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峰
(遼寧警察學院治安管理系,遼寧 大連 116036)
根據國家提出的創新創業戰略,各大高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都蔚然成風,不僅在底蘊厚實的公辦高校,而且在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都得到了應有的重視。但是創新創業教育一直在摸索和探求規律,與國外創新創業教育相比還不夠深入,處于正在起步階段。所以,本文結合高校創新創業的實際情況,以此來提高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挖掘出高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新道路,構建出適合高校特點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為促進我國高校教育深入發展提供新的思路與方法。
當前一般類大學生社團發展出現發展困境,而學生社團企業化運作則可以為一般類大學生社團的困境提供有效參考經驗,同時為在校大學生提供有效的創新創業服務與幫助;學生社團企業化運作不僅可以解決社團管理松散、效率不高的問題,而且還可以解決一部分創業資金的問題。大學生創業失敗很大原因是因為創業資金不足,限制了大學生創業項目的開展;社團成員來自于學校的各個專業,有助于知識的儲備和積累,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學生社團企業化運作不夠“市場化”,學生在創新創業活動中難以全面的把握市場發展趨勢,僅依靠學校和學院資源,不具備核心產品與社會核心競爭力,社團經濟嚴重短缺,企業員工內驅力不足;學生社團企業化運作機制不健全。學生社團在部門設置和運行模式與企業不能夠完全吻合,如何根據高校社團原有管理層級因地制宜進行發展,如何對于運行過程中相關資產的運作和創新創業項目的管理成為本文研究重點。
大學生社團企業化運作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將大學生社團與企業化運作模式相結合,不僅達到了社團有效管理,有益于社團的發展,而且還能為高校大學生搭建有效的創業平臺,為更多的大學生提供創業服務。大學生社團企業化運作的具體的運作方式要結合高校社團的現狀,借鑒已有的組織發展形式,融入企業化管理,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約束、激勵機制,實現社團創業活動的規范化、制度化發展,以幫助大學生開展一系列創新創業活動。
大學生社團的企業化運作要對大學生社團進行組織結構的重新構建,在大學生社團原有的基礎上設置職能部門和管理層。運作初期由于管理體制不成熟可以按照企業直線職能制,設立職能部門,上設立社團管理層,并確定最高管理者一名。讓大學生社團吸納更多具備專業知識的學生參與其中,在實踐中豐富學生的創新創業經驗,同時促進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
創業社團的運作,以創業實踐為最終目標,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項:培訓交流、創業競賽、社會實踐、研究與開發、建立項目實體。首先進行創業觀念的培訓,提高創業的創業素質和能力;其次舉辦創業比賽,讓大學生在比賽中將所學知識和理論應用到實踐中;然后通過社會實踐加強大學生的自身素質,從而更加適應社會;最后通過研究和開發,保持大學生社團的創新性,提高創業成功率,搭建可靠的項目實體,通過自身逐步實踐,逐步將社團運作向正常化發展,由社團資助管理經營。
經費來源:企業化運作初期可以通過尋求贊助商和向學生創新創業部門申請獲得社團運作資金。等社團發展比較穩定,可以通過創業項目建立校企聯盟創建實體收益。
會員管理:與企業人事招聘相同,完善入會流程,設置懲獎機制,為會員設立績效考核目標,完善創業項目的審核、實踐,通過會員的表現和成果來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分配項目收益,為會員發放薪酬和獎金。
項目實踐運作:初期可以在學校創新創業部門的扶持幫助下進行社團理論基礎的建設,當發展進入正軌,總結出切實可行的創業項目進行實踐,同時健全社團各職能部門、完善社團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對創新項目不斷開發和演變,尋求更多的發展空間,從而幫助更多的大學生成功的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實踐。
通過對大學生社團的企業化運作進行研究,搭建學生社團建制與企業運行機制相結合的模式,積極探索將企業管理模式引入學生社團建設,實現學生社團的公司化管理,搭建新型的管理組織架構。從大學生本身出發,以提高大學生創業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思維為著力點,依托大學生社團,以企業運作的模式進行管理,通過企業化的人員培訓交流、項目運作等解決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中存在的經驗不足和資金缺乏等問題。將大學生社團企業化運作于各大高校,將成為創新創業教育的成功典范,從而推動我國創新創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