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嘉婕
(漢口學院,湖北 武漢 430212)
聲樂表演藝術形式較為特殊,演唱者以自身聲音為媒介表達歌曲形象和作品情感,若想保證演出效果,演唱者必須仔細梳理聲音與情感之間的細致關系,在進行情感表達時以想象作為基礎,獲得感性情感的理性上升。聲樂演唱中的審美想象以及情感表現各具特點,有效融合二者才能實現作品的完美演繹,引起聽眾的情感共鳴。
審美想象的加入可以為演唱作品注入真實情感,提升作品情感高度,保證作品的效果。審美想象是以記憶能力為基礎的,因此只有實現記憶能力的提升才能完善審美想象,進而將二者完美融入至演唱過程,幫助提升作品藝術魅力[1]。演唱者知識、閱歷以及視野的不同造成了對于作品表象想象的不同,其塑造的樂曲藝術形象的建立則完全依托于創造性想象。以歌曲《聲聲慢》作為示例,該歌曲音調柔美悠揚,加上“尋尋覓覓、冷冷清清”“零零碎碎、點點滴滴”等疊詞的使用,增強了歌曲哀切悲思的情感。觀眾如臨其境,仿佛置身于清冷秋夜,月光似水、清風悠悠,在此情境下靜等愛人。
音樂想象的基礎是表象想象,在實現表象想象時利用意境和情感的表達實現作品的升華。音樂想象并不是演唱某一環節特有的,而是融合于整個演唱過程中,在作品演繹中只有做到以下幾點才可能實現作品的完美表達:
1.想象作品內蘊的情感和意境,將自己作為歌曲主人公帶入情景,深刻理解作詞者、作曲者所要傳達的情感,將旋律和歌詞內化成精神融于內心;
2.對作品所涉及的音樂語言進行深入理解,其中包括旋律、街拍、和聲、調性、速度、節奏等,進行藝術性的二次加工,實現情感的美化和思想的音樂化;
3.注重對于聲樂作品的深層審美體驗,對意境和情感進行深度藝術性創作,進而獲得對于作品內涵的更深層次理解,達到藝術境界的提升。
審美想象對于增強藝術演出效果有明顯作用。歌曲的藝術感受是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實現的,因此不僅演唱者要重視自身審美想象與情感表現的突出,相關工作者還要保證舞臺音響、舞美效果的無誤。歌曲創作背景各不相同,演唱者在進行歌曲演繹時要做到審美想象的獨到和歌曲意境的傳達。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為例,其創作時期硝煙四起、戰火紛飛,作曲者選用的旋律幾近平緩,不存在音律的高低落差,弗拉基米爾的演繹也是將俄羅斯特殊的民歌演唱方式融入其中,通過自身審美想象將俄羅斯的浪漫多情進行了著重渲染。在高潮部分,演唱者利用長音和顫音表達了黎明前對于友人分離的悲痛和不舍。整首歌曲演繹結束,聽眾感受到的是創作者對于莫斯科濃烈又抑制的愛,領會到的是莫斯科人民淳樸的內心世界。
每首歌曲所蘊含的情感不同,演唱者在進行具體歌曲演繹時所產生的感受也不盡相同,將感受通過肢體語言加以表達可以加強觀眾對于歌曲的認同感,進而將歌曲內蘊情感更完美表現。在歌曲演繹時,演唱者在演唱之外輔之以肢體表達更能體現其對于歌曲的深刻理解[2]。以《中國的月亮》為例,此歌蘊含創作者極強的民族歸屬感和民族榮耀感,滿腔愛國之情溢于言表,這就要求表演者在運用成熟專業的歌曲表演技巧基礎上對其中的情感加以傳播和演繹。多數演唱在演唱至“我卻深深地愛著你,中國的月亮”時會不自主地表情肅穆、張開雙臂,以此表達自己對于祖國無限的熱愛。
聲樂演唱中唱法分許多種,其中包括鼻音、顫音、高音、低音、長音、短音等,音色音律的變化以及聲調的轉變都需要進行情緒的調動加以表現。以《祖國我為你歌唱》為例,當歌唱至“啊祖國祖國我為你歌唱,歌唱新時代新氣象”時,女聲陡然激昂,通過高音帶給聽眾情感的震撼,表現出熱切的對祖國的贊美之情。聲樂表演過程中的情感表現方式多樣,肢體的表達、音調的變化甚至神情的轉換都可以提高演繹者的歌曲表現力。
聲樂表演形勢較為單一,僅通過人聲對歌曲進行表現,但是其中的情感表達方式卻有千萬種,其中最動人的表現方式莫過于神情的傳遞。演唱者的神情是歌曲是否發揮了情感表達作用的重要反映,是觀眾在享受聲樂作品時眼睛所見的最直觀物象。以《枉凝眉》為例,當“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響起時,演唱者所傳達給聽眾的便是天作佳偶的相逢,神情多輕松自然,但是當到了“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時,封建制度下有情人的天人永隔也被演唱者哀切的神情和音調描繪得淋漓盡致,凄婉哀涼,讓聽眾入置其景,感同身受。
對于聲樂演唱來說,情感表現、審美想象缺一不可,演唱者必須理清相互間的關系,通過練習達到自身審美想象力和情感表現力的雙重提高,加深對歌曲的認知和理解,通過多樣演唱技巧和情感表達方式將作品內容生動呈現,為觀眾帶來完美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