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飛
(長春市雙陽區佟家中心小學,吉林 長春 130600)
小學音樂教育對培養學生藝術方面能力有重要作用,在小學階段,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不強,無法領略藝術的魅力。小學音樂教學能幫助小學生培養欣賞音樂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對藝術的審美能力。小學階段要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就需要教師結合生活實際,不斷探索更新教學方法,力求達到培養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目標。
從實際生活角度出發,小學生受家長影響很深,而家長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認為音樂教育相對于語文類學科不重要,小學階段的學習的目標是升學成績,然而,音樂教育對升學成績而言,并沒有十分深刻的意義。因此家長對音樂教育重視程度不高,導致學生對音樂教育的態度不夠端正。當然,以上觀念并不是全部家長的想法,部分家長認為開展小學音樂教學是很有教育意義的。因為家長對小學生的影響觀念不同,學生生源質量不平等,但是教師在教學方式中并沒有區分,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在音樂教學中能力提升受限。
在幫助學生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不可盲目的選擇欣賞材料,長時間聆聽低俗的音樂會降低小學生的欣賞能力。如果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不能提高,那么以后對藝術事物的欣賞能力也將因此受限。在小學階段,就著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是十分正確的決定。
上文提及的小學生受家長影響較深,認為音樂教學沒有語數外教育有實際意義,因此小學生對待音樂教學的態度不端正,對于音樂教學的重要性不能深刻理解。教師在全面展開音樂教學前,首先要做的是幫助學生了解音樂教學,讓學生明確音樂教學的重要意義。音樂教學對學生升學確實沒有語數外這類實質性教育的學科意義深遠,但是音樂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音樂教學這一學科的存在,一定不是無用的,它對于幫助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升華內心都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人生的路途中一定有需要學生體現藝術能力的時候,如果在小學階段學生就具備了音樂欣賞的能力,就相當于贏在了起跑線上。
在學生初步學習階段,教師就應當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然,隨著時間的一步步流逝,學生會越來越感受不到音樂教育的意義。
1.科學性選擇音樂教育材料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音樂欣賞能力微乎其微,如果在初步學習階段就要求學生欣賞學術性較強的音樂材料,那么不僅達不到預想中的結果,還會使學生認為音樂教育枯燥無味。因此,教師在小學生初步學習階段的選材十分重要,在選材時,要結合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盡量選擇趣味性強的,適合小學生聆聽的音樂。例如,像《健康歌》這種節奏鮮明,曲風活潑的歌曲,可以快速吸引學生對音樂教學的興趣,進而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學習。
2.更新教育模式,豐富教學內容
現代教學設備與20年前的教學設備完全不同,甚至毫不夸張的說,與十年前的教學設備也有很大變化。有了多媒體設施的加入,教師在進行教學前的準備工作時,可以根據本節課要學生欣賞的音樂材料,找到其音樂背景,通過多媒體設備放映背景圖片或者背景視頻,如此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音樂背景知識還可以使學生全面吸收音樂材料的魅力。例如,在學生欣賞民族類音樂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該民族的歷史背景以及各種形式的曲風幫助學生加強該音樂的欣賞能力。隨著社會實力的增長,很多學校音樂設備充足,在教師講解音樂設施時,不建議只停留在口頭講解層次,可以讓學生切實感受樂器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欣賞民族類音樂時,讓學生感受民族類樂器,像口笛、嗩吶以及具有高山族特色的鼻蕭和具有苗族特色的芒筒等。
如若想培養學生音樂欣賞的能力,就要求學生有大量的音樂欣賞基礎,在日常課堂上,教師應當改變傳統一味講解知識的習慣,讓學生用盡量多的時間感受音樂的魅力。因為教學設施已經十分完備,很多學校有廣播設施,為全面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可以在課間時間播放適合小學生聽的音樂,不僅可以節省大量課堂時間,還可以讓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愉快的享受課間活動。幫助小學生養成聆聽音樂的習慣,不僅需要學校方面的努力,還需要家長的幫助,良好的家庭音樂氛圍,可以使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事半功倍。
單純的音樂欣賞是一項十分歡快的環節,要在此環節中加入教育意義,對小學音樂教育者是一項十分重大的責任。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當時刻分析教學現狀中的不足,并根據學生入學時的情況和學生對音樂的吸收理解能力不同,有針對性的布置課下學習任務,找到最適合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