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玉梅
(三亞學院 管理學院,海南 三亞572000)
隨著人類對自然的開發和攫取越來越多,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凸顯。其中,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因為已經威脅到人類可持續發展而受到了高度重視,人類開始尋求低能源耗損、低環境污染和低碳排放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隨著全球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長,人們在旅游時涉及的吃住行游購娛等活動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在不斷增加。Peeters&Dubois研究數據顯示,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責任上,旅游者負有4.4%的責任,且該數據很可能會以每年3.2%的速度持續增長。自此,低碳旅游的倡議和發展在全球揭開了序幕。我國2010年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推進節能環保,實施旅游節能節水減排工程,倡導低碳旅游方式。海南省是我國旅游大省,2017年海南接待游客6745.01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811.99億元,旅游業是省內經濟發展的首要支柱產業。海南旅游的低碳化發展,游客是最重要的參與方,游客的低碳素養水平是海南低碳旅游實踐成敗的關鍵影響要素。
低碳素養體現的是公眾對節能減排的理解及認知,并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中的能力。低碳旅游素養目前是個較新的研究領域,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不多。本文以三亞到訪游客為研究對象,從到訪游客的低碳旅游知識,低碳旅游態度和低碳旅游行為3個維度,探索和分析他們的低碳旅游素養水平,為海南的低碳旅游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
調查問卷共有4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學歷、職業、收入等人口統計因素調查;第二部分是通過調查碳排放的概念、減排方式、世界減排大事項等問題來了解游客的低碳旅游知識水平;第三部分是通過調查游客對低碳旅游的影響感知、相關責任主體的責任大小感知等問題來了解游客的低碳旅游態度;第四部分是通過調查游客在旅游活動中常見的行為表現等問題來了解他們的低碳旅游行為。
本次問卷調查的對象是到訪三亞的游客,在三亞及周邊的千古情、大東海、亞龍灣、紅樹林度假酒店4個游客集聚地進行隨機攔截調查,當面發放問卷和完成填寫。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的有效問卷264份,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處理。
本次調查中,被訪者女性占41.8%,男性占58.2%,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被訪者的年齡分布,18周歲以下占2.4%,18-30周歲占32.3%,31-50周歲占37.5%,51-65周歲占22.4%,65周歲以上占5.4%。學歷情況,初中及以下占8.5%,高中/大專占36.7%,本科及以上占54.8%。收入情況中,年收入在5萬以下占18.6%,5-10萬占43.6%,10-20萬占23.8%,20萬以上占14.0%。職業構成中,政府公務員占6.4%,企事業職員占25.6%,企業經營者占14.7%,專業技術人員占6.6%,自由職業者占13.8%,學生占17.2%,個體有占11.2%,離退休人員占4.5%。
關于對碳排放概念常識的了解(見圖1),認為碳排放是指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六氟化硫、氫氟碳化物和全氟化碳6種溫室氣體排放的游客占37.4%,認為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游客占51.8%,選擇不清楚的游客占10.8%。由調查結果看出,一半以上游客把碳排放簡單理解為二氧化碳排放,而碳排放實際是以二氧化碳為主的6種溫室氣體的排放。
關于如何減少碳排放的生活常識(多選,見圖2),選擇保護森林,保護綠色植物的游客占95.3%,選擇保護海洋,保護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的游客占32.8%,選擇使用節能電器和燈具的游客占87.4%,選擇飲食中減少肉制品攝入量的游客占26.1%,選擇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游客占91.7%,選擇少開汽車的游客占85.5%,選擇利用太陽能等新能源的游客占58.2%。由調查結果看出,游客對于保護森林,多種植綠色植物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常識最為了解,對于節能減排的常見方式也比較了解,但是對于保護海洋與減少碳排放之間的關系常識了解有限,對于飲食攝入與碳排放之間的關系了解最少。

