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條紋病毒病又稱香蕉條紋病,線條病。該病害大概在2006年前后在國內發現。
當前條紋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有:一是栽培無病苗。目前種植的香蕉多為試管苗,建立無病育苗系統,確保使用無毒材料進行組培育種,以杜絕初侵染源,是阻止病害流行的最重要措施。二是應用耐病品種。三是鏟除初侵染源及阻止介體的二次傳播。
如今條紋病有了新的防治進展。英國《通訊·生物學》雜志最近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非洲科學家團隊報告了一種可以成功消除大蕉的香蕉條紋病毒的策略。這是一種基于“基因剪刀”CRISPR技術的策略,有望幫助改善大蕉的生長,并提高其產量。
香蕉及其近親大蕉在熱帶地區廣泛種植,而且是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的一種重要主食類作物。培育具有更強抗病抗蟲特性的品種,是保證其健康高產的關鍵。然而香蕉條紋病毒是一種分布廣泛的病毒,它通過將自身的DNA插入香蕉B基因組而致病,最終可導致作物死亡。比如,當香蕉受到干旱或高溫威脅時,香蕉條紋病毒DNA會產生功能性病毒顆粒,最終引發疾病癥狀。因此,培育者在改良香蕉時會避免使用包含B基因組的香蕉,比如野蕉,盡管野蕉具有一些優良特性,包括抗寒性、根系發達和抗逆性,但仍不是良選。
肯尼亞國際熱帶農業研究所科學家雅因達拉·特里帕斯及同事,使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系統使GonjaManjayaB基因組中的病毒DNA失活。
研究人員發現,暴露在干旱壓力下時,與未經編輯的大蕉相比,經過編輯的大蕉有75%沒有展現出香蕉條紋病毒癥狀,證明病毒DNA確實失活。
研究團隊總結表示,這種策略或可用于改良香蕉和大蕉,開發具有強化B基因組的新雜交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