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健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水北幼兒園
1、重要性
學校的文化功能是其他任何社會組織所不能比擬的。現代學校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將上一代的文化內容經過價值批判和取舍,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傳播給下一代。為了達成學校教育的以上功能,學校必須充分地利用各種因素,形成具有自身獨特的價值觀、信念、手段、語言、環境和制度的文化特質。學校文化具有導向功能、凝聚功能、規范功能。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各群體所具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其中最具決定作用的是思想觀念,特別是價值觀念。
幼兒園文化主題是幼兒園發展的基本方向和主線,是全體教師對教育的共同愿景和價值追求。幼兒園確定的文化主題不僅要符合全體教師的共同愿景,更要符合學前教育的原則和要求、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從教育理念、教育理論、教育信條的層面出發,從較為高位和宏觀的視角思考幼兒教育,從更本源和更本體的價值出發理解幼兒教育。這也明確了學校文化在學校高質量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基本框架
學校文化主要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也就是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四個方面組成。
精神文化作為一種學校所擁有的思想觀念、價值體系、文化產品、道德準則等精神形態的文化氛圍,是學校的靈魂,是校園文化的核心要素,將會對師生產生潛移默化甚至是終身的影響。
制度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制度建設過程中我們必須做到:一要建立健全制度,在建立健全制度的過程中要堅持科學性、可操作性和相對的穩定性,同時強化激勵機制。二是有意識地進行正面引導,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并最終成為制度的執行者和傳播者。三是要認真組織實施,規章制度一經建立,就要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應力求做到“從嚴”“求細”和“與人為善”。
物質文化是一種顯性的學校文化,它往往會發揮規范與制約的育人作用。在校園物質環境的營造中應注意在“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則指導下,融實用性、藝術性和教育性于一體,使人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啟迪。
行為文化是人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表現出來的特定行為方式和行為結果的積淀,這種行為方式是人們的所作所為的具體表現,體現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取向,受制度的約束和導向。行為文化是文化層次理論結構要素之一。
我們幼兒園于2013年開園,按照習慣性思維,我們認為學校文化的建立應該是在若干年辦園的積淀之后,形成的師生共同的一種價值取向和精神引領,但是全新的團隊急需一種精神來凝聚人心,來引領全園師生和幼兒園未來的發展。創造一種精神來規范師生的行為,引領幼兒園的發展,作為大家共同的愿景。于是我們打破常規,變積淀文化為創造文化,確定了“水”為文化主線,以水品育人為指導思想,將水的優秀品質作為水幼師生終身的目標。
獨特的學校文化有著別人無法移植的價值追求與觀念理念、精神氛圍與情感基調、倫理道德與管理風格,既為園所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又對全體教師共同追求的愿景和價值觀提出明確的要求,更能為幼兒終身學習和發展做好準備。
在明確文化主題的基礎上,我們確定了“水”文化的核心理念:辦園宗旨——快樂和潤澤養童心;共同愿景——晶瑩團隊、師生樂園、家長放心、社會滿意;園訓——上善若水、滴水穿石;園風——清正和諧;教風——潤物無聲;學風——靈動至善。
富有文化特色的具有靈性的物質環境不僅讓孩子感到身心安全,而且能和孩子有很好的呼應與互動效果,能響應和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支持和激勵,感到愉悅、自信和有歸屬感。
根據文化的核心理念我們設計了園標、園旗、吉祥物(叮叮、咚咚)、園歌(快樂小水滴),并在園內創設“滴水穿石”“飲水思源”等微景觀,將文化的精髓——執著的學習精神和感恩教育自然融入環境。同時將園訓“上善若水”的內涵細化提煉出幼兒道德品質五大培養目標——懂孝順、講禮貌、有活力、自己做、樂助人,結合水文化元素細化上墻,用水潤無聲的教育方式,通過每周、月、學期的五好小叮咚評選活動,讓孩子們學會從身邊的“小善”做起,逐漸成長為具有純潔心靈、高尚品格的人。
