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昌雄
摘 ?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與數理統計法對四川非中心城市35~59歲居民的休閑體育運動行為時空特征進行分析。研究發現,日常的休閑時間分布不均衡,周末與節假日的休閑時間相對比較充裕,參與休閑體育運動以周末與節假日為主,日常有規律進行為輔,運動的持續時間恰當,參與頻次較高,休閑體育運動的持續時間與頻次呈低度正相關等是居民休閑體育運動的時間特征;鍛煉氛圍較好、交流互動方便、往返便利是居民休閑體育運動行為的空間特征。
關鍵詞:四川 ?非中心城市居民 ?休閑體育運動行為 ?時空特征
中圖分類號:G80-3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1(c)-0184-02
時間、空間是構成休閑體育運動行為的重要外部元素,也是居民參與休閑體育運動滿足感的重要影響因素。近年來,隨著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的穩步實施,除省會及國家重要經濟戰略中心城市以外的非中心城市居民也在閑暇參與到休閑體育運動中。在此背景下,研究聚焦于四川非中心城市居民的休閑體育運動行為,通過分析居民休閑體育運動的參與時間、持續時間、運動頻次、運動場所等因素,總結四川非中心城市居民休閑體育運動行為的時空特征和規律,希望為促進四川非中心城市居民的休閑體育運動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1 ?研究對象
以四川省非中心城市的35~59歲居民為本文的研究對象。
2 ?研究方法
2.1 問卷調查法
根據課題的研究需要制定了《四川省非中心城市居民休閑體育運動行為研究調查問卷》,問卷設計完成后邀請該領域的10位專家對問卷的結構效度、內容效度及總體效度進行評判,評判結果中認為“合適”以上的專家9位、認為“一般”的專家1位,說明問卷的效度能夠滿足研究需要。隨后采用重測法對問卷的信度進行檢驗,選擇了20名休閑體育活動參與者作為測試對象,兩次測試時間間隔2周,測試結果使用SPSS 21.0進行Kappa一致性系數分析,K=0.797(P=0.000<0.01),說明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最后采用分層抽樣和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德陽市、廣安市、瀘州市、南充市等4個非中心城市7個市轄區的500名居民作為調查對象,回收問卷430份,回收率86.0%;有效問卷413份,有效回收率96.05%。
2.2 數理統計法
使用SPSS 21.0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Kappa一致性系數分析和Kendall等級相關分析。
3 ?結果分析
3.1 四川省非中心城市居民休閑體育運動行為的時間特征分析
3.1.1 休閑體育運動的參與時間
調查發現,居民休閑體育運動參與時間的選擇情況是周末節假日的比例占38.3%、日常有規律進行的比例占27.1%、工作日的比例占16.2%、空閑的時候的比例占16.0%、其他的比例占2.4%,可以看出,四川省非中心城市35~59歲居民休閑體育運動的參與時間以周末與節假日為主,日常有規律進行為輔。休閑時間的多少,決定了休閑體育活動時間的安排和利用[1]。由此也可以看出,多數居民日常的休閑時間分布比較不均衡,周末與節假日的休閑時間相對比較充裕。
3.1.2 休閑體育運動的持續時間
調查發現,0.5~1h的選擇比例占38.0%、1~1.5h的選擇比例占13.8%,0.5~1.5h的累計比例占51.8%。據相關研究證明,在運動強度一定的情況下,如果每次運動的持續時間過低,那么該行為不容易產生鍛煉效應,然而,如果每次運動時間過長,又容易造成身體疲勞,引發運動損傷,造成休閑體育運動行為中斷或退出,損傷率的上升與每次鍛煉持續時間有直接關系,一次鍛煉的持續時間對堅持性有顯著影響,持續時間越長,退出鍛煉的百分率越大[2-3]。可見,選擇合理的休閑體育運動持續時間對于提升參與者運動行為的健身效應和參與堅持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我國體育人口的判定標準中將每次體育活動的持續時間下限確定為30min,遲國榮(2008)認為“不同年齡段的人仍要有所區別,一般20~39歲年齡段的年輕人每次運動時間不必過于機械,而中老年人則應控制在一小時左右”。由此可以推斷,每次運動持續時間在0.5~1.5h比較適宜。因此可以看出,調查結果中多數居民每次的休閑體育運動持續時間比較恰當。
3.1.3 休閑體育運動的頻次
調查結果顯示,居民休閑體育運動的頻次每周1~2次以上的選擇比例占54.8%,不足每周1~2次的選擇比例占45.2%。說明多數居民休閑體育運動的頻次較高。休閑體育從屬于體育運動,強身健體是其重要功能之一。休閑體育運動的健身效果是一個量變到質變過程,休閑體育運動的頻次是影響休閑體育運動健身效果的又一重要因素。保持每周3次以上鍛煉頻率的鍛煉從累計效果的角度看更科學,當每周鍛煉多于3次時,最大吸氧量增(VO2max)逐漸趨于平和,運動效果顯著[4]。由此可以看出,每周1~2次的休閑體育運動才會產生一定的健康促進效應。這也表明,多數居民的休閑體育運動具有一定的健身效果。
3.1.4 休閑體育運動持續時間與頻次的相互關系
經二元定序變量相關分析結果顯示,kendall相關系數為0.252,P等于0.000,小于顯著水平0.01。說明四川省非中心城市35~59歲居民的休閑體育運動持續時間與運動頻次存在低度正相關。
3.2 四川省非中心城市居民休閑體育運動行為的空間特征
據調查,居民在自己家里、小區單位、街道旁邊、公共體育場館、公園廣場、郊外空地、附近學校、營業性健身會所等休閑體育運動場所中選擇相對集中是公園、廣場(64.4%),街道旁邊(41.9%),小區、單位體育場館(38.7%)。其中,公園、廣場屬于傳統性地休閑體育運動場所,鍛煉氛圍較好,休閑體育運動的人員也相對比較集中,居民在此進行休閑體育運動,既能達到健身愉心的目的,也方便彼此之間的交流互動;街道旁邊和小區、單位體育場館等屬于便利性較強的體育運動場所,居民出門或者工作結束后就能立即進行休閑體育運動,總體來看,居民休閑體育運動的空間特征是運動氛圍好,交流互動方便,往返便利。
4 ?結語
四川省非中心城市35~59歲居民休閑體育運動的時間特征表現為,居民日常的休閑時間分布比較不均衡,周末與節假日的休閑時間相對比較充裕,參與休閑體育運動以周末與節假日為主,日常有規律進行為輔;運動持續時間比較恰當,參與頻次較高,具有一定的建設效果,休閑體育運動的持續時間與頻次呈低度正相關。鍛煉氛圍較好、交流互動方便、往返便利是四川省非中心城市35~59歲居民休閑體育運動場所的空間特征。
參考文獻
[1] 遲榮國,賀業志.體育行為與體質健康[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12):61-64.
[2] 張雅云.體育與健康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9-123.
[3]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EB/OL].(2014-10-2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4] 莫再美.廣西城市老年人休閑體育行為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