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
(河南工學院 河南省新鄉市 453000)
思政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其是向學生傳授思政知識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前沿陣地,通過教學可以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品質、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和社會生活具有較大幫助。但是當前在思政 教學中,卻存在吸引力不強、實效性不高以及針對性較差等問題,對學科育人作用的發揮帶來制約和阻礙,因此,在社會發展新形勢下,思政教師要迎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升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夯實基礎。
更新教學理念。以往的思政課堂以教師為主體,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在固化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更加強調知識的傳授,而沒有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導致課堂氛圍枯燥乏味,學生不愿意參與到課堂中,教學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結合時代特點,主動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以人本理念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不僅強調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和能力提升,并且鼓勵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常見問題。
突出學生主體。當代大學生的個性更加明顯,充滿了青春的張力和活力,自身擁有更多新奇而個性的想法,在開展學習活動中,創新意識和主動意識不斷增強。教師在開展思政教學中,要把握大學生群體的這一特點,強調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創造性、能動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注學生需求。在社會文化呈現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均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對思政教育的需求也與以往發生了轉變,教師在開展思政教學中,要關注當代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發展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改進和優化,通過教學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而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在良好的師生互動和配合中提升課堂有效性。
聯系學生實際。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持續深入,大量西方思潮涌入我國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的行為意識和思想觀念帶來巨大影響,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在校園中有所抬頭。教師在開展思政教學中,要結合當前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和問題,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幫助學生明確人生發展目標以及價值目標,關心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見的問題和困難,促使學生可以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聚焦社會熱點。大學生群體是國家建設和民族發展的未來希望,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各種社會焦點和熱點事件可以在短時間內在全國范圍內傳播,大學生的思想更加活躍,追求時尚、關心時事,對社會熱點問題更加關注和重視。因此,教師在開展思政教學中,要改變以往重視理論知識傳授、忽視知識社會實踐的弊端,將社會熱點事件融入到課堂中,關注學生的素質發展和實際利益,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正確看待社會焦點事件,實現思政教學與社會現實緊密結合。
組織實踐活動。思想政治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但是當前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科的理論性特點,而忽視了其實踐性,因此,想要提升思政教學實效性,教師要積極組織各種實踐活動,將教學地點從教室搬到社會中。通過各種主題鮮明、形式多彩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夠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還可以促使學生在實踐運用中實現素質和能力的發展。
加強師生交流。想要提升課堂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教師要認識到師生交流的重要性,以往的課堂主要為教師進行單向知識傳授,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理活動,師生交流受阻是導致課堂實效性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師要注重與學生加強交流互動,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傾聽學生的個性化看法和建議,在提升教學說服力、感染力和新穎性的同時,實現學生情感態度和知識能力的均衡發展。
定位教師角色。在思政課堂中,教師是教學的檢查者、指導者、組織者以及設計者,教師只有全面領會和認識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但是當前,部分教師受到固化觀念的影響,角色定位存在偏差,導致教學實效性低下,學生缺乏參與課堂的熱情和積極性。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對自身角色進行重新定位。首先,教師要尊重和理解學生,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個性化觀點,并且給予學生的想法以肯定,堅持不抓辮子、不打棍子、不扣帽子,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思政知識;其次,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判斷和分析多元信息,促使學生在思考中獲得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師要公正客觀的評價學生,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學生,要以發展的角度給予學生準確評價,發揮評價的作用和價值。
改革教學方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各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不斷涌現,教師要善于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實效性。首先,情境創設法,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情境,鼓勵學生在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主動思考,進而提升課堂實效性;其次,小組討論法,其是加強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的重要舉措,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討論,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最后,多媒體教學法,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其已經在教育領域獲得廣泛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將知識直觀的展示給學生,便于學生加深對思政知識的理解。
開展過程評價。教學評價是提升思政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舉措和關鍵途徑,但是在以往的教學評價中,教師主要采用答卷的形式進行考核評價,更加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這種終結性評價不僅難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綜合素質進行客觀考核,同時還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甚至挫傷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教學有效性帶來直接影響。因此,教師在開展考核評價中,要重視開展過程評價,將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納入到評價體系中,給予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進行公正客觀的評價,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
制定評價標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中,要制定完善的標準體系,保證各項評價活動有據可依,評價要涉及學生的知識、技能以及素質等方面。在制定評價標準中,要改變以往以答卷你測試為主的形式,將作業完成度、書面拔報告、項目調查以及行為記錄納入到評價體系中,進而更加客觀、準確以及全面的體現學生發展情況。
優化評價模式。想要充分發揮考核評價的作用,教師需要對評價模式進行優化和完善,例如結合學科特點采用筆試加口試的方式進行評價,引入學生自評、同學互評以及教師點評等評價方式。同時,教師還可以建立學生思政評價檔案,對學生心理、道德、情操以及素質等方面的成長進行記錄,實現考核評價的量化、細化,進而發揮評價的作用。
總而言之,在我國教育體制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個學科都面臨著改革和創新,思想政治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課堂教學可以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和理想信念,進而樹立科學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因此,
教師需要認識到學科的育人價值,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學生未來發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