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明
(保險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4)
2015年3月份,李克強總理全國兩會期間,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響亮口號。著眼于未來,“雙創”不僅是推動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的動力,還是一種調整我國產業結構的方式方法。行業企業的很多基層勞動者都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潮流下,作為不斷輸出高素質人才的高職院校,應該怎樣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又該怎樣推陳出新,實現創新?
在個人層面上出現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本身。與其他外在因素不同,這種因素是從學生自身產生的,屬于內部因素。本人通過調查,認為主要存在這幾點:1.學生存在獵奇心理、探求知識的強烈欲望和探索欲等心理品質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2.傳統思維的束縛,例如:羊群效應、一貫尊崇權威和書本型思維的禁錮。3.自身理論基礎薄弱,知識面狹窄。4.重視理論,不重視實踐的思想,造成學生實踐操作基礎薄弱。
高職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不僅僅是靠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培養的,關鍵在于其家庭氛圍是否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傳統的家庭氛圍中,父母和孩子的溝通交流較少,孩子很多事情第一時間并不會找父母來傾訴,造成孩子壓力過大,從而害怕新的嘗試。
在營造校園創新氛圍這方面,學校做的力度不夠大,效果不好。傳統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在遇到問題時,不會及時提出質疑。教師創新能力不高也是一大問題,陳舊的知識和案例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提不起學生的興趣。
一個人離不開社會,在諸多創新意識培養的外部因素中,社會對于學生額外的影響更為深刻。在這方面,國家投入的資金不足,科研培養方面力度不夠,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自己的創新創業基地,教學設施不夠完善。總體來說,社會對高職院校的資金投入力度不夠大。
外部環境只能起到促進和催化的作用,創新意識的培養重要的是讓學生進行自我培養。自我培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入手:
1.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質。高職學生應當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強對獵奇心理、積極探索欲等方面的培養,遇到問題不要消極對待,置之不理,要積極的尋求解決困難的方法。敢于質疑權威,敢于問為什么,敢于刨根問底。
2.發展興趣愛好。正確積極的興趣愛好可以促進理論和實踐學習,發展興趣愛好的同時,學生應該建立正確的人生理想,使得每一天都充實有意義。
3.培養創新思維方式。創新型思維是“雙創”背景下,高職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重中之重。只有擁有創新型思維,才能在這個新時代站穩腳。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必不可少的角色。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圍更有利于創新思維的造就,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1.民主的家庭氛圍的營造
家庭氛圍可以分成傳統型、包辦型、放任型、沖突型、一級民主型。民主的家庭氛圍更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育,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質。父母和子女之間,應該跨越輩分的鴻溝,相互尊重,積極交流以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發展孩子的創新型思維。
2.家庭教育方式要合理
在家庭教育方式上,父母應允許孩子進行自主選擇,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引導孩子培養其興趣愛好,支持孩子探索好奇的事物。當高職學生在面對困難無法解決時,父母不應持否定態度,應該給予積極的開導和鼓勵,告訴他們不要放棄要再次嘗試,這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的貢獻是巨大的。
國務院認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化改革,可以很好的為國家開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而鋪路,這就需要高職院校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促進學生的創新意識的提升。
1.高職院校的教師在創新思維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是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引導者,建設高質量、創新型師資隊伍勢在必行。首先,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要高,高素質的教師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的創新意識。其次,師資管理制度要完善。這部技能更好的監督教師隊伍的工作,而且也能促進其自我發展和提升。
2.加強高職學生的實踐環節。實踐不僅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可以帶給學生更多的靈感,高職院校應將教學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在其實踐過程中,更好的發揮靈感。
1.政治方面,國家需要建立相關的政治制度,建立一個民主穩定、自由健康的社會政治環境。
2.同時,在經濟方面,對高職院校和創新型競賽等方面加大資金支持,合理分配教育經費,提供創新創業平臺,給予高職學生在創新實踐方面的資金補貼。
3.文化環境方面,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不忘創新創業,讓全民投入到認識創新、參與創新的浪潮中去,共享創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