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吉

近年來隨著各大高校的擴招,大學生越來越多,大學生就業問題就出現了很困難的問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大學生自主創業也在各個方面出現資金,環境,發展方向選擇也存在很多難題。在大學生創業就業難的現狀下,高校要根據各個方面挖掘根源,幫助大學生解決創業就業困難的難題。
大學生作為國家富強的新一代力量,促進社會經濟高速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是國家寶貴人才,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隨著高校的擴大招生,大學生的就業困難就顯現出來了,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一、大學生就業的現狀
(一)大學生畢業就業數據分析
據統計,從2010年到2019年中國高校畢業人數持續上漲,如下圖:
日前,2019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召開,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林蕙青表示盡管就業創業工作面臨復雜嚴峻的形勢,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在增加,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對高校畢業生需求總體穩定,創業環境不斷優化,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應對好各種困難和挑戰。各地各高校要抓住關鍵環節,全力做好2019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0-2017年的畢業生人數按照2%-5%的同比增長率逐年增長,近7年間累計畢業生人數達到5706萬人。而201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了800萬人,根據教育部消息,2019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834萬人,再創近10年畢業生人數新高值,就業創業工作面臨復雜嚴峻的形勢。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源
(一)社會要求嚴格
現在的社會對大學生提出很高的要求,特別的專業技能和人際關系上有很高的要求,許多用人單位希望招聘到適合職位的人才,有吃苦耐勞,抗壓的能力。只是學校課堂上的理論知識遠遠不夠,要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學會人際關系的處理,現在獨生子女的家庭個比較多,多數大學生剛步入社會,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有些不盡理想,要學會控制情緒,努力適應企業社會的發展,這樣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更好的就業。
(二)高校人才培養模式
各大高校的專業設置,有很多冷門專業,這樣的專業對大學生將來畢業存在很大難題,用工企業少,需求人才也少,畢業生較多,供過于求,冷門專業的大學生就業就會偏離自己的專業,去搶奪其他專業的職位,用工的企業是有限的,惡性循環,使大學生就業更加困難。
(三)大學生自身定位問題
經歷幾年的大學生活,大學生往往在擇業期間對企業,待遇等多方面要求過高,社會意識淡薄。家庭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經濟條件好壞都不會苦了孩子,這就造就孩子們責任感低,對工作職位要求過于高,首先要滿足自己的興趣,然后才是待遇問題,平均工資滿足不了擇業期的大學生對未來的期望,擺不正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期望值過高,既可能產生擇業的挫折感,又可能導致機會的喪失。
三、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一)政府完善大學生就業市場環境
政府應加大力度完善就業市場法律法規,優化大學生的就業環境,努力擴大就業市場的需求量。一方面政府努力擴大就業市場的需求量。當前,要優先發展就業增長空間大的產業和企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大西部開發力度,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政府出臺優惠政策,積極鼓勵大學生向西部或基層等經濟欠發達地區選擇就業。目前大學生就業,地區選擇過于集中的問題尤其突出,政府需要對此現象加強引導。在國家出臺的最新大學生就業政策中就談到: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工作。
(二)高校多設置好就業專業
高校就業辦應該多研究每年的就業形勢,對于有專業技能的專業應大力發展,多設置好就業專業。根據大學生就業市場的需求,高校的人才模式做出相應改變,根據人才需求情況,合理調整專業結構,確定專業規模。在課堂教學方面,高校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和人才培養模式,把從片面注重專業知識教育轉移到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素質和綜合能力的軌道上來,包括專業技術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等.加強實踐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加大實習力度.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此外,高校還可以通過建立獎學金制度、校企合作、定向培養等方式.采取相應的符合用人單位特定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來預先培養“產銷對路”的高校畢業生。
(三)提高學生自主創業意識
高校大學生應努力培養自主創業意識,在現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以自主創業帶動就業、大學生自主創業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為就大學生就業積極做出貢獻。號召走出去的大學生幫助母校的學弟學妹們就業,以老帶新。(作者單位:吉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