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涵
(常州大學懷德學院,江蘇 泰州 214500)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也隨之不斷提高,音樂已成為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這一部分也為我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一個指示創新的作用。如今國內部分高校已經就此進行探索研究,力爭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創新主流,為音樂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與作用提供重要的理論研究。
在人類進化發展的過程中,音樂一直占據著不可或缺的位置。而民族意識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意識特征,其弘揚的愛國主義情懷是民族意識中的核心,也是我們最為強大的精神動力。這些抽象的精神體系都完整的在我們的音樂作品中體現,例:《抗日歌》、《愛國歌》等,其特有的戰斗性旋律與愛國主義歌詞,在宣傳及教育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這類音樂可以更加清楚直觀的為大家展示出各個歷史階段的民族精神,從中體現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底蘊,更大程度上幫助我們青年學生樹立遠大的愛國主義信念,激發他們宏偉的愛國志向。作為學校的音樂教育者,在引導學生欣賞及演唱這類音樂作品的同時,還可以根據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內涵對學生加以解釋,用音樂作品詮釋出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我們也可以通過這些音樂作品更加了解和熱愛自己的祖國,感受到強大的精神凝聚力,從而引導大學生更好地領會其帶來的偉大意義。
從音樂的整體結構來看,和音與半音的合奏給人以和諧美,人們通常通過集體合唱的形式對其進行展現。中國地方特色少數民族歌曲中很早就開始運用各種腔體元素進行美化音樂,如土家族民歌等,采用多元旋律豐富音樂的表現效果。因此,讓大學生從音樂中體會音樂美的同時,也教會他們從中認同音樂所表達給人的思想感情,從而使不同性格、不同特點的學生產生相同的共鳴點,這也對我們思想教育中更好地培養團結協作能力,發揚集體主義精神起著積極主動的作用。大學生在享受集體創作音樂美的同時,還能從音樂中感悟到群體意識的重要性,鍛煉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提高他們的組織協調能力,更有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音樂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兩個不可或缺的作用,一為完善補充作用,二為創新發展作用。
音樂本身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在鼓舞、激勵人的效果比其他要更加有效,也更容易讓人們所接受。用音樂把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不僅可以促進人們自身靈魂的進化,還可以讓其思想得到升華,從而可以激起人們對美的追求,這一特點在當代大學生中更為適用。把音樂教學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能夠解決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困惑難題,另一方面可以完善補充原有思想整整教育體系固有的模式和方法。
音樂對拓展創新人們的想象力方面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當一首極具有感染力的旋律傳遞到人們大腦中時,大腦會產生一種特殊的物理反應,可以讓人從平穩的情緒心理狀態轉變成激烈的狀態,從而激發人們的創新發展思維。因此,在音樂教育與思想教育融合的同時,要充分發揮音樂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大學生在陶醉于音樂作品的同時,有意識的對其進行思維發散訓練。
從本文中我們不僅了解音樂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與作用,還清楚的知道音樂教育在當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加強音樂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重視音樂教育的導入形式,弘揚中國傳統的民族音樂,借鑒西方音樂的精華部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渲染校園藝術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對我們的影響,從而更好地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