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鶴崗市人民醫院腫瘤內一科主管藥師 聞 晶
疼痛是人類的第五大生命體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權益,也是醫務人員的職責義務,從2004年開始,國際疼痛學會將每年的10月11日定為“世界鎮痛日”。
說到疼痛,就不得不說在癌癥患者中最常見和最難以忍受的癥狀——癌痛,其嚴重地影響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研究顯示,初診癌癥患者的疼痛發生率約為25%,而晚期癌癥患者的疼痛發生率可高達60%~80%,其中1/3的患者為重度疼痛。
《癌癥疼痛診療規范(2018年版)》指出,阿片類藥物是中、重度癌痛治療的首選藥物。對于慢性癌痛治療,推薦選擇阿片受體激動劑類藥物。臨床常用的長效阿片類藥物包括硫酸嗎啡緩釋片、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和芬太尼透皮貼劑等。然而,藥物是把“雙刃劍”,既可以發揮治療作用,還可能產生不良反應。阿片類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包括便秘、惡心、嘔吐、瘙癢、尿潴留、頭暈、嗜睡、譫妄、認知障礙以及呼吸抑制等。
便秘是阿片類藥物常見不良反應之一,發生率高達90%~100%。便秘癥狀通常會持續發生于阿片類藥物止痛治療的全過程,多數患者需要使用緩瀉劑來防治便秘。因此,在應用阿片類藥物止痛時宜常規合并使用緩瀉劑,常用的緩瀉劑包括麻仁潤腸丸、番瀉葉、通便靈、蘆薈膠囊等。
此外,還應鼓勵患者通過多飲水、多食用含纖維素食物以及適當活動改善便秘。當患者3天未排便時,需要給予積極治療,包括使用強效瀉藥如硫酸鎂溶液10~40毫升(清晨空腹服用1次),或比沙可啶1~2片(每日1次口服),或乳果糖口服液30~60毫升(每日1次早餐時口服),或聚乙二醇散2袋(每日1次頓服);必要時可給予灌腸或外用開塞露;嚴重便秘時可考慮加用促進胃腸動力藥如甲氧氯普胺1~2片(每日3次口服),或莫沙必利1片(每日3次口服)等。如便秘仍不能緩解,可考慮通過神經軸索鎮痛或神經毀損術等其他鎮痛手段,盡可能減低阿片類藥物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