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紅 安徽省合肥市青陽路幼兒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放在工作的首位。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幼兒健康教育既包含身體鍛煉,也包含身體保健。
小班幼兒生活經驗少,自我保護意識弱,心靈稚嫩純潔且特別容易遭受傷害,所以我設計組織了這一教育活動“不跟陌生人走”,讓幼兒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隨意跟陌生人走,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在教育方法的選擇上,我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說教形式,采用寓教于樂的方式,通過聽故事《洋洋和陌生人》集中幼兒注意力,引導幼兒思考洋洋被陌生阿姨帶到哪里去了。在自由和集體討論中,幼兒明白陌生人會用好吃的東西、好玩的玩具或好聽的話騙人,小朋友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話。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以前有沒有遇見過陌生人,調動幼兒以往的生活經驗,體現“教育要回歸生活”的教育理念。通過兩個情景練習引導幼兒面對陌生人的任何行為要學會說“我不吃”“我不跟你走”“我不知道、我不玩”等,甚至是對陌生人不理不睬。最后,利用幼兒都比較熟悉的音樂游戲《小兔乖乖》鞏固練習不給陌生人開門,不跟陌生人走,同時讓幼兒緊張的情緒得以放松,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個活動體現“以幼兒為主體”“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教育理念。
另外,健康活動目標的實現僅僅靠這一次集體教學活動并不能全部達成,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利用多種形式幫助孩子逐步樹立安全意識,同時還需家長的積極支持與配合,在實際生活中隨機練習,讓幼兒具備初步的安全知識,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1、聽故事,理解故事情節,并且知道隨意聽陌生人的話或跟陌生走的危險。
2、通過參與活動,讓幼兒學會一些應對陌生人的方法,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1、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洋洋和陌生人》、大棒棒糖一個。
2、知識經驗準備:請兩位幼兒不認識的老師扮演陌生人并設置好情境;會玩音樂游戲《小兔乖乖》。
1、利用多媒體課件有表情地講述故事《洋洋和陌生人》
師:這個孩子叫洋洋,今年上小班了,和小朋友們差不多大哦,今天我們聽一個《洋洋和陌生人》的故事。(教師講解故事)
評析:小班幼兒特別愛聽故事,尤其是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立刻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由于故事內容非常貼近孩子們的生活,所以孩子們聽得很專注,他們都被深深地吸引了,故事情節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們的心。聽到故事的結局竟然是洋洋被帶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了,再也回不了家,見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了,孩子們一個個沉浸在對整個事件的回想之中,或許,他們也在思考:“那個陌生人真壞!他的爸爸媽媽該多著急呀,洋洋到底被帶到哪里去了?”
2、組織幼兒討論
(1)洋洋和媽媽原本打算一起去公園的,后來洋洋怎么會一個人來到這顆樹下?
(2)找不到媽媽,洋洋跟誰走了?
(3)陌生人是什么意思?
(4)陌生人對洋洋說了什么?
(5)我們能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話?為什么?
小結:陌生人里有好人也可能有壞人,壞人會用好吃的東西、好玩的玩具或者好聽的話騙小朋友,把小朋友騙到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讓小朋友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所以我們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話,不能跟陌生人走。
評析:為了讓孩子們對這一故事內容有更深的理解,老師設計了這幾個問題,引導孩子們討論分析,明白為什么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話。孩子們積極舉手回答了每個問題,其他孩子聽得也很認真,經過討論,孩子們加深了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明白了洋洋為什么會回不了家,見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了。這種方法有效地激發了幼兒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從而提高了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
3、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以前有沒有遇見陌生人
(1)你們以前出去玩的時候有沒有遇見陌生人?
(2)陌生人對你說了什么?
(3)你有沒有相信陌生人說的話?
