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得明
(靖遠縣東升中學,甘肅 靖遠 730614)
葉圣陶主張:“教師的教學不是簡單的教學生知識,而是教學生會學習,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生自學?!睂W校教育的宗旨是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既讓學生成為教育的對象,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社會的要求、時代的需要。自主學習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學、怎么學才能變成學習的主人,才能夠適應新時代。學校學生或走出學校后的個體采取的主要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將會嚴重制約個體的終身發展。
對于農村寄宿制初中學生而言,主要具有的特點則是自控能力差,同時對于很多新鮮事物非常感興趣的階段之中。在這個階段中,對于傳統教學模式太過于厭倦,那么“目標導引,自主探究”式教學方式恰似一陣春風引發了學生們的求職欲望,能夠激發出學習的熱情。
對于農村寄宿制初中學生而言,在探究式課堂之中,教師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奶媽”式老師,而是學習的引導者,另外學生學習都要以自己為主,因而,在課堂中老師并沒有像傳統方式下授課非常詳細,而是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思考與挖掘,這樣的背景下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具有較大影響。對學生而言,在最初的時候,可能稍感吃力,但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之后,會逐漸適應這種方式。同時在農村寄宿制初中課堂中,一旦學生與老師兩種能夠真正的互動起來,那么課堂氣氛則會更加活躍起來。
眾所周知,自主探究模式教學方式中,必然會涉及到學生小組討論,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構建“大帶小”“強帶弱”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背景下,一方面能夠有效的實現教學資源的均衡發展,另外也能夠實現農村寄宿制初中課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能夠真正的給予學生“友愛”“合作”的環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也非常的符合新課改的需求,利于學生培養成具有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在農村寄宿制初中課堂中,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學生肯定相較于傳統課堂模式下更具有活躍度,由此可見這種方式具有很多的作用。盡管目前教師已經轉變傳統方式下的填鴨人的身份,卻依然起著學生引導人的作用。目前來說,初中階段正處于開始成長階段,容易對老師產生崇拜或者是依賴的情緒。因而,對于農村寄宿制初中課堂的教師而言,需要有愛心和理想,這樣才能真正的突破應試教學的不足,能夠滿足學生的實踐要求。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實踐活動能夠在有效的實現教學質量的同時,更能夠營造出非常輕松愉悅的環境,同時能夠將傳統課堂轉換為學生自主談論的場所,同時能夠與教師之間保持較為和諧的氣氛。在此背景之下,能夠發揮可持續發展的效果,同時推動課堂未來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課堂中的實踐活動主要是具有實踐性與互動性,這樣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個是讓學生真正的了解自己是課堂的主人,另外一個還是讓學生認識到教師并非是不茍言笑一板正經的方式,同時還是自己的長輩與好朋友。
在“目標導引,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中,本質上來說需要挖掘學生自身的潛力,引發學生自主思考的意識,而并非傳統反思下填鴨式教學。換句話而言,當前的教師可以是“主廚”,但是并非傳統方式下的“保姆”和“奶媽”。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目標引導,自主探究”式教學方式將書本真正的轉換到課堂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樣的措施下,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感,進而構成一種非常良好的學習氛圍,老師只是引導者,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具有較大的好處。
本質上來說,自主探究教學法屬于“授之以漁”,老師的“放手”目的是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的產生,同也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探究的意識。對于學校與老師而言,需要不斷的鼓勵學生積極探究,這樣能夠讓學生產生受到尊重、受到信任的心理,提高學習效果。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自主探究式教學的培養屬于一個長期階段,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積極的轉變自身的教學模式以及與學生的學習方式,這樣能夠真正的為探究式教學模式做出努力,同時不斷的深化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