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萌萌
(臨沂大學法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0)
當前我國社會的就業現狀是就業環境緊張,就業的壓力大。大學生的待就業人群就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事實上,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各大高校不斷進行擴招,大學生人數總體上升。高中畢業后基本都有大學上,本科生遍地是,可是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率一直居低不上。有的正規學校本科畢業生花費好久才找到穩定的工作,專業還不對口。有的半年換兩三份工作,無穩定收入,甚至“晉升”為啃老族。
1.就業崗位供不應求,從我國目前來看,人口總量大,資源短缺,能用來創造就業崗位的資源匱乏,造成崗位供應量遠遠小于需求量。
2.科學技術進步,高新技術等新興產業發展。這些產業對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學生的素質滿足不了產業發展,就必然面臨失業或就業難的問題。
3.受制度性因素影響,國家各項就業方針、政策的出臺影響了就業市場和現狀。政策無法涉及到方方面面,更不能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1.高校缺乏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力度。在大學生的求職方法和職業生涯的規劃等方面沒有有效的指導,在大學生自主創業方面沒有提供優質的援助。
2.高校培養的大部分大學生質量不高。大部分的高校在經歷擴招后師資力量變得狹小,教師的整體素質也大不如前,不能教授給大學生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專業知識。
1.部分大學生對擇業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沒有準確的認識,存在偏差。技術要求高的、薪酬高的工作做不了,薪酬低、又臟又累的工作因賺錢少或覺得沒面子而不愿意做。高者無力得到,低者又不屑遷就,這種不良心理嚴重影響了就業。
2.大學生普遍沒有對自己的未來就業做出合理的規劃。大部分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沒有對未來的知識儲備,沒有合理規劃,只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不清楚自己的特長,更不知道自己畢業以后要做什么、想做什么。到了就業時才感到迷茫,無所適從。
1.建立健全完備的就業政策和法規,使得就業市場體系進一步走向成熟。逐步把大學生的工作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要加強完善大學生的就業政策,逐步消除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歧視,規范就業市場的秩序。
2.出臺優惠的政策,鼓勵高校大學生獨立創業,靈活就業。國家應該在資金和政策等方面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援助,多元化地通過創業擔保、稅收減免、服務補貼等途徑,幫助大學生啟動自主創業的第一道門。
1.主動增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力度。定期組織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報告,在學生求職方法、職業規劃等方面做出正確的指導。充分利用互聯網及多媒體資源,在高校、用人單位之間讓大學生的供求信息快速而有效地傳遞,為大學生求職提供便利。
2.提高培養大學生的質量。高校要不定時的對教師進行考察,督促教師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上不斷提高。適時開展教師綜合素質講座培訓,增強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師應不斷升華自身,為學生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計劃,恪盡職守,負責任的教學。
1.樹立良好就業意識,轉變錯誤就業觀念。就業時要有遭遇挫折、克服挫折的準備,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使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得到歷練。同時,改變已有的錯誤的就業觀,正確平等看待每一份工作以及每一個工作崗位上的人。解放思想,增強艱苦奮斗的意識,積極參與新形勢下的多元化就業,切勿自視過高,眼高手低。
2.掌握就業動態,做好合理規劃。大學生需要及時掌握就業市場的信息,積極調整自身狀態和想法,以順應就業市場的變化。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選擇與自己愛好相一致的就業目標。將自身特點與市場需求相結合,發揚長處,規避短處,找到自己適合的就業崗位。
實踐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只有轉變錯誤觀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才能恰當的看待每一份工作和在這個崗位的人,才能磨練自己的意志與品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與綜合素質。只有真正憑才能說話,才能在未來進入社會時做到從容豁達,才能在就業時闖出重圍,找到一份優質適合的工作,助自己在社會上快速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