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田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難度最大的就是作文教學,而作文教學中的核心問題是學生積極情感的引導相對缺失,很多小學生的作文以模仿范文為主,卻把誠摯的情感壓抑在心中。而全新的核心素養明確提出“文化基礎”應該作為學生教學中所關注的焦點,而文化基礎挖掘就在于以文化促進學生情感與道德品質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情真意切;心話怒放;小學作文教學;情感引導策略
在小學生的常規作文教學中,作文的主旨和作文的情感理解是一道難題,因為作文是把學生內心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而且語言用詞和語言修辭的應用要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認知。當下小學生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學生的語言基礎雖然鞏固到了一定的程度,而且作文的框架學生也已經掌握了,但是很多學生自己寫出來的作文自己都不喜歡去閱讀,語言很流暢,缺乏的就是豐富的情感,尤其是真實的情感,這一點也是眾多語文老師一直以來迫切想解決的問題,下文將著重探討這一問題。
一、小學生作文寫作中的情感引導
一個獨立的個體,其心理認知中應該包含著積極的情感,也有其他的豐富的個性化情感。人的情感會在情緒的影響下發生一些變化,通過老師在作文課堂中的積極引導,學生的積極情感就會被培養起來,而且學生的情感一旦變得豐富,他們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在以后的作文寫作中就可以寫出更加具有情感價值,更加感人的文章。具體而言,就小學生這個階段的語文作文教學而言,情感引導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情感引導包括在作文審題中對特定的話題的情感把握,例如老師要學生寫作的是“感恩祖國”的話題,但是祖國的范圍太大,一些學生沒有這個意識,因此需要老師借助一些名人的事跡,從家庭的和諧幸福逐漸過渡到國家的層面上,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從大家的概念過渡到小家的概念,一旦寫作起來就不會那么假大空,那么缺乏情感。
第二,情感引導主要是指老師通過作文中要表達的情感和作文的主旨來引起學生發散思維,來考慮用哪些情感因素和怎樣的情感基調來表達情感,比如以“吃水不忘挖井人”為主旨的作文,學生可以從感恩,可以從紅軍的品質,還可以從和諧和幸福等方面來寫,只要是發自內心的最誠摯的情感都可以。
二、小學生語文作文教學的情感引導策略構建
1.基于微課堂視頻的啟發,激發學生作文的情感表達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老師積極學習和采用信息化技術來引導學生學習相應的知識。利用多媒體技術,老師可以把寫作主題的對應圖片和文化背景知識呈現給學生。例如要引導學生寫作“我愛故鄉的……”,這樣的文章是要引導學生通過描寫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的一個部分來啟發他們的環保意識和熱愛故鄉的情感。因此在寫作之前,老師利用多媒體把本區域的一些自然景觀和自然景觀所涉歷史文化融合在一起,然后呈現出來。學生在這些圖片和文字的啟發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就可以加強對“作文題目的認知和理解”,從而在寫作的時候,真正把他們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這樣的教學策略就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在作文寫作中表達他們的真實情感,讓作文具有情感表達的意義。
2.基于生活探究實踐活動,豐富學生作文的情感表達
作文需要寫作者本身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經驗。但是在語文作文寫作教學中,很多老師僅僅是按照教材的寫作話題來進行教學。但是并非所有的作文話題都是每一個學生經歷的,因此就需要老師結合生活化的育人行為來引導小學生感受生活。例如在小學部編教材中,六年級的一篇文章《草蟲的村落》,本單元的寫作話題就是“假如我是……”,要求圍繞一種昆蟲來展現自己的情感經歷和漫游經歷。這樣的文章需要小學生要有觀察昆蟲的經歷或者讀過這樣的文章。作文老師應該在學生寫作之前,先利用多媒體來呈現農村常見的小昆蟲或者動物,例如菜園子的蝸牛的日常活動和特性,還有小土坡的螞蟻、棗樹上的綠毛毛蟲等。第二步,如果有條件,老師可以把學生帶入學校的植物園、菜園或者學校的花園中進行采風,讓他們自己觀察一些昆蟲的特點最后再回到教室,點撥學生展開自己的想象力,完成最具有真實情感的寫作。
三、結語
小學生語文作文寫作中的情感表達對于他們自身而言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只有發自內心的理解和情感的流露,寫出來的文章才有可讀性,才具有作文的情感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家強.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情感培養策略[J].新課程(上),2015(9).
[2]盧武泉.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引導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5(46).
[3]朱國英.構建生命課堂 加強情感教育: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的激發[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12).
編輯 李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