除了打造水元素及水文化內涵的環境,我們因地制宜,打造了十大戶外游戲區、三大功能廳、六大角色體驗館,在游戲活動中發展幼兒多方面能力,并在活動中有機融入水文化的精神,讓文化內涵與日常活動緊密關聯。
文化的理念框架成型之后,我們開始思考,文化除了是一種價值觀的共識,一種規范師生行為的準繩,一種精神理念的引領,還應該能在教育活動中得以實施,那么以課程為文化建設的載體,構建科學合理的文化課程體系,無疑是將學校文化落地生根的最好方式。我們仍然像構建學校文化一樣,打破常規,主動創造,也是基于幼兒園年輕教師多、經驗不足這一思考,我們成立了園本課程開發小組,組織骨干教師進行編寫,指導思想: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工作綱要》為指導,符合其基本要求,體現高質量的特點,富有創造性和智慧,能促進幼兒全面富有個性的發展。根據水的特性及優秀品質,并結合五大領域核心經驗的要求,編寫了《樂水》課程。小中大三個年齡段三個主題活動,主題一:好玩的水活動案例(44個);主題二:神奇的水活動案例(43個);主題三:水的本領活動案例(36個)。并結合我園道德品質養成目標——懂孝順、講禮貌、有活力、自己做、樂助人編寫了水品育人活動案例(15個),將立德樹人內涵蘊含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讓“水”文化真正落地,促進師生更好地內化吸收,使“水”文化內涵真正成為全體師生共同追求并遵守的愿景。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其最重要的意義就是把人放在第一位,先成人,再成才。這就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在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的路上,我們如何為其找到堅實的抓手。我園“水”文化秉持“水品育人”的指導思想,將水的優秀品質作為全體師生共同追求的終極目標,因此我們嘗試將“水”文化和立德樹人有效融合,探究如何以文化為抓手落實立德樹人教育任務。
目前,我園“水”文化的建設已經有一定的基礎,結合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要求,我們以《樂水》課程系列活動為載體,以“水”的優秀品質為主線,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融入教育教學活動,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提升學校的價值。用文化引領發展,提高保教質量和培養幼兒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1、在學習中領悟“水”的優秀品質。結合幼兒園的《樂水》課程,選擇與文化相關的經典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生動趣味的集中教育活動。選取適宜幼兒理解和感悟的成語小故事,例如:飲水思源、水滴穿石、海納百川、水利萬物……通過觀看成語動畫、講故事、親子主題畫等方式,讓幼兒理解成語內容,將道理融于生活,指導自己的品德言行。讓幼兒在日常學習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精髓,領悟“水”的優秀品質。
2、在日常生活中浸潤“水”的優秀品質。在體育活動中讓孩子要有逆水行舟的勇氣,教育孩子不怕困難、迎難而上;在學習上要有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精神;在生活中用海納百川的胸懷學會互相幫助、寬容大度。
3、在家園共育中強化“水”的優秀品質。歷代家訓、蒙學等都是傳播精英文化的渠道,只有幼兒園與家庭雙方有機結合,弘揚和傳播優秀品質才會真正取得實效。定期組織家長參與親子誦讀、經典助教、經典誦讀競賽、德育之家評選、優秀家長評選、育兒經驗分享、公益講座等形式,營造家園共育的德育氛圍。
4、在競賽評比中內化“水”的優秀品質。立德樹人就是讓孩子們成為具有博大胸懷、優秀品質的人,通過競賽評比活動將立德樹人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結合幼兒園的“五好小叮咚”評選,對懂孝順、講禮貌、有活力、自己做、樂助人五個方面進行品質培養,讓孩子們在比學趕超的過程中全面發展。
學校文化在學校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用文化的精神理念樹立共同的愿景,引導師、生、幼兒園向好的方向發展。文化與幼兒園發展相互作用,用文化促進課程建設,讓文化承載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同時以課程為載體,將文化落地,避免文化窄化甚至僵化,使文化理念真正轉化為教師的教育行為和幼兒的活動,引領幼兒園高質量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