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逸

【摘要】目的 分析個性化護理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7年7月~2019年1月本科室收治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共34例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實施個性化護理措施,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措施,比較兩種不同護理措施對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結果 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個性化護理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有著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脛骨平臺骨折;個性化護理;膝關節功能;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7..01
脛骨平臺骨折是臨床上較為多發的典型關節內骨折,主要由暴力損傷所引發,現階段臨床上主要通過手術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但治療期間如果患者得不到良好的護理,極易引發創口感染、關節功能障礙等嚴重并發癥,對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造成了不利的影響[1]。本文旨在個性化護理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7月~2019年1月本科室收治的34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參與研究,其中男21例,女性13例;年齡18~65歲,平均(39.27±3.58)歲。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17例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已得到倫理委員會的認可及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病情監測、環境護理、心理干預等基礎內容。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康復護理措施,術后依據患者的骨折類型、軟組織情況以及手術方式為患者制定出個性化的康復訓練計劃:(1)對于內固定牢固評分在71~100分的患者,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加強腘繩肌以及股四頭肌訓練,在保障康復安全性的前提下,鼓勵患者盡量多進行訓練[2]。待患者疼痛感減輕之后,應指導患者進行直腿抬高鍛煉,預防肌肉萎縮等不良情況的出現;(2)對于內固定牢固評分在41~70分的患者,由于其骨折的穩定性相對較差,因而制定運動計劃的過程中應十分慎重,術后1周可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若患者運動時出現疼痛加重等異常情況,應及時調整運動方案;(3)對于內固定牢固評分低于40分的患者,應待患者的軟組織恢復后再進行等張訓練,訓練中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理情緒變化,多給予其支持和鼓勵,提升其訓練配合度。
1.3 觀察指標
干預前后,應用Lysholm評分對兩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情況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膝關節功能越佳。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 19.0統計工具進行數據的統計學處理,計數值用n表示,百分比計量數值使用(x±s)表示,選擇t進行數據檢驗,當P<0.05時,說明兩組數據間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評分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脛骨平臺骨折多由交通事故所引發,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下肢創傷性骨折?;颊甙l生脛骨平臺骨折后,膝關節周圍軟骨及軟組織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進而引發關節纖維化、水腫等不良情況[3]。目前臨床上主要通過內固定術對患者實施治療,但術后如果無法得到針對性的有效護理,極易導致患者出現愈合不全、膝關節畸形等嚴重并發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為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術后膝關節功能,本文將個性化護理措施應用于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應用效果,不僅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血液循環狀況,消除了患者膝關節的腫痛癥狀,同時對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也有著積極的影響。本次研究結果也表明,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在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能有效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有利于患者身體的盡早恢復。
參考文獻
[1] 劉溫溫,劉佩華,宋 妮,等.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脛骨平臺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12):169-170.
[2] 周 強.綜合早期康復訓練對脛骨平臺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的療效觀察[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
[3] 袁素君.早期康復護理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及疼痛評分的影響[J].雙足與保健,2018,v.27;No.186(04):143-144.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