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靜怡

在一波又一波抗衰老的熱戰中,“凍齡”概念施施然地闖入了人們的生活。為了凍結年齡,永葆青春,各種各樣的肌膚保衛戰粉墨登場。然而,人們一邊在保衛肌膚,一邊卻又愁開了:肌膚“凍齡”了,可大腦衰老了怎么辦?總不能守著青春的肌膚,頂著衰老的大腦吧。
如何讓大腦“凍齡”,這個棘手的問題就這樣擺在了人們的面前。不過,別急,且聽神經科學家支招:想讓大腦“凍齡”?3個字——學外語!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學外語無非是為學業或為就業。但是,神經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雙語掌握者大腦負責認知能力的部分會更加活躍,更容易集中注意力。這個技能來自于他們能夠分辨應該說哪種語言,并在不同語言之間快速切換。不過,雙語使用者獲取的不僅是“語言+1”的技能,這個技能還附帶了“大腦處理能力+1”“注意力+1”“其他學習能力+1”等加成。與此同時,因為負責切換兩種語言功能的大腦灰質部分變大,神經傳導的頻率和密度變高,在這個特定功能的皮層區域,腦子也就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年輕。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不同語言之間的切換能觸發前額葉皮層外側的活動。在最新的科學研究中,語言的力量得到了新的定義:會說兩門以上語言能延緩大腦衰老。原因是會說雙語的成人或孩子,其大腦執行控制系統能力更佳,而這種能力即便在大腦敏捷度自然下降的情況下,雙語能力仍可延緩大腦衰老。
為求佐證,神經學家布萊恩對雙語老人進行了測試。在經過大腦掃描儀監控大腦動作進程后發現,在對色彩和形狀進行分類時,雙語老人比單語老人能更好地完成任務。這就是說,雙語掌握者的大腦更有用,并且比較年輕化。
布萊恩指出,使用兩種語言是激活大腦的一種方式,也是讓大腦保持健康認知的儲備方式,可降低患老年癡呆病的危險,甚至能推延老年癡呆病的發作。在神經學權威雜志《神經學》上有科學研究結果表示:會說雙語者比說單語者診斷出患有老年癡呆病的時間平均晚4年。
那么,學外語應該從什么時候開始呢?神經科學家說:“其實,學外語什么時候都不晚。嬰兒時期學外語,當然是最好的,因為擁有充裕的時間;但如果已經成年并工作,也仍然值得花時間學習外語,因為可以增強大腦能力。即便是過了中年,學習外語還是有延緩大腦衰老、防止患老年癡呆病的作用。”
為學業、為就業,更為讓大腦“凍齡”,讓我們一起學習外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