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棟
【摘要】我國的道路設計主要是依靠交通情況進行規劃的,然而近幾年來,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道路的要求不僅僅在于解決交通問題,更要注重關注于弱勢群體出行的便利性,在本文之中,首先對市政道路人性化設計的主要內容進行了簡單的敘述,然后結合當前我國市政道路建設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市政道路人性化設計的主要手段,希望能對我國市政道路設計行業的從業人員起到一定的啟發作用。
【關鍵詞】市政道路;人性化設計
1、市政道路人性化設計概要
所謂的人性化設計,也就是指在道路的總體設計過程之中,在滿足城市居民對于交通活動最基本的要求后,進一步滿足城市道路使用者的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以及是生理需求。這也就要求了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時能夠考慮到交通活動之中人員的實際意愿與需求,考慮到交通活動之中人員、非機動車駕駛人員以及傷病團體對于道路使用的實際情況,將周邊環境的實際情況、人們的需求以及車輛出行的要求有機的考慮到設計之中,從而提升市政道路設計的便利性、安全性與舒適性,為城市交通的高質量運行做出有效的推動。在過去,以車為本是市政道路建設需要遵循的主要理念和方針,然而這種原則卻沒有考慮到城市交通的地形特點和環境特點,導致出現了千篇一律、功能性不佳的市政道路,道路斷面過于單調,車輛與行人之間存在著較為激烈的矛盾和沖突。將車輛作為道路設計的核心,往往會導致城市道路的噪音問題、尾氣問題與車輛超速超載問題加劇,導致行人對市政道路的使用權利被車輛所剝奪。這也就要求了設計工作者不僅要從技術角度看待道路的設計問題,融入全面發展和以人為本的思想,考慮到行人在使用道路過程之中的安全性要求,進而使其能夠滿足新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1]。
2、實現人性化設計的手段
2.1無障礙設計
無障礙設計是當前道路人性化設計的集中體現。無障礙設計更加強調的是盲道的設計與建設,緣石坡道以及多種建筑物出入口是否能夠滿足所有人的使用需求,從而展現出對殘疾人士的關愛,彰顯了社會的公平性和先進性。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一些城市之中無障礙設計還存在著設計不夠科學,使用不夠方便的情況,有些地區無障礙設計缺乏科學合理的施工設計方案,管理系統也不夠健全和完善,最終導致無障礙設計無法滿足殘疾人士的使用需求。有些地區盲道之上存在著盲道覆蓋不夠廣泛或者存在著阻礙的情況,緣石坡道也有著與人行橫道互相錯位的問題,很多地區的人民對盲道也沒有應有的保護意識,在盲道之上胡亂停車,同時盲道之上也存在著磚塊松動的情況[2]。
2.2橫斷面設計
市政道路設計的重點在于道路橫斷面設計,這也是人性化設計最為關鍵的部分。在道路橫斷面設計之前,應該對市政道路建設需求進行深入的分析,確定出行人通行安全性的需求以及行車安全性的需求,充分結合道路的平縱斷面來確定橫斷面的形式,從而確保人和行車的安全性。要能夠確保交通的通暢性和安全性,使行人和機動車輛以及非機動車輛盡量分開,使三者能夠在規定的道路上安全行進。提升行車的速度,減少三者之間的干擾與沖突。同時,要能夠確保道路沿線的管線布置合理,防止出現人防工程、不同構造物以及管線之間存在著互相干擾的問題。設計過程之中也要考慮到沿街建筑物的性質,提升沿路建筑物的和諧程度。在市政道路人性化設計之中,要能夠在保障汽車行駛安全性的基礎上,強調公交優先的原則,設置專用的公交道路以及港灣式公交車站[3]。
2.3人行道設計
市政道路相比于公路,存在的最大區別就是行人較多。因此在市政道路設計之中應該建立較為完善的步行系統,進而使人性化設計的理念得到全面彰顯。在人行道設計之中,首先要確保其平整度,從而為其功能性彰顯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設計人員往往會采用多種鋪裝圖案來點綴人行道路,然而使用者對于人行道的圖案和顏色往往并不關心,反而更關心人行道路的防滑性能。因此,設計人員應該在確保人行道路平整度與密實度的基礎上,在道路上添加防滑設計,滿足人們對市政道路的使用需求。另外,人行道設計也要考慮到高差問題,如果人行道與車行道的高差較大,那么要在方便車輛進出的基礎上,盡量保留人行道的樹木以及其他設施,在設計過程之中,可以將車行道與人行道進行分開設計,使其成為兩個縱坡,保留二者之間存在的高差,確保上車坡道與車行道之間連接的順暢性,上車坡道與人行道之間可以采用踏步或者坡道進行銜接,并在人行道與車道之間采用擋墻進行分隔,擋墻的外側要能夠進行適度的裝飾,從而滿足人們對于人行道使用的切實需求,達到降低工程量和保護樹木的實際目的。
2.4提升市政道路與周圍景觀的配合程度
在市政道路設計時,首先要確保其線型組合能夠保持順暢且美觀。線型不一定要較直,可以通過彎曲的設計來表達出曲徑通幽的意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人行道可以設計出較多的彎曲,從而提升人們行走的興趣。另外,在市政道路設計過程之中,也要對道路斷面與周邊建筑物的關系進行協調和處理,如果周邊建筑物的高度較高,那么道路斷面就應該設計的更加簡潔和寬敞,如果兩側建筑物較矮,那么斷面應該變窄,提升布局的緊湊性。市政道路的色彩應該與周圍景觀更加和諧,如果兩側的建筑形式是現代型,那么人行道的鋪砌可以采用花崗巖或者彩色混凝土等能夠突顯現代氣息的裝飾材料,而如果兩側的建筑是仿古型建筑,那么應該采用古樸典雅的建筑材料進行堆砌。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我國在市政道路設計過程之中也更加強調設計與景觀的有機融合,在上海的世紀大道也開始使用景觀設計,其他地區也開始陸續修建景觀道路,從而使城市人性化功能能夠得到全面彰顯[4]。
結語: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市政道路的負載也在不斷提升,人們對于市政道路的功能性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這也就要求了設計人員能夠在市政道路設計的過程之中融入人性化設計理念,降低市政道路交通問題產生的幾率,為城市居民帶來更加便捷的出行體驗,從而推動我國城市交通建設事業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凱,林浩,闕新征.以人為本的市政道路設計相關問題探討[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3,(12):19-20,36.
[2]李旭生.人性化理念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滲透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33):1844.
[3]錢越康.探析市政道路設計現狀及其人性化設計[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23):1460-1460.
[4]謝金.人性化理念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滲透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14):2253-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