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龔婷
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2019年1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明確“以學習者的職業道德、技術技能水平和就業質量,以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為核心,建立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2019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廳函〔2019〕12號)明確“堅持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按照企業生產和學徒工作生活實際,實施彈性學習時間和學分制管理,育訓結合、工學交替、在崗培養,積極探索三天在企業、兩天在學校的“3+2”培養模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由此可見,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學習者職業道德教育是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
學生職業生涯健康發展的支撐力量。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人無德不立。“德”一般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其中,職業道德是指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職業生活中應當遵循的具有職業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和奉獻社會是職業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規范,是學生走上職業崗位,無論是否從事專業對口工作都要遵循的道德規范。現實職業生活中,不同行業還有行業特定的職業道德內容。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學生面對著簡單的校園環境和復雜的職場氛圍、學生和學徒的雙重身份、教師和師傅兩種差異性較大的教育主體,較之非學徒制學生,能夠更早更快地認知職業道德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良好的職業道德,是學生職業發展的必要條件。若僅有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而沒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很難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擁有優勢、嶄露頭角,很難實現職業生涯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現代學徒制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深度有限
當前現代學徒制教學中,學校和企業、教師和師傅都或多或少會涉及職業道德教育,但涉及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少、深度有限。在學校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課程部分章節學習職業道德理論知識,專業課教學則注重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水平,課堂教學活動中用于學習文化知識的時間較多,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時間非常少。在企業的實踐中,企業師傅普遍重視學生專業技能水平,而忽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一般只在學生違反職業道德的情況下予以提醒。學校老師和企業師傅對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現代學徒制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深度有限,缺乏完整性和系統性。
現代學徒制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機制不健全
第一,現代學徒制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缺乏相應的管理機構。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育人是全體教師的工作職責。要確保職業道德教育實實在在地開展、助力學生發展、助力“中國制造2025”和教育現代化,職業道德教育工作需納入規范管理,要有相應的管理機構或者工作項目團隊負責協調指導學校教師、企業師傅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實現職業道德教育全過程的指導和管理,確保人才培養質量。
第二,現代學徒制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缺乏相應的制度規范。當前現代學徒制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尚缺具體可操作的一整套制度,如教學標準、實施方案、考核標準。以考核為例,雖然學生職業道德會在某些課程考核中涉及到,但考核內容少且基本為知識性的題目,忽視了職業道德通過行為外化具有實踐性,使得職業道德教育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第三,現代學徒制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缺乏相應的監督反饋。當前,關于現代學徒制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成效檢驗,還沒有形成相應的量化考核體系,缺乏科學有效的監督反饋機制。
學校和企業“雙主體”提高培養學生職業道德的意識
學校和企業需要較以往更為重視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多措并舉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學校要增強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意識,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基本職業道德素養以及行業具體要求的職業道德素養等。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約有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二)的時間在學校學習。學校要科學設計職業道德教育體系,豐富職業道德教學形式,幫助學生認識掌握基本職業道德和行業具體職業道德,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意識。同時,企業要提高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意識。職業性是現代學徒制最顯著的特點,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之下學生約有三分之二(或五分之三)的時間身臨工作場境,以學徒身份在企業工作學習,企業對學生的職業道德養成顯得尤為重要。企業要利用自身優秀企業文化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熏陶,引導學生學習身邊其他優秀員工的職業行為,以此培養學生正確規范的職業言行舉止習慣,讓學生認同企業文化,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職業道德素養。
全員育人,將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納入學校日常教育教學之中
課堂教學是開展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職業道德理性認識的主陣地。要將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全面融入到學校的課程體系之中,對學生開展全方位道德職業道德教育。首先,學校全體教職工要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課堂教學中,展示良好的職業精神,給學生以職業道德的“身教”。其次,教師要做好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言傳”,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將職業道德理論知識講清講透講生動,引導學生在工作生活中積極踐行;課程思政的教師,要將職業道德自然巧妙融入專業課等課程教學中,潤物無聲。此外,學校還要注意教師教學方式方法的多樣化和實效性,爭取做到“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做到知行合一。如可通過開展模擬情景教學,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職業道德的重要性。職業道德教育要讓學生學到職業道德知識,為在實際工作中踐行職業道德打下牢固基礎。
完善機制,建立健全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一整套管理制度
首先要完善校企聯合培養學生的制度。在校企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建立起完善的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制度,確保學校和企業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有條不紊進行,為現代學徒制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提供可靠制度保障。其次,要明確職業道德教育的管理機構,確保學校和企業雙方均有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歸口管理部門,能及時制定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教學計劃,確保計劃執行落實,保障教育工作教學正常運行。第三,要完善相關的考核反饋制度。如果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沒有完善的考核制度,一是不能及時了解職業道德教育成效,二是不能有效反饋以激勵學生提供學習積極性。因此,要完善考核制度,確保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能夠有效落實,及時評價反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青年學生是祖國建設的生力軍,培養青年學生堅守職業道德,意義重大。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校企聯合發力,克服現有不足,有效開展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有利于學生、學校、企業“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