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俞奇
(山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6)
最近幾年,高校里的學生患有心理障礙的人數急劇增多,大學生患有心理問題的也多,這樣讓高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加了很大的困難。然而慢慢隨著問題初露端倪,近著時間,社會開始對高校里關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提起了很大的重視。本篇文章就當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結合了心理學的知識,探討關于革新高校健康心理學來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從而不斷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時下的高校都提倡學生的全方面發展,而關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大學生人才的基礎一步。所以,高校如果想要跟進時代發展的步伐,那么就必須一定的想法設法調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心理健康問題。大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健康的正常心態才能積極面對人生當中的挫敗和打擊。勇敢地走出失敗,建立美好的人生。從而有助于綜合素質的多方面發展。雖然現代的大學生將受到社會主義的科學與民主灌輸到了自己的思想中去,但他們也會受到影響,意志太過獨立偏激不允許被捆縛,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所以,革新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刻不容緩。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一批又一批符合國家發展建設的高素質人才,為祖國的繁榮富強添磚加瓦。
就目前而言高校舉行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的最常見的錯誤是,絕大多數高校的老師們和領導在展開心理健康模式的時候沒有將方式和手段區分開來,經常把兩者之間的關系弄錯。很多在高校里負責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老師和領導者認為,在高校絕大部分老師認為只要日常期間舉行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和課程就可以對學生們進行有效的思想傳導,其實這是片面的,這樣子會嚴重阻礙心理健康教育的革新和創造。
現在的高校如果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只會在學校這一方狹小的空間里展開,往往這就導致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自閉,因為這只能使得所有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只能圍繞學生的班級或者專業展開卻不能和社會聯通起來。這樣一來會使得高校展開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效果大大的降低,取不到良好的效果。
許多高校現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都是太過于”走走流程”,做足的形式和表面工作,卻不能真正的深入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考慮。只是普遍的調查大眾的心理活動狀況然后建立表格檔案,之后開設關于心理健康的課程。這樣一來看似完善的流程,實則徒勞無功,沒有起到多大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一開始來源于西方國家,之后經傳播方才落至我們國家,所以在我們國家起步較晚,方興未艾。但中西方之間有很多的信仰文化以及價值觀內涵等是相互沖突的,并不能完全吻合。所以想要讓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們高校的文化傳播中起到真正的作用還是要進行大力的革新,使文化價值觀融合在一起。方能發揮大的作用。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可發展性是可以前瞻的,旨在心理健康教育要不斷在創新和改變,在時代不斷地發展下完善內容,要與時代相結合,息息相關。因為,每個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心理狀況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要隨著心理變化的改變而改變,做出必要的調整。
高校大學生健康教育的理念是具有傳導性的,起著引導作用。因此教育者自己的認知和態度起著關鍵的作用。想要健康教育的成果取得卓有成效的結果,那就必須要教師們改變自身的傳統想法,丟棄以往的以心理治療診斷為主的方式,改用心理健康預防教育。要在校園內重視心理健康的預防和宣傳,大力革新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改變傳統的理念。預防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想要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順利進行,那么高校心理教育的團隊是至關重要的存在。高校心理教育團隊也是高校師資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該加強學院與學院之間聯系,學生之間的互動。由此來填補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也可有助于學生之間溝通,提高心理健康的素質。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也在逐步進入我們的生活,和我們密不可分。所以我們可以借助網絡科技的力量來傳播心理健康的教育,比如創建關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網站,或者每天開設校園廣播進行校園心理健康的宣傳。也可以發放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手冊,開展有關心理健康的活動,以上可以打造一個良好的校園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們理解心理健康的真正意義與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