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東瑜
(桂林旅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隨著經濟的發展,客人對于酒店的要求不再滿足于簡單的住宿功能,而渴望酒店有一種溫暖、舒適和備受歡迎的氛圍。所以,酒店行業紛紛開始注重其功能性設計,那么對于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應該通過在校期間對酒店設計課程的學習,準確而系統地掌握酒店室內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培養其對酒店室內設計的審美能力;掌握使用功能與設計的融合點。本文針對應用型本科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如何上好《室內設計》課程進行研究,力求為該門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幫助,使學生能夠對款客業設計相關問題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礎。
大多數的設計課程老師缺乏酒店行業背景,所以在課程內容上容易造成“缺乏酒店功能性的設計”;課程內容以設計理論為主,缺乏實踐性。
酒店設計涉及到酒店的空間、材質、功能等,由于受限于教學場地,無法對各類型的酒店進行實地考察。
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大多認為設計課程和自己所學的酒店管理專業關系不大或者沒有聯系,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抵觸的情緒,不愿意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
該課程是針對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所開設的,要與針對設計專業的學生有所區別,所以在《室內設計》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從酒店使用者的角度,從空間設計及流線的功能性出發,培養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設計批判能力,能為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在熟悉酒店及未來使用酒店中遇到的問題解疑釋惑,能為未來的酒店管理者深入了解酒店、管理酒店,以及更好地保護和改善酒店布局與建設提供依據。
為將室內設計的理論知識與酒店行業經驗相結合,該門課程由設計專業教師和酒店管理專業教師共同完成授課,在備課階段兩位教師相互溝通,相互補充,使授課內容兼具設計思想與運營需求兩方面內容完美結合;課程內容以實踐教學為主,在了解酒店設計要素基本理論后,分模塊對酒店大堂、餐飲空間、客房空間及休閑娛樂空間設計與裝飾進行學習,例如針對餐飲空間設計的學習,要使學生能夠掌握用餐設備的空間配置,掌握酒店餐飲空間的裝飾材料、色彩搭配、照明設計以及軟裝飾的選擇。這些內容對于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講,更具實用性,也是未來作為酒店管理者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在學習專業模塊內容時,注重掌握酒店內部空間設計的原則:滿足使用功能要求、滿足精神功能要求、滿足現代技術要求以及符合地區特點與民族風格要求;室內設計課程內容需要不斷更新,與時俱進,把握室內設計的未來之路——低碳環保節能的綠色方向和工業化發展之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達到所學為所用的教學目標。
首先,打破傳統的章節模式授課,采用模塊式教學,每次課程針對一個模塊進行課題式的授課,學生小組合作,對模塊課題進行市場調研,根據調研所得數據資料進行內容設計,討論方案,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方案展示。每組同學對其方案進行相關的提問,老師在整個過程起引導性作用,讓學生真正達到“做中學,學中做”的學習效果。
其次,由于課題式的特點,所以該門課程授課過程中,每次課采用三個課時或四個課時連上的方式,使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小組合理分工基礎上,完成課題項目的策劃,使學生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
再次,《室內設計》課程的實踐性對于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尤其重要,所以在授課方法中除了傳統的講授法,主要采用酒店實地參觀的教學方法,對不同類型酒店的大堂、客房、餐廳燈進行實地教學,使學生對酒店室內設計有一個全面的綜合的了解和比較深刻的直觀體驗,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
最后,該門課程采用問卷調查法針對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統計,了解《室內設計》課程,對于在酒店工作的畢業生是否有幫助,以及工作后認為該門課程的教學還有哪些方面有待改進。這樣我們可以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進行相應的改革,以達到所學為所用的真正目的。
酒店室內設計也是整個酒店設計關鍵環節之一,直接關系到酒店設計的成敗,以至于直接影響酒店未來的投資回報率。酒店的管理者,又是直接受用者,必然要對酒店的設計提出許多可行性的建議和要求。設計管理是一門將設計學科與管理學科交叉融合后產生的一門新學科,它作為新學科的出現,既是設計的需要,也是經營的需要。因此,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室內設計》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加強學生對款客業與室內設計間相互作用的認識,在未來的款客業職業生涯發展道路上,將行業的實際需求運用到酒店的設計中,在酒店的設計中滿足客人對酒店特色的要求,從而使企業獲得更大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