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萍
(西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研究院,陜西 西安 710122)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作為一門政治性、科學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只有充分實現“兩個”轉化,即教材體系到教學體系的轉化和知識體系到信仰體系的轉化才能真正提升教學效果。黨的十九大召開后,中宣部、教育部立即組織專家對《概論》課的教材進行了修訂,并于2018年4月底下發于全國高校。與舊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有了極其重大的變化:一是重構了教材體系,把教學內容由過去按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邏輯構成(橫向結構)來安排,變革為按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歷史演進(縱向結構)來安排;二是更新了教學內容,把原有教材的12章內容精簡為兩編7章,進而增加了第三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共計7章的全新內容。由于《概論》課既是全校本科生的公共必修課,更是高校四門思政課中的重點課,也即學分最多(6學分、102個學時)、變化最快、綜合性最強、時代感鮮明。因此,以新版教材的投入使用為契機,推進《概論》課教學及時、有效地實現“兩個轉化”,在當前就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2018年以來,《概論》課有效實現“兩個轉化”面臨一個新變化,即教學對象的顯著變化?!?0后”步入高校課堂,成為《概論》課的主要教學對象和《概論》課從知識體系向信仰體系轉化的主體。被稱為千禧一代的“00后”在語言習慣、思維習慣、行為習慣和心理訴求等方面與“90后”不盡相同,形成了“00”后具有的獨特的群體特征。根據騰訊QQ所做的數據調查和大數據分析,“00”后的主要特征為:文藝程度高、注重個人奮斗、娛樂愛好廣泛、三觀特別正、對國家和集體認同感高?!陡耪摗氛n有效實現“兩個轉化”必須要針對“00后”的群體特征,采取適應“00后”的方案和模式,使新版教材體系有效轉化為適應于“00后”的新教學體系,使新的理論體系能夠有效轉化為“00后”的信仰追求。
(一)教材內容的廣博性與課時的有限性的矛盾。新版《概論》教材內容豐富,分為“五大理論”板塊,共十四章內容。每章內容體系完整,不僅包含理論的形成、發展和完善以及理論的內涵、內容和意義,還包括各理論之間的密切關系。如此豐富的內容要求在72學時內全部講深講透,讓學生全部理解、掌握并能理論聯系實際解釋現實熱點難點問題,教學難度可想而知。于是,教材內容的廣博性與課時的有限性之間產生嚴重的矛盾?!陡耪摗氛n要有效實現“兩個轉化”,必須要正視并正確解決這一矛盾。
(二)理論內容的正面性與社會現實的負面性之間的矛盾?!案耪摗闭n所講授的理論內容都是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過程中形成的科學性認識。通過理論的教授和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理論對實踐的重要指導意義,調動學生學習理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然而,現實中存在的許多復雜問題和負面現象與理論內容的正面性之間存在矛盾和差異?!陡耪摗氛n要有效實現“兩個轉化”,必須要正視并正確解決這一矛盾。
(一)推行適應于“00后”的“D+5T”轉化方案?!癉”是Discipline(紀律性)的簡寫,要求任課教師在把新教材體系轉化為新教學體系時必須恪守“課堂講授有紀律”的原則。“T”是“Transformation”(轉化)的簡寫,“5T”主要是實現5個方面的轉化:一是實現話語體系的轉化,二是實現內容結構的轉化,三是實現問題系統的轉化,四是實現案例體系的轉化,五是實現課堂呈現樣態的轉化。這5個轉化應當是根據“00后”的群體特性而施行的轉化?!癉+5T”方案旨在推動新版教材體系能夠有效轉化為適應于“00后”的新教學體系。
(二)推行有助于擢升“00后”信仰追求的“1+N”模式。其中的“1”是指,任課教師要在新版教材的各章中能夠確定1個與“00后”的信仰追求有著比較直接關系的理論重點。然后,據此設計出“N”個供“00后”大學生自主選擇、積極參與的多種實踐活動方式,例如微情景劇參演、微新聞播報、微電影制作(利用美拍、抖音等軟件)、紅色經典誦讀(荔枝錄音原著)、經典視頻剪輯(與課本內容對應的片段)、傳統文化精粹演示、網絡熱點事件跟帖分析、志愿服務活動及社會調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