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瑞永 趙保洋 李正陽
(1.66109部隊 河北 秦皇島 066001;2.32179部隊 北京 100084)
復雜電磁環境對戰場感知、指揮控制、效能發揮以及戰場生存等有嚴重影響和制約作用[1]。研究復雜電磁環境下雷達干擾技術,是研究雷達抗干擾技術和方法的有力支持。合理配置地面干擾站來模擬空中電子戰飛機,構建等效的復雜雷達干擾環境,提升雷達裝備和戰勤人員復雜電磁環境下的作戰能力。本文以地面車載式雷達干擾站為例,通過模擬敵方典型電子戰飛機EA-18G“咆哮者”干擾設備,遠距離施放支援干擾信號,對我方現有搜索雷達進行干擾,構建等效于空中干擾飛機的支援干擾環境,研究等效雷達干擾環境的支援干擾參數配置。
雷達支援環境構建的目標是為分隊訓練提供貼近實戰的模擬電磁環境。構建復雜電磁環境時,必須突出重點,把握需求。以作戰對象為目標,構建復雜程度不等的戰場電磁環境,同時,應考慮戰場電磁環境的對抗性和針對性。為了達成最佳訓練效果,復雜電磁環境的構建必須遵循客觀逼真、針對性強、靈活可控的原則。從作戰實際出發,在時間、空間、頻譜和能量等方面,逼真地呈現與戰場相近的電磁環境;根據分隊訓練對象和內容,以滿足單兵訓練、單裝訓練、分隊訓練、分網訓練、聯合訓練、對抗演習為需求構建相應的電磁環境;根據軍事訓練方法和戰術想定需要,靈活設置復雜電磁環境狀態,并提供實時監測和訓練效果評估能力[2]。
構建復雜電磁環境主要是依托地面干擾站施放電磁信號,等效于空中目標的有意干擾來實現。使用車載式或便攜式模擬器以空間輻射方式施放電磁信號等效模擬空中目標,模擬實際的干擾環境。干擾站包括車載式和便攜式兩類,可模擬多種有意干擾,干擾樣式、干擾功率、干擾衰減、干擾參數可調,可模擬敵干擾飛機釋放的多種類型干擾[3],實現模擬真實作戰中空中電磁壓制,檢驗防空兵分隊指揮員和雷達操作手干擾識別和有效抗擊的能力。
參照典型場景,折算敵方典型電子干擾裝備到達被測試雷達天線陣面處的干擾功率。干擾源施放干擾以一定波束寬度向外輻射,測試雷達以天線有效接收面積來接收干擾。
(1)
式中:PR1——敵方典型電子干擾裝備到達測試雷達天線陣面的干擾功率;P1——敵方典型電子干擾裝備的輻射功率;G1——天線增益;R1——敵方典型電子干擾裝備與測試雷達之間的距離;A——測試雷達接收陣面的面積[4]。其中,干擾信號帶寬調整到標稱值,一般為敵方典型電子干擾裝備輸出功率密度對應的帶寬;調整干擾輸出功率,并在被試雷達天線陣面進行測試,使被試雷達天線陣面的干擾功率達到標稱值;實裝對抗試驗中,干擾輸出功率應保持標定的功率。

(2)
式(2)中描述了電磁波在空氣中傳播時能量損耗,其中λ(km)為電磁波波長,根據方程得出結論:距離越大,損耗越大;頻率越高,損耗越大[5]。對于指定空中干擾飛機,在工作頻率一定的前提下,距離越遠,損耗越大。
設定PR1為電子戰飛機EA-18G到雷達天線陣面的功率,PR2為干擾站到雷達天線陣面的功率;P1機(kW)是EA-18G的有效發射功率,P2站(kW)是干擾站的有效發射功率;D1(km)是EA-18G到雷達的距離,D2(km) 是干擾站到雷達的距離;F(MHz)是EA-18G和干擾站發射電磁波的頻率。考慮功率等效,為保證雷達陣面接收的干擾站功率與電子戰飛機EA-18G干擾功率等效[6],需滿足公式:PR1=PR2,即:
P1機-los1=P2站-los2
(3)
雷達功率損耗分析:以車載式S波段雷達干擾站為例,其有效功率為20W(43dBm),在陣地配置中距離搜索雷達車200m,已知EA-18G的發射機有效功率為100kW(80dBm),假定干擾信號、電子戰飛機和測試雷達在一條直線,干擾信號和電子戰飛機施放干擾以同樣角度進入到雷達天線陣面,假如EA-18G在距離為Xkm時發射功率使得雷達天線陣面受到的信號功率相同,在不考慮大氣衰減的理想情形下,代入公式計算得到:EA-18G與雷達等效距離X=14.1km。
