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
民族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地區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也同樣直接影響著社會的進步和民族的未來,本文以內蒙古工業大學為樣本,從翻轉課堂的高效利用率分析,高校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及新時代教學理念超越傳統式轉變,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為主導,重視基礎課建設,積極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教學,以期進一步提升高校在思政課堂文化傳播發展的感召力。
新時代,如何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民族地區高校思政課堂的價值表現及實現路徑,既是對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嚴峻挑戰,也是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價值塑造的時代之思。如何更好地創辦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鮮亮底色的高校課堂,如何滲透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成為新時代少數民族地區建設好思政課堂的時代之思。
一、新時代民族地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構路徑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與國人高度心理認同的特性成為武裝大學生群體的重要資源庫存。本文數據來源內蒙古工業大學問卷調查,采用隨機抽樣方式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方式、與思政融合效度及拓展維度分析,結合學科特色從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實事求是精神與實踐契合汲取營養,客觀地把握治學態度,實現由內涵到外延演變的動態蛻變過程,在新時代背景下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翻轉課堂:讓課堂“活”起來 學生“動”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在新媒體新技術興起與發展的新時代,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受到沖擊和挑戰,將現代科技融入教育創新,使傳統教育工作者與受教育者的角色發生轉換,授課方式及課堂體驗也有了嶄新的變化,教學互動“反客為主”備受關注。翻轉課堂應用于思政課堂不僅僅打破了傳統教育模式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于被支配地位,“被學習”“牽著走”的狀態,而內蒙古工業大學在思政教學模式中打破傳統授課模式,創建網絡學習平臺,設置自主學習模塊:單元導學、電子講稿、隨堂小測、學習視頻、學習資料、PPT、學習資料等,老師會提前做好預設學習內容,學生可以通過平臺在課前就了解課堂內容,可以進行內容查閱,從而完成課前預習,老師可以通過后臺掌握學生的登陸情況,適度把握課堂教學模式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在課堂上,請學生個人或是小組為單位以話題討論及辯論形式為主,讓學生通過自己預習的內容和準備材料進行自我反思、思考的全過程,讓學生間針對提出觀點進行討論各抒己見,最后由老師進行教學評價,從而凸顯思政課的“反客為主”的特點。
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這一基本場域下,顯現出的教學互動反饋中,對我校思政課堂教師講授和自由討論的比例進行調查分析可知,以學生為主的課堂討論比例占總樣本數的54.88%,以教師為主的課堂講授占總樣本數的36.74%,無討論課堂僅僅只占總樣本的8.38%,翻轉課堂在我校的利用率是可喜的。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我校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教學,課堂中每個人通過不同的價值觀念凸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熱情,需教育工作者做好學生引導管理工作。高校在搭建網絡平臺要有溫度、有高度,要入腦入心,讓思政課堂“活”起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個人才能,充分調動課堂積極性,讓學生“動”起來。思政教師應充分尋找教材知識點與傳統文化點、傳統文化點與社會現象點的契合處,善于用傳統文化浸透課堂,以各項喜聞樂見的思政活動為載體構建新型課堂,致力于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力度和滲透厚度。
三、超越傳統: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趣味性教學
赫爾巴特強調教學中應“突出興趣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認為興趣既是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教學的最終歸宿?!备咝K枷胝卫碚撜n不僅僅要具有理論性和政治性,更要注重趣味性教學推進教學產生良好的效果,趣味性不是單一的快樂的課堂氛圍,而是讓學生有內心深處產生主動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的興趣,保證教學目標更好地實現。在教育教學中,“樂趣、興趣”融入到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技術等來營造寓教于樂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消化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針對我校思政課授課趣味性調查結果分析,30.34%的學生表示非常滿意,36.91%的學生表示很滿意,29.04%的學生表示一般滿意,僅有3.72%的學生表示不滿意,總體滿意度非常高。傳統教學大多是直接講授知識點,而新時代多媒體手段的應用,沖擊學生視覺認知,增強了感染力和吸引力,讓課堂充滿了新方法、新觀念,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采用對媒體手段中的短視頻、微電影、校園公眾號、微博、微信群等,給學生一個真正充滿趣味性的課堂體驗,延展思政課堂教學手段,全方位提升大學生思想品德素質。
我校以年級為分段,建立思想討論課堂,教師可以通過交流群,隨時發送一些優秀傳統文化微視頻及古代經典文化故事微電影,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制作微視頻,鼓勵學生提前預習思政課講授內容,可以將自己對傳統文化與思政課融合內容感興趣的部分,制作成微視頻或是PPT,用于課堂討論,為課堂傳統教學方式增添活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在創新的教學方式下,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質。
四、重視基礎課:積極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
在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高校公共課本德育建設模塊所必有的“基礎課”,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然而在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會使用傳統的經典故事或夾雜些許詩詞語句,占參與調查的總人數的60.24%;認為僅僅通過經典故事深化教學內容的有249人,占比21.52%;認為在授課中純粹使用少量詞匯或詩詞語句的有167人,占比14.43%;認為完全沒有引用傳統優秀文化講解的有44人,占比3.8%。表明在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的授課模式下多數教師會潛移默化地涉及到傳統文化,這是一個值得欣慰的現象。如今“00后”已成為大學生,他們成長在新時代背景下,對我們思政課堂有著更高的期待,創新教學方法及思維模式,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贏得學生的喜愛。教育工作者的傳道、授業、解惑,不僅僅是古人的追求,更是現代人的金標準,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承擔者,要努力達到金標準,不僅要教師的教學課程金、教授的教學內容金、傳遞的教學方法金、學校制定的教學管理制度金,更要力求塑造一支具有金標準的教師隊伍。教師引領學生積極參與、教材守正不乏創新、課內課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線上教育與線下認知相融通、教學方式與教學目標相一致,讓學生聽懂、弄懂、學懂,要以高質量為發展方向,建設優良的教師隊伍,促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日常教學就樹立高標準高目標,有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親和力度,讓學生對教師所講內容感興趣,建構主動思考探究式學習模式,提升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同感和使命感。
高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中,既是對青年群體個人品性的錘煉,又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作者單位:內蒙古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