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清泉 成曉芳
(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在“課程思政”的實現路徑當中,其基礎是通過各種方式提升專業教師的德育意識與能力,專業教師應該積極尋找與專業課程相應而相符的德育知識,將德育作為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手段和學生學業評價的一部分。
高職思政教學當中,常以傳統的思政課程為主,例如思想道德修養與品質、形勢與政策等課程。這些課程有著系統化的授課方式與整體的理論體系,在課程時長的安排上也并不少,但卻達不到思政教育的效果。因為這些課程的內容與教學方式與現實中學生的專業和生活背景相距甚遠,給學生帶來一種遙遠而無法真正了解的感受。因此,將思政教育滲入以工程造價專業教學中,在合適的環節、恰當的時機和貼合實際的教學方式,插入思政教育,讓學生們在學習專業課程和知識的同時,也能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職業道德素養。只有將新型的專業思政課程和傳統思政課程兩相結合,齊頭并進,才能幫助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社會優秀人才[1]。
高職工程造價專業的課程安排中,最關鍵的便是專業必修課程。而院校和教師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如何將思政教育元素帶進專業課程的課堂中去,如何使得思政課程的教學更加順利進行。
要推進思政課程,需要找到合適的授課方式。“課程思政”的教學重點在于“思政”,若在思政教學中,沒有將思政作為重點或者是沒有進行到位,那么思政課程的推進就失去了初衷,甚至可能會導致在課程的教學中的能力培養和知識教育產生沖突。因此,為了實現高職工程造價專業思政課程,要首先樹立一個科學的思維邏輯體系,形成專業的課程思維方式,準確地將思政元素融入于專業教學當中。
首先,要確立一個基本的教學邏輯。對于理工科專業來說,科技發展和活動的人文后果能夠為“課程思政”建立一個基礎。科技在不斷改變和創新這個社會,卻也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這些社會問題需要學生們以人文的角度來思考和面對。以人文的情懷、人本的思想立場來反思社會科技技術在創造和改進的同時,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質量、價值;用人文的關懷來關注社會上人們的安全感和自尊感。
其次,工程造價的專業課程具有嚴密的邏輯知識體系,學習工程造價專業的學生具有特殊的科學思維方式。這種科學的思維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改善生活中的思維方法,有利于與人之間的交往和社會能力的鍛煉。
最后,教師應該在專業倫理方法給予強調。教師在教學了專業知識和技能后,要教學生如何管理和合適地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要有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底線,要將學習到的知識用于社會貢獻,更好地服務大眾。教師在授課工程倫理時,應該遵循工程專業倫理所包含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同時將這些內容融合于專業技能教學當中[2]。
工程造價專業教師要積極研究和探索教學與思政教育的知識觸點,不斷發掘兩者之間的切入點,并應用于課程教學當中。
首先,教師要積極地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交流,學會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和思維邏輯。要找到合適學生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可以感受、了解并且積極參與。在工程造價的專業教學中,將“工匠精神”引入于授課當中,舉出一些身邊或者著名的例子,要求學生在精細的計算方面有所進益,注重思考、反復驗證,做到精益求精。
其次,工程造價專業教師可以與高職院校一起開展校園文化節。聯合其他專業在國慶節或者建黨節時一起舉辦紅色詩歌朗誦和歌唱活動,宣揚自身專業的歷史與影響力,加強學生們對于專業的熱情與積極性,也能幫助學生了解到專業的內涵與重要性,滿足學生的需求和參與感。
最后,教師還可以開設課外課程,帶領學生們走出課堂,進入生活化的場景,去感受工程造價的專業氛圍。邀請有黨員背景的工程造價領域專業人士開一場講座,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對于工程造價專業的思考與長遠發展規劃,幫助學生提高對于專業的綜合素養[3]。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的教師,不僅要保證自身的教師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還要積極學習思政課程內容,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和心理特點,量身定制不同的授課內容和方式,確保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道德品質,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思政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