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倩倩
(山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1.英語在社會中的影響
隨著我們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好,我們中國古老的中國文化和特色吸引著外國人前往中國,隨著他們的流入,許多城市需要用到英語的地方越來越多。比如我們北京的奧運會,幾乎所以公共場合都有著中英語標示牌,公共汽車到站時也是中英雙標,大大方便了外國人到中國的城市旅游等等。
2.英語在日常生活中的影響
(1)學好英語也是自己就業生存的一門手藝,即使沒有經過大學的教育,但是有著優秀的英語口才能力依然可以得到社會的認可。
(2)對于想去外國留學深造的人來說,學好英語更是重中之重,英語是一門國際通用的語言,學好英語不僅能夠省下一大筆的學習費用,更是能夠使得自己在外國方便和他人的交流與溝通。
當前很多中學對于校園文化建設以及班級文化的氛圍比較重視,但是對于英語這方面沒有進行具體的規定,因此很多學校在語文學習氛圍方面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其次學生本身處于非英語的語言環境,再加上日常生活中很少用,教學硬件環境根本達不到要求,這些都增大了學習英語的難度。
好多中學生上英語課如同聽天書,沒有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主要原因是因為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好,從小沒有學好英語。許多鄉下教學設施達不到要求,因此對于鄉下農村孩子而言,要到初中才能夠學習英語,并且城鄉師資力量存在差距,教學條件存在懸殊的情況,導致了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
很多中學教師的意識不夠,存在“應付考試”的心理,考什么,就教什么,什么不考,就什么不教。教學內容完全按照教材生搬硬套,所有的學習都以通過最后期末考試為主,平時的檢查學習根本不予以重視,這種情況在偏遠地區更為嚴重,教室內學生人數較多,教室的教學的工作任務比較繁重,班級容量較大,教學課時增加,學生的作業量比較大,而且有很大的升學考試壓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重視學生成績,忽視了學生聽力、口語的訓練,導致“啞巴英語”現象的出現,影響學生聽說技能的發展,使學生難以運用英語,無法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
1.學習意識需要自上而下地進行轉變,為了針對這個局面轉變,首先要加強學校的英語硬件設施,比如給每個教室增添幻燈片,智能多媒體,實現“無聲英語”到“有聲英語”的轉變,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定期評選英語文化建設的特色學校。為了讓各個學校主動地參與起來,促進各個學校的聰明才智得到發揮,我們可以通過激勵機制,要選擇特色學校,并且在年終進行統計及表彰。
1.引導學生多閱讀英語,擴大學生詞匯量
讀寫是擴展知識以及水平提升的主要方法,初高中是學生之外積累的主要時間,英語的基礎基不牢靠,那么就蓋不高樓房。根據具體的情況,教師應當積極的進行指導。
2.采用交際教學法,激發學生學英語的動力
通過交際活動,在傳授英語知識的同時,訓練了英語交流技能。聽與說是學習英語的動力之源,應該注重讓學生學說英語,產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聽,促進學生的興趣提升,說是堅持的動力,要從源頭出發,才能找到積極的解決問題。
1.改進教學模式,完善教學手段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使學生只會被動接受知識,不會進行思考探索。必須改進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手段的完善,才能夠促進教學質量提升。要積極地促進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得到培養,以學生作為主體,教師作為主導,促進學生英語應用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也能夠提升探索英語世界的積極性。
2.加強基本功訓練,力求用英語授課
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練習英語,充分利用錄音磁帶或影視音像等教學資源來規范自己的讀音。教學研究發現,能大聲朗讀英語的同學在口語表達上進步較快,放聲朗讀能夠糾正自己在單詞發音上的錯誤,并進一步讓自己發音更加標準。
教育對國家和個人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英語教育,在社會和個人生活中起著巨大作用。然而,現階段英語教育在諸多方面還存在問題,比如:英語學習環境不佳、學生基礎差、教師不重視聽力口語訓練、對教材理解不到位等,亟需引起社會、學校的重視。讓我們在十九大教育政策的背景下,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關注學生英語教育中的問題和解決措施,為提升英語教育水平而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