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莉
(北京和平里醫院內分泌科,北京 100013)
2型糖尿病患者常出現高脂血癥狀,其發病率為27%~32%[1-2]。臨床上常采用降血糖和降血脂來治療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癥。本研究探討阿托伐他汀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發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癥的療效。
1.1一般資料 選擇收治的初發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癥患者130例為研究對象。觀察組男40例,女30例;年齡為32~80歲,平均46.46±5.68歲;病程為3~21年,平均8.67±2.47年。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為30~81歲,平均47.67±5.08歲;病程為2~21年,平均8.89±2.51年。患者納入標準:(1)患者經診斷為初發2型糖尿病;(2)患者符合高脂血癥診斷標準[3-4];(3)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者對阿托伐他汀、二甲雙胍過敏;(2)患者患有嚴重的心、肝、腎等功能損傷;(3)患者患有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2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進行常規糖尿病教育,并嚴格控制飲食、加強身體鍛煉,檢測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所有患者均采用二甲雙胍(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506100,規格:0.5 g)治療,每次0.5 g,每日3次。觀察組在其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阿托伐他汀(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502213,規格:10 mg)治療,每次20 mg,每日1次。2組患者均治療3個月。
1.3評價指標 比較2組患者的療效、血糖、血脂水平變化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療效標準[5-6]:顯效:空腹血糖≤6.1 mmol·L-1,飯后2 h血糖≤7.8 mmol·L-1,HbA1c≤6%;有效:空腹血糖≤7.8 mmol·L-1,飯后2 h血糖≤11.1 mmol·L-1,HbA1c≤8%;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2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后,2組患者TC、TG和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增加,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2組患者的療效比較
Tab.1 Comparis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he 2 groups

組別顯效/例(%)有效/例(%)無效/例(%)總有效率/例(%)觀察組(n=70)21(30.00)44(62.86)5(7.14)65(92.86)?對照組(n=60)10(16.67)34(56.67)16(26.67)44(73.33)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2組患者治療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HbA1c無較大差異(P>0.05),治療后2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水平降低,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2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2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均出現惡心、嘔吐、胃腸道反應及低血糖癥狀,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2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組別TC水平/mmol·L-1TG水平/mmol·L-1LDL-C水平/mmol·L-1HDL-C水平/mmol·L-1觀察組(n=70)治療前6.87±0.502.75±0.574.78±0.350.89±0.10治療后4.90±0.72?2.04±0.42?2.91±0.18?1.23±0.20?對照組(n=60)治療前6.85±0.512.89±0.654.75±0.800.90±0.12治療后6.50±0.872.77±0.704.10±0.750.92±0.24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3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組別空腹血糖水平/mmol·L-1餐后2 h血糖水平/mmol·L-1HbA1c水平/%觀察組(n=70)治療前9.03±1.3015.46±2.418.97±1.30治療后5.11±0.56?8.36±1.80?6.55±1.20?對照組(n=60)治療前9.26±1.5015.62±2.468.95±1.32治療后6.35±0.5110.60±1.317.45±1.05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42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Tab.4 Comparison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2 groups

組別惡心/例(%)嘔吐/例(%)胃腸道反應/例(%)低血糖/例(%)總不良反應發生率/例(%)觀察組(n=70)1(1.43)2(2.86)3(4.29)2(2.86)8(11.43)對照組(n=60)2(3.33)2(3.33)3(5.00)2(3.33)9(15.00)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缺乏胰島素、胰島素抵抗以及脂蛋白酶活性較低,游離的脂肪酸升高,肝脂酶活性較高,導致脂代謝紊亂,脂代謝異常再次加重患者糖代謝紊亂[7-8]。
二甲雙胍具有安全、高效的優點,能降低患者體內游離的脂肪酸,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有效恢復β細胞胰島素分泌[9-12]。二甲雙胍還可減輕患者胰島素抵抗,抑制肝臟葡萄糖的分泌[13]。阿托伐他汀不僅有調脂作用,還可有效改善內皮功能、抑制炎癥、修復損傷內皮、促進血管新生以及穩定斑塊等效果[14-16]。研究表明,采用阿托伐他汀聯合二甲雙胍治療總有效率為92.86%,顯著高于單采用二甲雙胍治療總有效率(73.33%)。
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癥患者代謝較紊亂,其發生原理與胰島素抵抗有關,通常情況下,HDL-C降低,TC、TG和LDL-C升高。本次研究表明,所有患者治療前TC、TG、LDL-C及HDL-C水平無較大差異,治療后所有患者TC、TG和LDL-C水平顯著降低,HDL-C水平明顯升高。采用阿托伐他汀聯合二甲雙胍治療的患者TC、TG和LDL-C水平顯著低于單采用二甲雙胍治療患者水平,HDL-C水平顯著高于單采用二甲雙胍治療患者水平。
HbA1c是由非酶促反應形成的糖基化的最終產物,長期處于紅細胞內血紅蛋白中,能夠準確有效地反映人體糖代謝以及平均血糖水平,不會受到患者飲食以及運動的影響,與血清葡萄糖比較,HbA1c更加穩定可靠[11,17-18]。研究顯示,所有患者在治療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HbA1c無較大差異,但治療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和HbA1c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采用聯合治療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水平顯著低于單藥治療患者水平。提示阿托伐他汀的調脂效果與二甲雙胍降糖效果聯用時取得協同降糖效應。
服用阿托伐他汀或二甲雙胍的患者會出現一定的胃腸道反應[19]。本研究中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惡心、嘔吐、胃腸道反應及低血糖等癥狀,采用聯合治療的患者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略低于單藥治療。
綜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發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癥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