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的歐洲肥胖癥研究學會年會上,日本同志社女子大學研究小組發表的一項最新的國際調查表明,大米攝取多的國家(平均150克/日)較之大米攝取少的國家(平均14克/日)肥胖風險下降。據分析預測,每人每天僅稍微增加50克大米的攝取量,就能減少1%的肥胖風險,全球18歲以上的成人肥胖人數將由此減少650萬。
研究小組使用聯合國糧農組織人口在100萬以上的136個國家的數據,通過對肥胖率、教育年限、65歲以上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醫療費的數據分析,根據大米的攝取量分成2個小組,調查了大米(白米、糙米、含有米粉的全部米產品)的攝取量與肥胖的關聯性。結果顯示,大米攝取多的國家依次排名為:孟加拉國(473克/日)、老撾(443克/日)、柬埔寨(438克/日)、越南(398克/日)、印度尼西亞(361克/日)。相反,較少的國家有:英國(19克/日)、美國(19克/日)、西班牙(22克/日)、加拿大(24克/日)、澳大利亞(32克/日)等。大米攝取多的國家,總卡路里消耗量、吸煙率、肥胖率、65歲以上人口、GDP、教育、醫療費等都處于較低水平。
研究人員表示,在全世界成人中,2億以上的男性和近3億女性肥胖,而在全世界20歲以上的成人中,35%以上超重,11%肥胖。超重和肥胖導致44%的2型糖尿病、23%的缺血性心臟病、7%~41%的癌癥發病。因超重和肥胖,每年死亡的人數超過280萬人,位居全世界死亡風險的第五位。因此,以大米為中心的飲食方式,不僅適合于日本和亞洲國家,也適用于歐美各國。有關專家認為,相對于歐美國家的高脂肪飲食以及作為主食的面包,大米中所含食物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植物性化合物,可以提高飽腹感,防止吃得過多。當然,大米畢竟是碳水化合物,也不能吃得太多,否則易造成餐后血糖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