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麗娟
(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31)
“一帶一路”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隨著“一帶一路”的持續推進,國與國之間構建物流樞紐基地與物聯網絡,相互合作,互聯互通,共同發展。語言是進行國際交流的敲門磚,為促進沿線國家之間密切合作,這必定需要英語人才借助英語這一門通用語言為彼此的溝通和“一帶一路”的建設搭建橋梁。“一帶一路”為物流業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同時也為高職物流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與改革指明方向。隨著物流企業走出去的趨勢,既懂物流業務,又有物流英語專業知識的人才需求量將迅速增長。
根據教育部《2018年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備案和審批結果》、《201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數據等測算,目前全國共有約2279所高校開設了物流相關專業,其中中等職業院校742所,高等職業院校965所,本科院校572所,在校生數量約51萬人,2018屆物流相關專業畢業生約15.6萬人。
但是由于物流產業起步晚,未引起普遍重視等因素,導致各大高校物流專業人才匱乏,制約了物流產業的發展。縱觀國內各大高校的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大多數的物流專業注重物流業務能力的培養,很少與國際化的接軌,與現代物流理念格格不入。“一帶一路”倡議下,需要具備較強英語交際能力和物流專業英語能力,并具備學科知識的物流人才。現如今,英語專業人才在校多為語言的學習,缺乏物流相關的專業知識,不具備國際視野和跨國工作經驗;而物流專業人才,又不具備扎實的英語功底以及英語表達能力。這便使得“一帶一路”建設中物流人才的需求更加緊迫棘手。
(一)政府和學校重視程度不足
以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物流學院是全國唯一一所以物流為特色的高職院校,所有的學院都圍繞著物流這一主題開設,例如物流管理學院、物流信息學院、物流工程學院等,但根據研究發現,物流英語課程的比重比較小,僅僅只有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物流英語周課時為2課時,開設1個學期,共34課時。在一個以物流為特色的院校中,物流英語的受重視程度低實在不應該。特別是國際物流方向的學生,學習課時也是相同。
(二)師資隊伍專業性不強
物流英語專業教師缺乏。目前任教物流英語專業英語的教師大多是英語教師,他們很少下物流企業實訓,也缺乏系統的物流專業知識學習,更不具備國際視野。因此,給學生授課時,教學內容通常照搬照抄,只能做淺層的單詞或者段落講解,不能與時俱進,結合物流實際情況教學。在其他高校,擔任物流英語教學的有物流專業教師,他們的特點是物流功底深,但是英語基礎知識不牢,那么在培養學生語音語調,傳授英語知識點等方面有所欠缺。
(三)教學方式傳統單一
教學方式通常也采用傳統的講授制或者任務教學法。對于大多數高職學生而言,學生英語基礎差,專業英語知識難度高,學生學習的效果不佳,教學效果難以達到。
(四)實習實訓資源缺乏
大多數高職院校的物流英語課程偏向于理論教學,并沒有配備相應的實訓教學環節,但是實踐技能的培養也尤為重要。只有當學生身臨其境,進入物流英語實際運用情景,如包裝、物流和保險等,掌握FOB、CIF、信用證等制作,了解沿線國家的文化知識和海關條例,才能逐漸習得技能。
(五)教材與實際需求聯系不緊密
以物流學院為例,采用的教材先后有出版的《物流英語》,該教材內容晦澀難懂,篇章長,一篇課文內容長達5-6頁,專業術語多,難度高。后采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職業英語行業篇——物流英語》,該教材主要也是語言知識的學習,以及聽說讀寫譯的訓練。目前使用高教社出版的《行知英語——物流英語》,這本教材章節數量多,但每章節內容少,只有2-3頁內容,排版密集,教學內容點到即止,重點難點不突出,學生學習起來興趣不強。目前所用的教材內容不能與時俱進,現在所用的教材也沒有更新學習方式,如配有信息化資料或視頻資料。而且由于學期的學時有限,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學習整個教學內容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除此之外,專業英語教材不僅應該加強詞匯和術語學習,而且聽說讀寫譯的內容也應該隨之配備。
國家“一帶一路”的實施下,高校會越來越重視物流人才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逐步將物流專業英語知識相關的課程融入到教學當中。新時代的物流新人才應該是既懂物流業務,又有物流英語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專業+語言”新模式培養物流復合型人才,在學生培養物流業務能力的同時,把好專業英語關,繼而解決“懂語言不懂技術、懂技術不懂語言”這一問題。
(一)政府方面,應該提起重視,加大資金投入與提供政策支持;學校方面,整合國內外師資力量,制定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設物流英語課程,基于實踐編訂教材,開展師資培訓,建設實踐教學基地與實訓室,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共同培養一批符合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二)加強物流專業英語的師資隊伍。英語專業人才具備扎實的英語功底,但缺乏物流相關的專業知識;而物流專業人才又不具備良好的英語表達能力。針對這些情況,可以舉辦職業培訓、國內外進修、物流聞名企業實踐等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三)教學方式多樣化。例如,物流英語課程采用雙師制教學。即課程由英語專業教師與物流專業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一位重培養學生英語交際及表達能力,一位重在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培養專業素養。構建易操作、可移動、可監控的網絡學習平臺,也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四)教學與實踐并重。可以邀請物流行業和企業中的專業人才來校舉辦講座,或者聘請他們為名譽講師不定期給學生培訓或授課。與此同時,學生下企業實習實訓,將所學知識用于實踐,提升能力,拓寬思維,學有所思,學有所成。以市場、企業及行業的需求作為檢驗的標準。培養適合“一帶一路”的復合型物流人才。
(五)注重教學資源的開發。整合資源編訂教材,開發輔助教學資源。所選擇的教材應該是符合行業企業發展需求,是崗位英語技能調研的結果,能夠滿足個人職業能力發展的需求。不僅在工作崗位用英語做基礎溝通交流,而且能做到英文查找物流相關資料。掌握物流專業英語文獻翻譯技巧以及理解物流英語知識。教材可以加入國際物流行業近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風土人情介紹等。輔助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可以包含ppt、視頻、題庫、公眾號、app等。配備網絡教學平臺,注重趣味性、互動性和實用性,讓學生有興趣堅持學習,鞏固知識和技能。
在“一帶一路”的帶動下,建設高水平物流專業英語,服務專業國際化發展,繼而營造“文化交流,合作共贏”的教學氛圍,進一步增進物流專業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