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玲 肖波明 羅 偉
(武漢輕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40)
為切實落實《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高校組織“對標爭先”建設計劃的實施意見》(教黨〔2018〕25號),根據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新時代高校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廳函〔2018〕23號),就開展新時代高校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做出的具體要求(簡稱“雙創”),武漢輕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工第三黨支部(以下簡稱“支部”)在“雙創”工作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教育黨員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格用黨章黨規黨紀規范黨員行為,用《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約束黨員行為,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交流制止。
嚴格堅持“三會一課”制度,突出政治學習和黨性鍛煉。按照規定動作,每月召開1次黨支部委員會會議,就重要事項和黨建問題進行充分討論交流。黨支部每月固定開展1次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黨員集中學習、民主議事。主題黨日活動形式多樣,主要包括:赴“黨員干部教育基地”考察,與兄弟院校結對,面對面現場交流,網上視頻學習,集體觀看電影等。每年第四季度開展組織生活會1次,聽取意見,查擺問題,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會后制定整改措施。年末開展民主評議黨員大會,嚴格按照規定程序,組織黨員對照合格黨員標準,聯系個人實際進行黨性分析。每年1次談心談話,在支委和支委之間、支委和黨員之間、黨員和黨員之間進行。
以黨員科研骨干為核心,形成兩支各具特色的科研隊伍——“鄉村振興戰略科研創新團隊”和“旅游管理科研團隊”,分別側重于縱向項目和橫向項目建設。在多元化思想特征基礎上,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老師們統一到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合格接班人的主要任務上。涌現出一系列感人喜人的事跡,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充分得以體現。博士黨員義務參與學生課程指導、專業考試輔導答疑,并帶領學生參加論壇峰會。支部副書記指導學生參加省級及以上比賽,共獲獎10多項,并獲校集體榮譽“最佳組織獎”;負責組織華中區域教學研討會并獲得圓滿成果,負責策劃組織湖北省美麗鄉村創新創業大賽,學校獲得“最佳承辦單位獎”、“優秀組織獎”,人民網、湖北日報網等相繼報道,極大提升學校知名度。在教學業績方面,在先進標尺的帶動下,黨員們爭創教學先鋒,扎扎實實提升教學效果,獲得了學生的高度認可。2018學年度教師質量評獎中,教工第三支部成員統攬了院75%的二等獎名額。
以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開展公益活動,服務基層。主要包括基層掛職服務、為社會建言獻策、為“三農”服務。兩位博士黨員分別到岳陽掛職主任助理、隨縣掛職副縣長,均獲得高度好評;博士教授的社情民意民情信息被中央《民進信息》采用,參與武漢電視臺《政協論壇》關于“推進武漢全域旅游大發展”訪談及相關節目錄制,撰寫多個研究報告遞交給統戰部及相關政府部門;博士黨員多次到基層義務為當地鄉鎮干部和農家樂業主講座,組織旅游系同學參與“2018年十七屆武漢國際旅游節”等志愿者服務,其中志愿活動被湖北省荊楚網、長江網、楚天都市報等媒體爭相報導。干部黨員率先垂范,帶領學生到基層進行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支部書記多次帶領碩士研究生開展基層調研,支部副書記和博士黨員們多次帶領學生參加民俗調研、農業經濟調研活動。支部黨員獲得多項榮譽稱號,如“特聘專家”、“同心·院士專家服務團專家”,等。
嚴格遵守黨章黨規,教育引導黨員模范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踐行學生道德、嚴守紀律底線。按照學校黨委要求,依照規定動作,定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竭力創新活動方式,提升學習興趣,增強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主題黨日活動內容豐富、形式活潑,除了傳統的現場學習外,還包括黨員基地考察學習、訪談教學、觀看紀錄片、網絡學習、討論交流、新聞采訪、老黨員講故事、模范人物談經驗、動漫學習和PPT講解等靈活多變的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諸多問題,但核心問題表現為“三個兩張皮”,即黨建和學術兩張皮、黨務和業務兩張皮、教書和育人兩張皮。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在主題黨日活動中,針對“三個兩張皮”,做好“三個結合”。即,將存在的問題與高校黨建相結合,在黨建中堅定理想信念和奉獻精神;將存在的問題與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相結合,通過學習、討論和交流深刻領悟十九大精神,加強黨員教師對本職工作的熱愛負責并精益求精;將存在的問題與新時代習近平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要思想相結合。