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玉婷
近年來,一些道德敗壞的事件不斷出現,這是與社會主流的意識形態的背道而馳的。這也為我黨敲響了警鐘。在我國,互聯網的普及已經深深影響到了當今社會的各個方面,對人們的價值觀和思想意識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加強意識形態工作,鞏固習近平互聯網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必須依靠黨的堅強領導。[1]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思想保障,這已經成為當前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課題。
新媒體環境下,各類信息在多媒體平臺上進行頻繁的互動和交流,信息傳播的時效性和針對性趨勢明顯。[2]互聯網作為全球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的主要載體,新時代網絡意識形態建設也面臨新的機遇。新媒體時代,加強習近平互聯網意識形態工作的新機遇,一方面,宣傳的內容和方式得到了創新的發展,為我黨的宣傳的工作注入了全新的血液。另一方面,網絡的廣泛性是意識形態建設走向更深層次的基礎,建設過程中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增加了認同感。但是,建設工作的深入人心不能僅僅靠網絡的進步,建設工作還是需要民心,是否能夠讓人們心悅口服的接受才是關鍵。
掌握意識形態建設主導權的重要意義
意識形態建設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的穩定和安全。意識形態是一個民族共有的精神面貌。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我們建設網絡強國,在全面加強信息化建設、確保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構建網絡社會治理體系,確保網絡意識形態安全,不斷增強網絡安全保障能力。”隨著21世紀的到來,我國正處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潮中,人們的價值觀和精神訴求也慢慢的受到多元文化因素的影響。近年來,社會丑聞不斷爆出,逐漸喪失了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這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應加強意識形態建設工作,尤其在互聯網背景下加強意識形態監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
在馬克思看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市場經濟背景下,利益驅動人心,社會道德缺失的現象時有發生。比如,拜金主義、學術造假、學歷造假。這些問題發生的根源在于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對加強意識形態建設缺少相關經驗。因此,為順應新媒體環境發展的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意識形態建設是黨和國家極其重要的工作,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把意識形態文化建設提上日程,做好互聯網意識形態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根本方向。
互聯網在意識形態建設方面的消極作用不容忽視
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為我國意識形態建設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機遇。但也是某些國家和地區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主要工具。互聯網的發展對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產生的不利影響也不容忽視。網絡對于建設工作的沖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互聯網上魚龍混雜、泥沙俱下,使我國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受到了沖擊;第二,西方的霸權主義使得網絡的成為重災區,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無處不在,加大了工作的難點;第三,如何宣傳弘揚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使網絡意識形態深入人心,尚未找到合適的辦法。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的,加強現在社會的意識形態的建設,首先就是要牢牢掌握話語權、管理權,這是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中極其重要的兩個方面。
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1.加強對網絡言論的監管問題。法律是制止網絡意識形態的紛爭最終、最有效、最有強制力的工具。它能程序化解決一些問題的爭端。新時代的網絡,每個人都能成為發言者。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便有明確的條文規定了我們要加強網絡有關的立法,完善我們的信息化建設工作,進一步提升網民法律意識,建設完善的網絡管理條例,依法對網絡違法犯罪進行打擊。
2.提高公民個人素質問題。互聯網及時性、快捷性的優點使傳播變得十分方便。新時期,網絡意識形態建設的主要目的,以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思想為指導,使網民的價值觀與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相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引導和教育工作相結合,建設良好的網絡意識形態,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結合網絡自身的優點,進一步拓展增強對意識形態的控制權,領導權,使習近平互聯網意識形態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思想保障。
建立主流指導性的政府網站
建立一個主導型的政府網站,能夠在網絡意識形態的建設中起到引領帶頭的作用。同時,政府網站也要增求自己主流意識的包容性,正確的對待網絡上不同的“聲音”,政府網站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完善的網絡管理制度,在抵御外來意識形態的侵入的同時也要拿住話筒掌握輿論主導地位。監管的同時也要對破環主流意識形態的言論進行實時的管控,增強自我意識形態的吸引力,使民眾內心能達到一種共鳴,更能讓他們去接受主流意識形態。保證內容和宣傳形式上能緊跟時代步伐。
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輿論范圍增創新
加強網絡宣傳工作首先要進一步的提升網絡輿論的范圍,加大輿論的深度。作為新時代的主要作戰陣地,利用新媒體自發、主動學習、探討馬克思主義的現象越來越多。[3]加強網絡上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建設,將網絡話語控制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加強輿論的同時,主流意識形態建構中要充分的吸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4]政府網站要第一時間引導輿論的主導權。在建設中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加強主流意識形態。我國主流媒體應適時進行變革,信息傳播的同時是自己的“戰斗工具”,要充分利用更廣闊的互聯網平臺,保持高度積極的主動回擊的姿態,在一些突發問題上要敢于發聲、勇于斗爭,要樹立主動意識和掌握意識。
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傳環境建設
新時期在國際化的大背景下,要將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進一步完善創新,良好的宣傳環境為宣傳工作添磚加瓦,習近平在全國的宣傳工作上曾發表過談話。除了經濟方面的建設要落實,人民的精神文化建設也要提上日程,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齊頭并進,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蒸蒸日上。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的階層表現出了自己的訴求,需要黨和國家在建設過程中落實意識形態的包容性,需要我黨在建設過程中不斷的進行改革創新。同時,我黨必須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歷史使命。
實現優良傳統和新時代的有機融合
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我們黨和國家一系列加強思想文化意識形態工作措施的出臺和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已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據主導地位,但還要看到,中華民族五千年積淀下來的優良傳統對加強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制約,當前我國的許多優良傳統不斷被忽視。這一時代的年輕人缺少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成為其他意識形態的主要攻擊對象,容易受其影響成為侵蝕目標。所以,新時代要以馬克思思想為主,中國優良傳統為輔,進一步強化意識形態的建設工作。
綜上所述,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決定了新時期加強習近平互聯網意識形態建設的個性和特征。隨著信息媒介傳播方式的發展改變,進一步加強和鞏固新時期的意識形態工作,真正意義上實現意識形態的深入人心,講人民聽得懂的話,說人民明白的話,真正讓習近平互聯網意識形態占據主導地位,真正能使網絡為我們的意識形態建設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