖污染成因
2.1 ? ?工業污水排放
由于工業污水未經環保處理,直接排入當地河流,化工企業常年排污逐步導致了毛斯湖如今臭水溝的現狀。
2.2 ? ?環保意識不高
20世紀80年代、90年代是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人們對于環境污染重視不夠,缺乏環保意識,也未制定和實施有針對性的環境保護政策和短、中、長期發展規劃。
2.3 ? ?環境保護宣傳力度不夠
環境保護是一項長遠持久的工程,但當時側重點放在經濟效益上,對環境保護、防治污染等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不夠,群眾知曉率不高。
2.4 ? ?環保素質低
受長久以來地域生產生活及衛生習慣的影響,人們大多以方便自己為主,形成了生產、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隨手亂扔隨處傾倒無人過問的現象,最終導致毛斯湖沿線周邊環境臟亂差[1]。
3 ? ?治理思路
3.1 ? ?生態的觀念
毛斯湖是互助縣舊城區和新城區的分水嶺,治理面積較大,要有生態、環保、全局的治理理念,需對河、路、林、草坪綜合治理、合理布局,使之聚觀賞性、游覽性和生態性于一體。
3.2 ? ?長遠的觀念
毛斯湖工程治理項目首先應做好定位,然后制定科學、功能細化、布局直觀的綠化建設整體規劃,分期進行,治理成功會整體提高互助縣的縣域環境質量。
3.3 ? ?園林性的觀念
毛斯湖工程治理項目要符合現代化園林建設要求,植物景觀豐富,常青樹種和觀花植物相搭配,喬灌草混合,常彩、春彩、秋彩等彩葉植物相結合,并利用地勢高低的優勢,打造有層次的園林景觀。
4 ? ?治理對策
4.1 ? ?加強宣傳,提高環保意識
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形式,加大環保宣傳力度,普及環保知識,才能提高全社會環保意識和環保素質,形成環境治理人人關心、人人有責的良好局面。
4.2 ? ?污染治理
認真貫徹習總書記的“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保理念,關停并轉上游的污染企業,從源頭上解決水體污染問題,并在毛斯湖水體邊緣引進種植水生植物菖蒲等,使其長期發揮凈化水體及改善水底土壤環境的作用[2]。
4.3 ? ?打造園林景觀
園林景觀由亭、臺、走廊等組成,以有層次感、錯落有致、視覺效果良好、環境優雅為目的,在打造園林景觀時,要尊重毛斯湖及周邊現狀,利用現有河溝、植被及北高南低的地勢優勢拓寬湖面,對景觀進行全面的提升改造,分區域打造富有特色的亭、廊橋、拱橋等景觀。
4.4 ? ?增設景觀區園路
布設紅色透水混凝土園區健身路,按照地勢的高低起伏抬高路面,充分利用互助縣6月、7月雨季降水量多的優勢,集聚雨水到綠化區,增加園區內濕度,從而達到減少澆灌次數、節約用水的目的,使整個毛斯湖生態環境治理符合現代化城市園林建設的理念[3-4]。
4.5 ? ?加強視覺效果
利用地理優勢,用石塊打造小瀑布,形成跌水效果。依據原有地勢在毛斯湖沿線打造小湖、走廊、觀景亭等,并沿園區路布設具有土族特色的路燈,以加強視覺效果。
4.6 ? ?園區建設及綠化
4.6.1 ? ?建設。此項目針對毛斯湖水體污染、周邊及沿線環境不良、視覺效果雜亂等問題,以建設符合現代化園林建設理念、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優良為目的。
4.6.2 ? ?綠化。一是充分發揮鄉土樹種適應性好、綠化成活率高的優勢,利用當地的鄉土樹種造景,在景觀節點處,利用喬灌草花等進行組團造景;二是栽植中充分利用互助縣縣樹——青扦、青海云杉,縣花——暴馬丁香;三是大量引進彩葉植物,以長彩為主,春彩、秋彩為輔,豐富苗木觀賞顏色品種;四是在園區邊緣、沿線及小區域景觀地塊,引進適合互助縣氣候特點的花草,并大量種植當地花草,提高園區的觀賞性;五是充分利用喬、灌、草、花等植物的生長、開花期的不同,合理搭配種植,從而提高綠化、美化成效;六是成片種植芍藥、牡丹等打造小區域的園林景觀;七是常青樹種、灌木樹種、觀葉樹種均采用大苗造林,縮短園林景觀見效時間。通過采取以上措施,達到四季開花、四季景色不同、視覺空間層次感較強的綠化效果。
4.7 ? ?后期管理
“三分造,七分管”,只有加強管理,才能達到園區治理的成效。一是綠化后,及時進行澆灌、清除雜草,創造有利于花草灌木等植株生長的環境;二是在當年5—9月定時進行觀察,如發現病蟲害,及早進行防治,防止病蟲害毀壞綠化成果。
5 ? ?結語
通過逐步實施毛斯湖生態保護與利用工程項目,將徹底改善該區域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真正使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鄉土大地得到最為充分的體現,為今后園林綠化、生態環境質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理論和技術經驗。
6 ? ?參考文獻
[1] 黃明琴.山地城市湖、庫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對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5.
[2] 方月梅,張曉玲,吳風林.大冶湖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及防治措施[J].安徽農業科學,2015(31):231-233.
[3] 王海鳳.海晏縣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及治理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276.
[4] 毛杰.農村環境污染成因及對策分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