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穎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西藏銷售分公司)
在我國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的當下,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保障機制日漸完善,為人們工作、生活、健康等各個領域帶來了強大的基礎保障。客觀來說,我國當前所實施的社會保險,是國家為了社會和諧發展所積極倡導的一種保險形式,不僅可以實現整個國家的收入再分配,而且還可以促進我國社會保障機制的完善,體現了我國的綜合實力。本文將針對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與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問題解決策略。
縱觀我國當社會保險工作發展情來看,我國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分配層面上,存在較大的問題,這也對我國社會保險制度提出了嚴峻的考驗。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問題的出現,不僅暴露了當前我國社會保險機制的局限性,而且還暴露了當前社會諸多需要調節的矛盾,若不及時解決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問題,那么將會極大程度上影響我國社會的穩定發展。本文將針對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問題進行詳細分析。
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問題,是一個相對較大的社會問題,需要我們客觀的針對養老待遇問題進行分析與探究。一般情況下,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待遇水平的測量,需要使用絕對指標和相對水平進行客觀衡量。針對研究人員分析和探究發現,當前我國離退休人員的待遇水平整體來說相對偏低,很多離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仍處于“緊緊巴巴過日子”的階段。據調查,2016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的收入為33616元[1]。隨著國民經濟增長,2018年我國頒布了《關于2018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在政策的引領下,我國各個省市對企業離退休人員的待遇先后進行了調整,調整后滿足條件的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每月增加120~150元左右。結合當前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來看,雖然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有所提升,但是很難達到城鎮居民的生活平均水平,甚至一些地區的離退休人員生活艱難。縱觀當前影響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的因素相對較多,不僅受到了地域因素的影響,還受到了不同企業的機制的影響[2]。為了滿足人們生活需求、保障廣大離退休人員的生活穩定與公平性,很多地區領域都積極開展了對離退休人員養老管理,以便于更好的體現社會的公平性。
歷史原因。從歷史層次上看,我國長期所實施的工資制度,很容易導致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高低替代率并存的現象。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都實施計劃經濟,并且推崇低工資制度。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步改革的如今,我國工資在市場價格的影響下迅速提升、物價飛速上漲。因為社會保險與保險基數產生直接聯系,所以不同層次的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相對較低。
區域問題。無論是改革開放之前還是改革開放之后,不用地區的養老待遇是存在較大差異。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相比,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較為迅速,東西地區經濟存在不平衡、不均衡性,導致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也存在相對的差異,甚至高收入地區的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是低收入地區的好幾倍,那么則會導致區域性的養老待遇差異。
微調養老機制,控制代替率水平。在我國社會經濟宏觀增長的當下,應該考慮到物價、人民收入、人均工資增長情況等諸多因素。充分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構建出既滿足企業可持續發展、又能夠保障企業離退休人員生活水平的養老機制[3]。實事求是的結合當地情況、企業發展情況對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情況適當的調整,按照當地企業員工年度工資水平開展合理、適當的調整,構建見出一個注重民生、滿足社會發展的養老金代替機制。養老機制必須要符合發展需求、協調養老金代替率,有效的為退休人員生活打下良好物質保障。
適當傾斜政策,踐行以人為本。在我國即將進入到群面小康的當下,為了保障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我國出臺了許多養老金政策,并且獲取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因為我國本身的人口基數就相對較大,所以存在數量較多的“弱勢群體”,依舊徘徊在溫飽的邊緣。為此,政府應該發揮出自身調控職能,利用相對較控制的手段或者平均增加的手段,將“低收入群體”最為調控對象,適當采用“傾斜式”調控的手段,明確傾斜調控份額,從而保障企業收入偏低的員工利用。充分展現出企業傾斜政策的優勢,利用合理調控來獲取公平、合理的養老金額,確保每個為祖國發展奮斗的老員工們都能夠享受到社會發展所帶來了福利。
國家宏觀調控,創新雙規機制。雙軌養老機制是我國當前的一個重要養老機制,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雙軌機制養老的弊端日漸凸顯。為了有效縮短或者持平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差異,國家應該大力開展“雙軌養老機制”改革,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將雙軌制養老朝著“公平、公正、民主”的方向發展[4]。縮短企業職工和機關單位與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后的養老待遇差別,真正讓每個退休人員都可以享受到國家帶來的福祉,實現我國保險機制的完善性與科學性。
明確養老保險檔次,保障養老公平性。在我國養老保險機制不斷完善的當下,養老保險已經成為當前廣大群眾們一個主要的養老方式。在我黨十九大會議當中,習總書記也明確提出“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為了切實確保養老公平性,便可以針對養老保險的標注進行層次分級,實施養老保險繳費時,應該結合養老保險繳費時限、繳費數量為基準,對退休后的職工們進行有檔次、有標準的養老金發放。徹底貫徹“多繳多得、少繳少得”的觀念,踐行社會保險制度宗旨。全面調動起單位、個人養老保險繳納積極性,并且鼓勵個人多工作、長繳費、多繳費,在全社會營造出良好的“愛崗敬業”熱情。通過明確養老保險檔次,構建出長效養老保險繳費機制,保障離退休人員享受待遇的公平性、合理性。
創新信息化管理平臺,強化服務力度。在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進步的當下,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管理工作也應該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切實保障養老金發放、離退休人員管理水平。構建出現代化網絡信息化服務系統,通過信息化數據庫完善的手段,將企業離退休人員的數據信息進行收錄,并且對離退休人員死亡的情況進行及時跟進,避免離退休人員死亡家屬隱瞞、冒領退休金的問題。此外,為了給予離退休人員關心與溫暖,還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構建出“企業養老金管理公眾號”,以企業為單位,將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的相關信息、相關知識,通過公眾號新聞推送的形式,讓廣大離退休人員第一時間來了解關于養老金的最近政策。在公眾號設置“用戶個人主頁”,在主頁當中,離退休人員可以隨時查詢養老金領取狀態、養老金領取時間、養老金領域金額等各項信息,為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服務工作帶來了極大便利。此外,還可以在公眾號當中,定期開展法律知識宣傳,切實起到法律震懾作用,保障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管理效率。
總而言之,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問題已經成為當前的社會問題。在實際開展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問題分析的過程中,還應該結合我國各個地區、各個企業的離退休人員養老待遇的現狀進行分析,并且明確出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問題產生的原因并結合具體問題開展具體分析。針對企業來說,可以微調養老體系來控制代替率水平;針對政府來說,各地區政府應該踐行以人為本,適當傾斜政策;針對國家層次來說,需要利用宏觀調控的形式,創新雙規機制。切實從各個層面上進行離退休人員養老待遇調整,真切讓離退休人員感受到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成果,促進社會穩定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