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鼎
(周口師范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1)
心理資本最早用在企業中,當前這個概念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各個方面。“大量研究表明心理資本對個體的態度、情感與行為都產生了積極影響,而且心理資本作為一個整體比其中任何一個單獨的維度起到的作用都大”。[1]由此看來。心理資本對大學生群體來講是一種重要資源,越來越被教育界所認知和重視。
學生資助是高校最重要的工作。筆者作為周口師范學院學生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心理資本理論的視角對學校受資助的貧困學生進行了深度訪談、觀察和回訪。研究結果發現:受資助學生最大的正效應體現在個體完整人格的發展朝向。如:成熟性格的養成、良好的環境適應力和幸福感的提升。次之,是實操能力的培養。但是資助效應體現在個體有一定差異。主要來源于家庭、生源地、父母及親屬關系、專業、個人的動機和欲望等不同。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最終目標是以資助促進育人,因此在實現對家庭困難學生的精準資助工作的基礎之上,關注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了解新時期這一特殊群體的“心理貧困”和心理資本現狀,對于提高我校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韌性,保障學生順利成長成才有重要的意義。
心理資本是資助育人的重要依據,具備穩定且積極的心理資本是一個人成功和發展所必備的。高校的資助育人不僅要解決大學生經濟困難的問題,更要注意培養大學生積極的心理資本。重視對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的培養和大學生自己發掘心理資本的能力,增強自己樂觀自信的心理資本素質,在學習生活中獲得更多的積極體驗,提升幸福感。
周口師范學院學生對接受本校資助體系影響的訪談提綱
周口師范學院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畢業后工作的受資助學生。
本訪談旨在了解周口師范學院學生對接受本校資助體系在基本人格、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影響。主要包括:一是對學生心理成長、人格方面養成的影響;其次,主要是學生對學校生活環境的適應,個人幸福感的提升等;最后是資助對于今后工作中的表現,比如對工作的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影響等。
1.介紹下你的所在院系、專業和個人的基本情況;
2.介紹下自己的家庭情況;
3.你都接受了學校的哪幾種資助?
4.是你自己選擇了助學貸款還是家人的意見?
5.客觀介紹下你接受資助后給你生活和學習所帶來的變化?
6.你認為自己和班里的其他學生有區別嗎?
7.學校的資助是否督促了自己?
8.學校的資助是否對你的心理和性格有所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9.學校的資助是否影響了你的職業選擇與規劃?
10.畢業工作后,你認為學校的資助是否增進了你的社會資本,影響到了你的工作表現?
創新能力的提升需要人力資本的積累。高校資助是人力資本積累的重要手段。高校具備前沿的知識專業理論和人才隊伍,首先應以課題研究為切入口,運用金融理論、管理學理論以及教育學理論為基礎,對學生資助政策和體系進行分析和研究,搜集和對比市域內、外高校資助體系的設計,對本校的資助、獎助、貸款、勤工助學制度提出改進建議,才能不斷完善創新資助育人工作方法。
資助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影響資助的因素也是復雜多變的,需要來自社會各界的幫扶和合作。這就包括政府部門、當地銀行和高校資助部門的結合,根據經濟困難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資助體系和還款計劃。
比如,針對今后有升學打算的受助學生可以適當延長還款期限;對于在校時間寬綽的學生可以提供勤工助學的崗位;輔導員可以開展誠信教育和相關的主題班會、征文演講等活動,幫助他們做好人生職業規劃。此外,當地社區或其他職能部門注重設計組織不同服務內容的志愿活動,讓經濟困難大學生在參加志愿服務活動過程中回饋社會,獲得更多積極的心理體驗和積極的心理品質,如自信、樂觀等,發揮學校資助的正面效應。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高校培育經濟困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載體。學校、院系資助部門、班級心理委員應了解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心理資本現狀及需求,精準實施心理資助活動。學校資助部門結合心理文化月、心理文化節等活動為契機,以積極心理資本為導向,通過心理情景劇、心靈日記、心理小測試等形式,設計具有不同特色的主題心理資助活動,提升他們自信、樂觀的積極心理資本水平。
1999年,我國開始推廣助學貸款,如今已經快走過20年的發展歷程,保證了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但我們的資助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資助育人體系仍然需要創新,不僅要關注物質貧困,還更應關注困難學生的心理狀態,彌補“精神食糧”,提升積極心理資本水平,以保證人力資本的順利積累,促進國家創新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