提升黨員教師的理論水平,學深悟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五個根本”,即根本問題、根本任務、根本要求、根本目標和根本保證。深刻領悟高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如何培養人”,明確高校不培養“旁觀者和反對派”,不培養“破壞者和掘墓人”。引導教師把所有的精力和思想集中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師黨支部進行有效創新,衡量和把握的標準是“三黨員,四群眾”。“三黨員”意味著,是否教育黨員有力,是否管理黨員有力,是否監督黨員有力。“四群眾”即是否組織群眾有力,是否宣傳群眾有力,是否凝聚群眾有力,是否服務群眾有力。通過上好“三會一課”,開展內容豐富的黨員活動,提升廣大黨員對“三會一課”的自覺性和興趣性,推動政治理論入腦入心,最大限度把黨員群眾緊緊團結在黨員支部,塑造教師支部積極向上、團結和諧的氛圍,把基層黨支部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間的摩擦和碰撞,致使高校教師的理想信念呈多元化發展態勢,而且高度發達的物質生活無時無刻沖擊著教師黨員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部分教師黨員和群眾存在著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意識不一致的觀念,如,政治意識迷茫、理想信念缺失、價值觀念模糊、職業道德觀念薄弱、自律能力弱化等。在多元化的思想特征基礎上,依靠什么樣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倡導主流價值取向,把教師黨員和群眾統一到高校培養人才、貢獻社會的主要任務上來,統一到推進人民幸福和民族振興的偉大事業中來,是當前質量創優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教師黨支部作為基層組織,具有很強的組織性和紀律性,黨組織生活、專題學習和黨員建設基地考察學習等在思想上和言行上應該高度統一。黨支部的高度紀律性是加強支部建設,促進支部黨員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重要特征。但是,一方面高校教師自主時間較多,頻繁的出差和外出學習培訓等使教師黨員管理面臨困難,給黨支部質量創優帶來困難;另一方面,高校教師承擔著繁重的教學科研工作任務,教師黨員更多關注于自己的專業領域,不同程度存在“教學科研爭一流,政治思想隨大流”的片面認識,這是支部思想建設面臨的主要困境。
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的發揮需要強化教師黨員的政治思想學習行為,但教師黨員是鮮活的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個人,具有多元角色和繁重的工作任務,因此,在政治思想學習初期需要建立激勵機制激發教師黨員深入學習的意愿,同時需要建立與之對應的考評體制。對于政治學習時長、效果、示范性、影響力等這些指標的考評,存在機制執行與落實之間的矛盾。
高校是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戰場,高校陣地守好了,高校培養人的任務就完成好了。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實踐中來的。一個人的正確行為需要正確觀念的驅動。建議在寒暑假輪流統一安排教師黨員的思想政治培訓,強化政治思想理論學習,通過學習提升認識能力和自覺性,堅定教師黨員的理想信念,做到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行動上自覺[1]。深化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促進教師黨員牢記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讓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成為教師黨員的行為準則,用這些行為準則團結教師黨員,把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中去,努力將教學科研工作推進到一個新高度。
“雙創”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歸根結底需要支部創新能力來解決,通過組織力的創新,逐漸統一教師黨員的意識形態,解決高校教師多元文化觀念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間的矛盾,將教師黨員的思想統一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來;通過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擺脫“三會一課”學習的時空局限,解決黨員學習的高度組織性紀律性與高校教師黨員空閑時間的高度自主性之間的矛盾,提高政治學習的效果;通過黨組織生活內容的創新,擺脫單一固定的學習生態,創造多元的、聯系實際的、生機勃勃的充滿活力的政治學習氛圍,提升“雙創”黨建溫度[2],使高校教師黨員愿意學習、能夠學習、樂意學習。
通過長效機制、考核制度和示范典型的建設,增強教師黨員的使命感、儀式感,成為有責任擔當有家國情懷的優秀黨員。通過一系列體制機制的建設,凝聚支部的向心力,全面發揮支部的政治引領作用,把支部建設成為聯系廣大師生的橋梁紐帶,使支部“成為師生最貼心、最信賴的組織依靠,成為學校教書育人的堅強戰斗堡壘,把教師和學生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好,把廣大教師學生廣泛地凝聚團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