圖1 游客的碳排放概念常識

圖2 游客的減排生活常識
關于對全球性減排大事項的了解(多選,見圖3),聽說過京都協議書的游客占13.5%,聽說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游客占17.9%,聽說過巴厘島路線圖的游客占6.7%,聽說過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的游客占38.2%。由調查結果看出,游客對于有世界性影響的減排大事項知之甚少,多數人都沒有聽說和關注過相關事項。

圖3 游客的全球減排大事項常識
關于是否贊同倡導低碳生活能緩解環境壓力的說法(見圖4),持贊同態度的游客占78.3%,持中立態度的游客占19.8%,持不贊同態度的游客占1.9%。由調查結果看出,絕大多數游客贊同倡導低碳生活能緩解環境壓力。

圖4 游客的低碳與環境關系態度
關于發展低碳經濟和減少碳排放,誰應該負主要責任(見圖5),認為靠政府主導,主要是政府的事情的游客占36.8%,認為靠企業遵循相關排放政策標準,主要是企業的事情的游客占21.9%,認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是所有公民的事情的游客占17.5%,認為要靠政府、企業和公民的共同努力的游客占23.8%。從調查結果來看,多數游客還存在有一定的官本位思想,習慣了以政府為主導的發展和管理模式,認為減排是政府事情的占比最大。而認為是公民事情的占比最小,可能是由于責任分散效應的影響,當減排是所有人事情的時候,多數人的責任感反而弱化。

圖5 游客的減排責任態度
關于發展低碳旅游的態度(多選,見圖6),認為低碳旅游能很好的保護環境,減少對大自然破壞的游客占92.4%,認為應該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來減少游客個人碳排放的占40.5%,認為低碳旅游造成自己旅游交通等方面不便利的游客占38.2%,認為低碳旅游會降低旅游舒適度從而影響旅游體驗的游客占44.9%。從調查結果來看,游客基本都認為低碳旅游能很好的保護環境,但同時又覺得低碳旅游會一定程度地降低旅游舒適度。
關于低碳旅游目的地或產品選擇情況(見圖7),會無條件優先選擇低碳旅游目的地或產品的游客占3.7%,會在吸引力差不多情況下優先選則低碳旅游目的地或產品的游客占18.2%,選擇性價比高的旅游產品,不考慮低碳因素的游客占34.1%,選擇自己喜歡的目的地,不考慮低碳因素的游客占44.0%。從調查結果來看,游客絕大多數在旅游選擇時沒有考慮低碳因素,缺乏低碳旅游選擇行動。

圖6 游客的發展低碳旅游態度

圖7 游客的低碳旅游目的地或產品選擇行為
關于旅游過程中的低碳行為表現情況(多選,見圖8),不用一次性餐具的游客占67.1%,自備水具不喝瓶裝水的游客占37.2%,食用本地應季蔬菜和食材的游客占75.8%,使用酒店同一房間時不用每天更換床上用品等的游客占54.2%,酒店洗澡的時候盡量節約用水的游客占43.9%,在不需要時有隨手關閉酒店空調、電視、燈具等習慣的游客占68.8%,在景區游覽時一般都選擇步行的游客占65.3%,旅途中有帶垃圾袋或分類投放垃圾習慣的游客占85.8%,旅游購物時選擇簡單環保包裝的游客占51.3%。從調查結果來看,游客因為具備節能減排理念和意識,從而自覺主動地進行低碳旅游行為的比例不是很高。

圖8 游客旅游過程中的低碳表現行為
通過對三亞到訪游客的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多數游客的低碳旅游知識水平一般,只了解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簡單低碳知識,對全球低碳發展動態很少關注。在對待低碳旅游的態度方面,游客一方面認為低碳生活能緩解環境壓力,另一方面又認為低碳發展主要是政府和企業的事情,公民責任最小,且低碳旅游會一定程度地降低旅游舒適度。在低碳行為方面,多數游客缺乏低碳意識和主動的低碳選擇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