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春林
(作者單位:石臺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基層發展人才是關鍵。基層一線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主戰場,特別是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對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但艱苦邊遠、條件落后的地區人才生態環境相對較差,人才配置"市場失靈"現象尤顯突出。要讓人才向基層流動,必須創造良好的條件和氛圍,精心打造凝聚人才的“強磁場”,建立暢通人才晉升的綠色通道,讓人才愿意來、留得下、上得去。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發揮其調控、引導的職能,實施積極的鼓勵引導政策,是推動人才向這些地區流動的關鍵。
人才配置不合理。基層人才配置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知識結構不均衡,“高精尖”人才較少,高學歷、高技能型人才匱乏;二是專業結構不均衡,傳統專業技術人才較多,而教育、衛生和企業管理等人才緊缺;三是基層人才綜合素質參差不齊,人才隊伍自身建設力度不夠,只注重人才引進,忽視了人才培養;四是基層人才配備“倒金字塔”現象突出,現有的人才資源很難滿足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人才體制機制不暢。一是人才引進機制不完備。受經濟條件、地理區位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基層人才引進難的問題仍然存在,尤其是難以吸引高層次人才。二是人才流動制度不夠完善。目前,基層人才流動制定的相關制度尚不健全,相關制度體系也稍顯片面單一。人才的健康流動受到身份、戶籍、地域、身份、學歷、人事關系等多種因素制約。針對人才流動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相關的制度不能夠予以科學的界定其中各方的權利和責任。三是人才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對用人自主權下放還不到位,導致用人單位不能夠完全對人才的任用起到決定性作用。
人才培養相對滯后。由于艱苦偏遠地區財力有限,對人才培養經費投入相對不足,組織各類人才進行專業培訓的機會不多,人才培養培訓覆蓋面不廣。部分基層單位對人才培養培訓不夠重視,急需“做事的人”,不注重人才培養,沒有形成優秀人才內生培養機制,同時,由于工作任務繁重,多數能干事、會干事的基層干部不能抽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在人才管理上重使用、輕培訓,在培訓內容上重理論、輕實踐,在培訓方式上重形式、輕考評,造成人才知識老化,難以適應新時期基層工作需要。
人才隊伍不穩定。一方面,無論是工作待遇和環境,還是發展空間,基層與縣直以上單位都存在一定差距,導致很多基層人才難以安心工作,導致基層一線人才出現緊缺的現象。另一方面,基層一線工作任務重、矛盾突出,往往一人多崗、身兼數職,而且很多分居異地,無法照顧家庭,讓其身累、心更累,導致基層人才留不住。另外,部分大學畢業生擇業觀念存在偏差,理想信念缺失,期望值太高,不愿到基層工作,多數回鄉高校畢業生或選擇待業備考,或選擇外出就業,造成基層人才大量流失。
影響和制約人才向基層流動,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基層待遇和生活條件較差、發展空間有限。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在工資待遇、職務職稱及住房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提高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標準,想方設法改善工作和生活條件,建立良好的職業發展通道,逐步優化基層地區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本土環境,使優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建立基層人才引進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吸引流動和激勵保障機制,鼓勵引導更多優秀人才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貢獻才智、建功立業。一是建立基層人才特別招錄機制,根據基層實際情況,適當降低“準入門檻”。在招錄基層公務員或招聘基層事業單位人員時,可適當放寬學歷、年齡和基層工作經歷限制要求等。二是加大“三支一扶”、農村特崗教師、基層特定崗位等人才招聘工作力度,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服務。
搭建人才事業發展平臺。搭建人才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干事創業平臺。目前已經有很多地方針對搭建人才事業平臺推動轉型發展制定了相關政策,在高層次人才創新、企業技術創新、校企合作平臺、社會事業人才培育、醫院高校學科建設等方面給予政策、資金支持,積極打造企業、事業、院校等人才培育創新平臺,讓各類人才干事有舞臺、創業有機會、發展有空間。
暢通基層人才發展通道。一是放寬基層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聘限制條件和要求。在職稱申報評審中,適當放寬業績成果和論文要求,可將年度考核結果或獲得市級以上的表彰獎勵等,這些能夠真正反映基層工作實績的內容運用到評審中,作為基層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的主要依據。二是完善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聘辦法。建立健全破格晉升職級的政策性規定,對在基層工作貢獻、實績突出的專業技術人才,經認定后可破格晉升。三是注重從基層選拔、調配干部。在干部選拔任用上,應多向基層一線傾斜,把基層工作經歷作為必備條件,提高面向基層招考、遴選和調任的比例,拓寬基層人才上升通道和空間,讓他們看到發展的希望和出路。
完善基層人才激勵措施。制動人才基層交流計劃,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到基層服務。從上級相關部門、對口幫扶單位選派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干部人才到鄉鎮幫助工作,基層也可根據工作需要選派干部人才到相關部門、單位跟班學習,對作用發揮好、業績突出的選派干部,在提拔任用或職務、職稱晉升上給予優先考慮;縣級以上單位中具有一定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如醫師、教師),申請到鄉鎮從事相應的專業技術崗位工作,建議給予每人每年一定崗位補貼;申請到鄉鎮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工作成績突出,受單位崗位數額限制而未聘任相應崗位等級的,經組織考核為優秀等次的,可以優先聘任。
注重基層人才培養。一是實施基層人才對口培養計劃。每年從教育、衛生、農業等基層單位中,推薦選派業務骨干到省級學校、對口單位進行專業學習和進修,保障相應經費補助。二是努力盤活現有人才資源。切實加強基層一線人才理想信念教育,進一步改變和更新觀念,促其牢固樹立扎根基層、服務基層的思想意識。同時,加強業務知識和業務技能方面的培訓,不斷增強基層一線人才的綜合素質和服務能力,真正把基層一線人才培養成“多面手”。
吸引人才向基層流動的關心核心是提供良好的人才環境,暢通人才流動通道。除了在工作環境、待遇等方面給予傾斜外,更需要加強人才流動機制,拓寬人才晉升渠道,提高基層干部獲得感、成就感,真正體現自身價值。要想讓人才在基層感到有“盼頭”,人才激勵機制和晉升渠道的暢通至關重要,讓人才在基層鍛煉,讓基層培養人才,把基層作為挖掘和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和“土壤”。