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榮明
(重慶化工職業學院,重慶 401228)
信息技術正深刻影響著社會的發展,而計算機網絡是信息傳輸的基礎設施,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高職電子信息類專業,計算機網絡課程是重要的核心課程。學好計算機網絡課程,對于學生理解互聯網,以及物聯網、工業互聯網、5G通信技術等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提高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效果,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互滲透結合的形成的一門交叉學科。從應用層到物理層,既涉及到軟件的體系架構和信息處理相關的計算機專業知識,也涉及到通信的原理及信息的傳輸相關的通信專業知識;另外還涉及到網絡管理、信息安全、信息編碼等相關的知識。該課程具有理論性強、知識點多、專業面廣的特點。
同時,該課程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通過課程學習不僅要掌握網絡體系的知識,還要能管理配置相關的設備和軟件,還要求能夠對網絡進行安裝調試、故障排查。僅僅依靠課堂的講授是不可能使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實踐性強、應用性強也是本課程的一大特點。
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無線接入技術和廣域網技術在不斷演進,網絡操作系統也在不斷更新。因而教學內容需要不斷更新才能跟上技術的發展。所以課程時效性強,更新速度快是該課程的另一大特點。
高職學校的計算機網絡課程作為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必修課,有著高職教育自身的屬性。高職計算機網絡課程,既要教授學生一定的理論知識,又要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高職培養目標是網絡建設、維護工程師;普通高校是網絡設備的研發工程師,網絡系統的規劃工程師。
綜上分析,對于高職教育計算機網絡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需了解網絡整體運行的知識,各種設備是如何配合工作的;對網絡技術的深入了解,不是學生學習的重點。理論方面的教學目標是建立計算機網絡的概念和知識體系,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做好鋪墊,為未來工作中解決復雜技術問題,做好思想方法上的儲備。
高職學生需要具備網絡建設、維護的基本技能。實踐技能的教學目標是了解常見的網絡設備的工作原理,熟悉基本的操作、配置方法,掌握網絡安全和網絡管理的常用手段和配置方法。
首先,教材內容難以跟上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由于信息技術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中,因而教材內容具有一定的滯后期。不能將技術、產品的發展變化及時更新編入教材中。
其次,教學內容不合理。計算機網絡課程內容龐雜,各種概念多,名詞多,理論如深入展開又極為艱深。目前有相當部分的內容屬于基礎理論知識,難度大,且屬于知識的羅列、堆砌,學生感到很枯燥,因而課堂教學中學生積極性不強,教學互動較差。基本未達到理論教學的培養目標。
另外,實踐能力培養不足。目前高職院校基本建立了計算機網絡實訓室,實驗硬件設備從交換機到路由器各種網絡設備齊全,存在的問題是實驗教學方案設計不夠合理,沒有形成系統的實訓案列,通過實驗逐步幫助學生理解網絡的知識,培養搭建網絡的能力。
首先,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調整編排。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知識點既廣泛,又艱深。學生初次接觸,完全沒有頭緒,抓不住重點。一個好的方式是按照實踐能力培養的要求,提出一個教學目標:通過課程的學習,能夠搭建一個安全的企業級網絡。圍繞這個目標,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和編排。對一些不是很常用,或者基本淘汰的技術,可以不作為教學內容,減少一些不重要的知識點。這部教改達到的效果是:突出一個教學目標,縮小知識范圍。
其次,推行項目化教學。將教學內容與工作目標相結合,項目化為一個具體的工作任務。學生帶著一個具體的目標,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達成目標。要解決問題,就需要知道相應的理論知識。學會了理論知識,還要知道具體的設備是如何進行配置的。當網絡搭建配置好后,還需調試和排除故障,既鞏固了理論知識,又培養了實踐能力。
最后,翻轉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非常適合高職計算機教學。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堂探討疑難,對于較難理解的知識點或者難度較高的操作,由學生相互討論得到答案,或者老師解答。這樣一來,增強了教學效率,也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增加學習的動力,改變被動接受的模式。
本文分析了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特點,高職教學目標,探討在教學中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從教學改革的實際效果看,可以改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計算機網絡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