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立華
導流可避免水流破壞水利水電工程,營造安全、適宜的施工環境,是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分析水利水電工程導流施工中的影響因素,對相關導流技術進行分析,為其應用提供參考。
水利水電工程是我國的基礎工程,在調配水資源,促進農業發展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國家職能部門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上的投入不斷增加。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涉及較多施工環節,其中導流是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基礎環節,應結合水利水電工程具體實際,應用合理的導流技術。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影響導流效果的因素較多,包括地形條件、水文條件、地質條件等。眾所周知,地形高低影響水流方向,導流過程中應借助原有地形條件,應用合理導流技術,減少導流施工量的同時,保證導流效果。
水利水電工程導流時,水文因素應重點考慮。如導流時盲目作業,對工程所處的水文條件了解不深入、不全面,會影響導流工作的順利開展,例如,水位突然增加,如圍堰高度不足,會減弱導流效果,甚至引發危險。如水位長時間處于低水位狀態,圍堰過高會增加施工量及施工成本。
水利水電工程導流時,地質條件不僅影響導流效果,而且影響導流技術的選擇。導流作業前認真勘查水利水電工程地質條件,充分掌握水利水電地質構造,選擇合理的導流技術,確定最佳的導流方案,不僅降低導流施工難度,而且能獲得較好的導流效果。
從大的方面看,水利水電工程導流方法分為全圍堰法導流、分段圍堰法導流,其中全圍堰法導流進一步細分為:隧洞導流、明渠導流、涵管導流,不同的導流方法,施工要求不同。
(1)隧洞導流
隧洞導流指在河岸中開挖隧洞,在基坑的上下游位置修建圍堰,河水經隧洞下泄。該導流技術適合應用在兩岸地形陡峭、山巖條件良好、河床狹窄、流量小的河流施工中。為保證導流效果,一方面,布置隧洞時應保證洞軸線沿線具有較好的地質條件,且洞線為直線。另一方面,綜合考慮施工條件、地質條件設計合理的斷面形式,包括方圓形、馬蹄形、圓形,如地質條件差,可設計成馬蹄形。另外,確定合理的槽率。一般爆破不襯砌時槽率范圍為0.035~0.044;光面爆破不襯砌時,槽率范圍為0.025~0.032;混凝土襯砌時的槽率范圍為0.014~0.017。
(2)明渠導流
明渠導流指在河岸中開挖渠道,在基坑上下游修建圍堰,河水通過明渠下泄。該導流方法適合應用在工期緊、施工期有過木、通航要求、地質條件差無法采用隧洞導流、流量大的工程中。應用該導流方法時,首先,應將明渠布設在臺地較寬位置,渠身軸線應伸出上下游圍堰外坡腳,并且水平距離應滿足圍堰防沖要求,尤其防止深開挖,適當將軸線長度縮短。其次,確定合理的進出口位置與高程,即,進出口位置應不回流、不淤、不沖,高程符合截流設計要求。另外,為減少水下開挖量,應適當增加進出口高程。最后,設計斷面時應根據水流量,確定合理的斷面尺寸及斷面形式(復合梯形、矩形、梯形)。確定槽率應作水工試驗、查閱手冊,保證槽率設計的合理性。
(3)涵管導流
涵管導流指在巖基中進行溝槽的開挖,而后使用鋼筋混凝土進行密封形成涵管,水流經過涵管下泄。該種技術在堆石壩、土壩水利工程中應用廣泛。為保證施工質量,一方面,為避免壩身和涵管外壁形成接觸滲流,應在涵管外壁每隔一段距離設置截流環,將滲徑半徑延長,將滲透坡降低,減輕滲流破壞。另一方面,認真修筑涵管管身沉陷縫、溫度縫止水。
分段圍堰法導流指使用圍堰將水工建筑物分段分期圍護進行導流,分為底孔導流、壩體缺口導流、明槽導流。
(1)底孔導流
底孔導流指在土壩中修建永久或臨時底孔,使水流通過底孔下泄到下游,避免水位過高影響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工作的順利進行。應用該方法時應通過計算水力,確定底孔的布置位置、布置數目、布置尺寸。另外,為保證枯水期正常泄水,地坎高程應設置在庫水位以下。底孔斷面可設置為圓角矩形或矩形,尺寸應盡量小。
(2)壩體缺口導流
如為混凝土壩且河流汛期較短,可考慮采用壩體缺口方式導流,即,汛期河水漲落較嚴重,采用其他導流構筑物無法滿足導流要求時,為降低給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造成的影響,應在壩體上預留缺口,與其他導流構筑物一起導流洪峰,當上游水位回落后再進行缺口的修筑。
(3)明槽導流
當河水覆蓋層較厚,河水深度較深時,修筑縱向圍堰難度較大,河床一側岸坡穩定性好,河灘基巖較高時,可考慮采用明槽導流方式。采用明槽方式導流時,完成第一期圍堰后進行明槽的修筑,河水通過束窄的河床下泄。第二期工程施工時,河水便可通過導流明槽完成下泄。
另外,分段圍堰法導流時,保證導流時段的合理劃分尤為關鍵。劃分導流時段時應綜合分析施工進度、導流方案、河流水文特征等。劃分導流時段時應注意考慮以下內容:當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工期長、不允許過水,洪水來臨前無法完成建設任務時,應考慮以全年作為劃分導流時段的標準;當洪水來臨前施工內容可發揮攔洪作用,則將洪水來臨前的施工時段作為導流時段;當使用分段圍堰法施工,中后期的導流借助底孔進行導流時,應劃分成三個導流時段。將河水經束窄河流下泄,第一期基坑工程施工劃分成第一時段。將河水從導流底孔下泄,第二期基坑工程施工作為第二時段;壩體全部上升,河水由導流底孔下泄。封堵底孔后,河水下泄通過永久泄水建筑物,完全或部分攔蓄在水庫中,直到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完成,作為第三時段。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設計合理的導流流量,有助于實現預期的導流目標。導流流量設計應重點考慮導流標準、洪水重現期與風險度。
導流標準的確定需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在明確導流構筑物劃分級別的基礎上,參考下表內容,確定洪水標準。

導流構筑物洪水標準表
為保證導流構筑物安全性,充分發揮導流作用,導流施工中應注重考慮洪水重現期以及風險度。其中洪水重現期指洪水在任何一年發生的機率。風險度指洪水在導流年限中發生的機率,計算公式為:
R=1-(1-1/T)L
其中T、L分別表示洪水重現期,年、導流構筑物使用年限,年。
T數值越大,R值越小,導流構筑物的造價越高,反之,導流構筑物造價越小;導流構筑物使用時間越長久,風險度越大。最佳的洪水重現期應保證風險損失費用和導流構筑物造價越小。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時,做好導流工作尤為重要,可為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工作的順利完成奠定堅實基礎。本文通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水利水電工程導流施工的專業性強,需綜合考慮諸多內容,要求施工單位做好施工前的地質勘查,充分掌握地形條件、水文條件、地質條件等。
2.當前水利水電工程導流施工技術較多,包括全圍堰法導流、分段圍堰法導流,應結合水利水電工程實際情況,做好充分的論證分析,以應用合理的導流技術。
3.水利水電工程導流施工時,應從導流標準、洪水重現期與風險度方面入手,確定合理的導流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