為使等效功率更貼近實際,在車載式干擾站與搜索雷達車相距固定的情況下,可使車載式干擾站發射端功率調整衰減指數來達到接近等效實戰距離,干擾站衰減10dB,等效距離為44.7km;衰減20dB,等效距離為141.4km。計算表明,為使設定區域內干擾站與雷達站配置完畢后能模擬EA-18G電子戰飛機與雷達站的遠距離支援干擾效果,需要對干擾站發射功率進行衰減,使得模擬的電子戰飛機施放的干擾真實化。
本文依托某電子對抗基地構建的復雜電磁環境,使用便攜式干擾站測試了某型搜索雷達在等效干擾環境下的抗干擾性能。該搜索雷達采用方位機械旋轉加高低一維有緣相掃三坐標體制,在發現概率為0.8,虛警概率為10-6的條件下,對有效反射面積為2m2的斯威林Ⅰ型目標搜索的最大探測距離不小于150km,受到噪聲干擾時會影響探測距離。主要測試了窄帶瞄準式噪聲、寬帶阻塞式噪聲、密集假目標欺騙干擾三種干擾樣式在不同衰減下對搜索雷達性能的影響,發現距離為多次試驗取平均數值。其中,目標保障主要依靠民航和靶機保障,目標、干擾站和測試雷達大致在一條直線,該搜索雷達距離便攜式干擾站距離為300m,便攜式干擾站有效功率為20W,經功率損耗公式計算,得到模擬的EA-18G干擾飛機的距離為21.24km。利用發射端功率衰減模擬實現EA-18G的距離變化,其中衰減5dB,等效距離為37.77km;衰減10dB,等效距離為67.08km;衰減20dB,等效距離為212.38km。
表1 不同功率衰減時對雷達的干擾等級對照表

裝備名稱干擾樣式衰減功率干擾等級能否識別方位判斷發現距離(警戒搜索)目標丟失率搜索雷達寬帶阻塞式噪聲窄帶瞄頻式噪聲密集假目標干擾20dB一級能能130—150km010dB一級能能130—150km05dB二級能能110—130km30%0dB二級能能90—110km45%20dB一級能能130—150km010dB一級能能130—150km05dB二級能能110—130km20%0dB二級能能110—130km25%20dB二級能能90—120km30%10dB二級能能90—120km35%5dB三級否否55—70km85%0dB三級否否55—70km95%
具體干擾參數為:
1)寬帶阻塞式噪聲干擾:中心頻率:定頻;帶寬:300M;功率:43dBm;依次衰減20dB、10dB、5dB進行測試。
2)窄帶瞄準式噪聲干擾:中心頻率:定頻;帶寬:20M;功率:43dBm;依次衰減20dB、10dB、5dB進行測試。
3)密集假目標欺騙干擾:存儲寬度:信號寬度;復制方式:計數;脈沖/展寬:脈沖;噪聲調制:1MHz;移頻調制:3.5kHz;延時最大值:100m;復制方式:計數;數量:100;依次衰減20dB、10dB、5dB進行測試。
通過功率等效實驗發現:衰減20dB,等效于EA-18G在212km施放的干擾,干擾較弱,目標搜索距離可達到130km左右;隨著干擾等級增強,目標發現距離縮近,同時目標丟失率增加;寬帶阻塞干擾效果最弱,密集假目標的干擾效果最強,壓減發現距離的同時,目標丟失率較高,三級假目標干擾幾乎無法搜索目標。無干擾情況下搜索雷達引導完目標以后,目標指示距離較遠,留給制導雷達判斷上報的時間充裕。搜索雷達受到干擾后發現目標距離變近,雷達受到干擾后需要判斷干擾,采取技術、戰術措施來對抗干擾。模擬實驗結果與理論計算內容基本一致,構建的等效雷達干擾環境具備開展訓練的真實性與可信性。
在等效雷達干擾環境構建中,要根據雷達探測范圍合理安排目標保障,通常采用航模靶機實現,使其在雷達工作范圍內徑向臨近指定測試雷達,并使目標的航路捷徑和徑向速度符合指定要求,使用位置固定的干擾站,以固定功率或功率調節來模擬遠距離支援干擾或抵近干擾;如果干擾站功率能隨時間變化即可模擬飛機臨近飛行或離遠飛行引起的支援干擾變化[7]。在合理的場地內,應合理配置干擾站與雷達陣地位置距離等參數,使干擾站配置在雷達與目標之間,干擾站施放的干擾總是能在雷達搜索目標前方進入雷達進行干擾,達到模擬真實作戰環境的效果。場地配置上應該考慮干擾站與雷達站的通視等相關問題,不應被裝備或地物遮擋,影響干擾效果。同時,在設定場地內,可在主要干擾方向線性梯次配置多個干擾源,干擾源依次開機模擬電子戰飛機不斷接近干擾不斷增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