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芳
2019年,我們迎來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億萬中華兒女始終秉承家國情懷,把個人價值、家庭價值的實現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將自己的人生融入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洪流。教育部在 2014 年印發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中指出:“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以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為重點,著力完善青少年學生的道德品質,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養。” 在2019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出:“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提倡愛家愛國相統一,讓每個人、每個家庭都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作出貢獻。”因此,探索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的培育途徑,加強新時代大學的家國情懷培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家國情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包括家國同構、共同體意識和仁愛之情,其實現路徑強調個人修身、重視親情、心懷天下,既與行孝盡忠、民族精神、愛國主義、鄉土觀念、天下為公等傳統文化有重要聯系,又是對這些傳統文化的超越。“家國情懷”在增強民族凝聚力、建設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識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時代價值。[1]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環境的變化,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的內容也應隨之有所變化,要突出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內容的時代性。恩格斯指出:“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2]在新時代,我們要培養具有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大學生、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時代新人,對于大學生家國情懷的培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要求對家國情懷培育內容的各種要素進行整合,使其內容更加具有時代性,更加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緊密聯系。
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的環境可以分為家庭環境、高校環境以及社會環境,三者共同合力影響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進程與培育效果。因此要提高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的效果,提升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就要優化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的育人環境。
優化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的家庭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十分重視家庭。習近平總書記在 2015 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3]青年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很大程度受父母的影響。家庭教育是培育大學生家國情懷的重要陣地,家庭要營造出濃厚的愛國氛圍。
優化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的高校環境。首先要構建比較系統、完善和全面的理論體系,在思政課、各類通識課中融入培育家國情懷的的內容,充分發揮思政課主陣地和主旋律的認知作用,發揮通識課的文化認同作用。其次,要加強校園文化的熏陶作用。校園文化是培育大學生家國情懷非常重要的資源,校園文化對高校大學生的品德形成和人格塑造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高校要搭建平臺,開展各種積極向上、健康活躍的活動,將家國情懷的內容融入到校園文化中國,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和影響,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優化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的社會環境。馬克思認為:“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4]社會環境對大學生家國情懷的培育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培育大學生家國情懷的過程中,社會大眾對于家國情懷的培育問題要有積極的看法和意見,形成當下普遍的一種社會心理和群體意識,要不斷激發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家國情懷社會道德行為習慣的意向,關注家國情懷的道德實踐榜樣。
大學生是使用新媒體的主要群體,在當今時代,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傳播手段,將新媒體成為傳播愛國主義的重要渠道,對于培養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對網絡環境進行監管,營造出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當前,互聯網上的信息魚龍混雜,有積極、向善、向上的正能量信息,也有消極、腐敗、落后的負能量信息。青少年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于復雜事務的分析和判斷能力不強,容易收到不良信息甚至有害信息的影響,從而形成不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發生扭曲。因此,需要有關部門監管和監督互聯網和新媒體中的一些不良信息的力度加強,凈化當代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的網絡空間,對一些虛假、負面、有害的網絡信息進行屏蔽和過濾,加強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網絡空間的治理和整頓。
其次,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點,創建更多的弘揚和培育家國情懷為主的紅色網絡資源,搶占互聯網教學制高點,將互聯網變成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渠道。如創建一些紅色資源網站,向北京大學的“北大紅旗”、清華大學的“藤影荷聲”和南開大學的“南開覺悟”等都收到廣大師生和社會的一致好評。通過創建紅色網絡資源,將古代、近代、現代和新時代的愛國人物的歷史真實事跡上傳至網絡平臺,可以讓大學生在故事中去體會中華民族“家國情懷”的優秀傳統美德,同時可以提供給在線輔導和咨詢,幫助大學生在迷茫中尋找到真、善、美,以培養大學生應有的責任感和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