評析:“生活就是學習”,孩子們不能生活在故事里,教師要引導孩子的思維從故事情節中轉移到現實生活中,調動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孩子在自由結伴的討論中大膽表達,教師則耐心傾聽,適時回應他們。
4、情境練習
(1)一位陌生阿姨敲門進活動室,對張**小朋友說:“哪位小朋友叫張**?我是你媽媽的一個朋友,剛才她打電話給我,讓我來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張**是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一聽陌生阿姨是來接她的,立刻緊張得小臉通紅,兩眼怯生生地看著陌生阿姨,一聲不吭,看他太緊張,老師走過去輕輕拉起他的手,摸摸他的頭,幫助他穩定情緒。)
師:你認不認識她?能相信她的話嗎?那你應該對這位陌生人說什么?
(引導幼兒說出:“我不認識你,我不跟你走!”并讓全體幼兒練習)
陌生人說:“唉,真沒辦法”,就走了。
(2)一位陌生人敲門進活動室,對李**小朋友說:“這個小朋友長得好可愛,你的衣服也好漂亮,來,我給你吃一顆糖”。(李**平時是個機靈、聰明的小女孩,此時也不知所措地慢慢從椅子上站了起來,邊搖頭,邊噘起嘴巴,小聲對陌生人說:“我不吃我不吃!”)
師:你認不認識他?你不認識的就是陌生人,陌生人給你的東西能不能吃?那你應該對這位陌生人怎么說?
陌生人說:“唉,真沒辦法”,就走了。
小結:以后我們一定要記住,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能跟陌生人走,陌生人給你們好吃的東西、好玩的玩具,你們都不能接受,要會說:“我不認識你,我不吃,我不要,我不跟你走。”
(評析:對小班幼兒要避免枯燥空洞的說教,利用情境練習的方式讓幼兒在游戲中“自然而然”地記住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能跟陌生人走,會說“我不認識你,我不吃,我不要,我不跟你走。”這種情景練習有效地幫助幼兒學會如何正確應對陌生人,體現了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的理念。)
師:小朋友們以前聽過“小兔乖乖”的故事吧,三只小兔聽媽媽的話,媽媽出門采蘑菇,他們在家把門關得緊緊的,誰來敲門都不開,等媽媽回來了再開。現在我們來玩一玩這個游戲,請一個小朋友當兔媽媽,另一個小朋友當大灰狼,其他小朋友當小兔,小兔可要仔細聽哦,是大灰狼在唱歌呢?還是兔媽媽在唱歌?
評析:“小兔乖乖”的故事孩子們都很喜歡聽,在活動前孩子們也學會了這個音樂游戲。利用這個游戲營造了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幼兒緊張的情緒得到釋放,同時也暗示了幼兒不能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再次練習要懂得自我保護。
附:故事《洋洋和陌生人》
有個小朋友叫洋洋,今年3歲了,一個星期六的上午,天氣很好,洋洋和媽媽一起去公園玩,公園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小鳥在樹枝上嘰嘰喳喳地唱著動聽的歌,洋洋和媽媽開心地在草地上玩游戲,一會兒捉迷藏,一會兒袋鼠跳,玩著玩著,洋洋覺得口渴了,就說:“媽媽,我想喝水!”媽媽蹲下來,微笑著摸摸洋洋的頭說:“媽媽去那邊不遠的小店買甁水,你就在這里玩,不要離開,媽媽一會就回來。”洋洋大聲說:“好!”
媽媽買水去了,洋洋一個人在草地上跑著跳著,在洋洋玩得正起勁時,一位漂亮的阿姨笑嘻嘻地走到洋洋面前,拉起洋洋的手:“小朋友長得真可愛,我認識你媽媽,跟我走吧,我帶你找媽媽。”洋洋看著這位阿姨,好像認識自己,又聽說要帶自己找媽媽,就和阿姨手拉手走了。不一會兒,媽媽買水回來了,卻怎么也找不到洋洋,洋洋到底去了哪里呢?原來,這位看起來很美的阿姨把洋洋帶到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了,洋洋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見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