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臺 張道維 郭國慶 袁婧 張瑾 趙換維

【摘要】目的 探討西安海棠職業學院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學生在使用“手機袋”后,其各科成績合格率是否能得到有效地提升,從而進行對比評價。方法 以西安海棠職業學院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在校同級的129名學生為試驗對象,按班級進行分組,使用“手機袋”的班級為實驗組(65人),未使用“手機袋”的為對照組(64人)。統計兩組學生醫學影像診斷學、斷層解剖學、外科學等專業考試課程的考試成績,對比分析其差異性。結果 實驗組醫學影像診斷學、斷層解剖學、外科學考試合格率分別為98%、97%、95%,而對照組三科對應的合格率分別為76%、75%、7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實驗組學生考試成績合格率好于對照組。使用“手機袋”后明顯控制了學生上課偷玩手機的現象,減少了學生玩手機的時間,提高了學生加強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值得在高職高專院校推廣應用。
【關鍵詞】手機袋;醫學影像技術;提升成績;分析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7..02
根據以往對我院在校學生擁有智能手機的調查顯示:其擁有率基本為100%,許多學生上網占每天生活的大半時間,甚至在課堂學習時間也偷偷摸摸發微信、發抖音、搶紅包、玩游戲、看網絡視頻等。鄒志超[1]對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手機依賴”現象從不同的心理層面,以及來自不同區域的學生進行調查和分析證實了大學生手機依賴傾向。姚娜等[2]也用數據說明許多學生因貪玩手機,導致學習熱情下降,上課不專心聽講,其玩手機的高頻組學生的各科成績明顯低于不玩手機的低頻組。針對這一客觀現象,我院根據省教育廳診改要求,具體采用了課堂時間使用“手機袋”規范保管學生手機的方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西安海棠職業學院教務處隨機分班制,選取了2016級醫學影像技術兩個班級共129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實驗組65名(男32名,女33名),年齡18~20歲,平均(20.13±1.8);對照組64例(男30名,女34名),年齡18~21歲,平均(20.03±1.4)。
1.2 方法
縫制專門的手機袋,懸掛于教室黑板旁的墻上,按班級和座次編號。實驗組65名學生采取非自愿的方法在開課前10分鐘將手機逐一放入手機袋中;對照組學生64名選擇自愿性方法可放入手機袋,也可不放入手機袋中。然后在本學期結束后,對完成同時期主要考試課程(醫學影像診斷學、斷層解剖學、外科學)的成績按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進行統計分析。
1.3 評分方法和標準
我院采用常規成績百分制評分方法,按考試分數劃分為4個級別,即優秀:85~100分,良好:75~84,及格:60~74,不及格:0~59。
1.4 統計學方法
將兩個班級不同課程的考試成績數據錄入SPSS 20軟件,分別采用x2檢驗和t檢驗對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x±s)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學生在年齡和性別上均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見表1。
2.2 專業科目考試成績比較
學期結束后兩組三門專業考試課成績結果統計顯示:實驗組學生醫學影像診斷學期末考試成績的優秀率、良好率和總的合格率分別為13.85%、36.92%、98.46%,其對照組分別為3.13%、18.75%、85.94%;實驗組學生斷層解剖學期末考試成績的優秀率、良好率和總的合格率分別為12.31%、32.31%、95.38%,其對照組分別為1.56%、12.28%、81.25%;實驗組學生外科學期末考試成績的優秀率、良好率和總的合格率分別為16.92%、55.38%、96.92%,其對照組分別為4.92%、18.52%、87.50%,兩組三門專業考試課的成績均存在統計學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2。
3 討 論
3.1 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情況的回顧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無線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隨處可見的“低頭族”已成為大學校園見怪不怪的現象[3],課堂上公開和半公開打開手機聊微信、看電影電視網絡直播已經達到不可控制的地步,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手段、途徑、方法和目的等方面的差異,以及職業院校學生自身特有的差異,因此手機網絡直播用戶中所占比重更大[4]。大量數據表明在校大學生手機的擁有率幾乎達到100%,87%以上的大學生在課堂上都會使用手機,且玩手機的頻率很高,約50%以上的學生因為總是想要玩手機而不能集中精力學習,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5]。
3.2 控制使用手機的迫切性
課堂上使用手機對學習的整體影響明顯是弊大于利[6],對本研究的對照組觀察,也發現采用自愿將手機放入手機袋的方式,幾乎沒有一位學生能做到。課堂上使用手機占用了學生聽課時間,增加了他們對手機的依賴性,有可能逐步導致邏輯思維和判斷能力的下降,同時,在課堂上也容易引起聯動效應,影響和帶動其周圍的學生加入玩手機的行列[6]。因此,加強課堂管理力度,規范課堂手機使用行為,在教室前設置手機收納袋,給學生課前放手機提供場地,盡最大可能地制止大學生課堂上玩手機的行為[7],讓學生從虛擬的網絡世界回歸到現實的學習生活中。
3.3 使用手機袋的可行性
本研究數據顯示:采用非自愿方式將手機放入手機袋中的實驗組學生,其醫學影像診斷學、斷層解剖學、外科學期末考試成績的優秀率、良好率和總的合格率均好于對照組。高職院校學生自控能力較差,每學期的課程任務相當輕松,相比高中時代高強度的作息,現在有了大量空閑時間,從高中時期被動學習過渡到大學時代主動學習的落差,離開家鄉后心理上的落空感和成為大學生后的成人感,這些因素可能使學生以手機為伴,消極學習,失去方向感和責任心。因此,課堂上強制性將所有學生的手機放入手機袋中,可以人為干預和控制學生玩手機的現象,逐步形成良性循環,戒除手機網癮,深化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路,開展課程情景劇和角色互換的方式,人人參與,簡化教學說教方式,運用大量的圖片和影視資料進行交流學習。至今還沒有真正找到控制學生玩手機的完美方案,從提高聽課效率、提升學生成績、保證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基本要求來看,使用手機袋是目前控制學生玩手機較為理想的方法之一,值得高等職業院校借鑒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鄒志超.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手機依賴”現象的調查和分析[J].校園心理,2018,16(4):261-263.
[2] 姚 娜,郭友逢,王建明,等.手機依賴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考試成績的影響[J].廣東職業技術與研究,2018(4):148-149.
[3] 周 強,張智謀,李 群.大學生手機依賴研究的現狀、問題與展望[J].教育現代化,2018,5(30):295-298.
[4] 王亞潔.手機直播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與對策思考[J].學周刊,2018(27):186-187.
[5] 李盼盼.大學生手機使用現狀調查分析及對策[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7,(1):36-38+43.
[6] 付慶賀,魏雪超,付 娟.關于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對學習效果影響的調查分析[J].2017,(9):214-214+233.
[7] 徐華麗,符茂勝,金 萍.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現狀調查研究[J].2016,21(5):113-115.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